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1736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8.3682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179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6168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6618
阿联酋迪拉姆兑人民币(AEDCNY) 1.9535
阿根廷比索兑人民币(ARSCNY) 0.0054
玻利维亚诺兑人民币(BOBCNY) 1.0368
巴西雷亚尔兑人民币(BRLCNY) 1.3127
加拿大元兑人民币(CADCNY) 5.1733
瑞士法郎兑人民币(CHFCNY) 8.9047
智利比索兑人民币(CLPCNY) 0.0074
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1736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8.3682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179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6168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6618
捷克克朗兑人民币(CZKCNY) 0.3404
丹麦克朗兑人民币(DKKCNY) 1.1217
印尼盾兑人民币(IDRCNY) 0.0004
印度卢比兑人民币(INRCNY) 0.0821
日元兑人民币(JPYCNY) 0.0485
韩元兑人民币(KRWCNY) 0.0052
哈萨克斯坦坚戈兑人民币(KZTCNY) 0.0133
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1736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8.3682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179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6168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6618
缅元兑人民币(MMKCNY) 0.0034
澳门帕塔卡兑人民币(MOPCNY) 0.8913
墨西哥比索兑人民币(MXNCNY) 0.3844
马来西亚林吉特兑人民币(MYRCNY) 1.6987
挪威克朗兑人民币(NOKCNY) 0.7081
新西兰元兑人民币(NZDCNY) 4.1736
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1736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8.3682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179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6168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6618
巴拿马巴波亚兑人民币(PABCNY) 7.1736
秘鲁新索尔兑人民币(PENCNY) 2.0475
菲律宾比索兑人民币(PHPCNY) 0.1262
瑞典克朗兑人民币(SEKCNY) 0.7499
新加坡元兑人民币(SGDCNY) 5.5835
泰铢兑人民币(THBCNY) 0.2199
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1736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8.3682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179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6168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6618
土耳其里拉兑人民币(TRYCNY) 0.175
新台币兑人民币(TWDCNY) 0.2356
乌拉圭比索兑人民币(UYUCNY) 0.1786
越南盾兑人民币(VNDCNY) 0.0003
南非兰特兑人民币(ZARCNY) 0.408
热门关键字
  • 牛肉
  • 关税
  • 报盘
  • 乌拉圭58厂
  • 榴莲
  • 特朗普
左側大圖
澳大利亚加速扩充牛只育肥栏 力争出口市场
据最新季度调查,澳大利亚育肥栏中肥育牛头数再创新高,达到160万头。具体来看,2025年第二季度(4月至6月)肥育牛存栏为157.9万头,育肥栏总容量也达到了历史峰值的170.6万头,利用率高达92.55%,高于上一季度的90%和去年同期的86.6%。澳大利亚育肥牛协会(Alfa)主席Grant Garey表示,这是澳大利亚育肥栏连续第五个季度增长。他强调,行业在保障国内外市场高品质牛肉供应方面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Beef Central的报道还指出,育肥栏不仅被用作牛只出栏前的精细育肥工具,也是应对干旱影响的重要措施。报告期内,谷物育肥牛的屠宰量也达新高,达到894,178头,进一步推动了此类产品的生产和出口。Garey认为,育肥栏容量和利用率的不断提升,反映了行业的强劲信心。随着行业不断打破纪录,澳大利亚谷饲牛肉持续受到全球市场青睐。据肉类与畜牧业协会(MLA)市场分析师Erin Lukey介绍,尽管投入成本上升,全球对澳大利亚谷饲牛肉的需求依然旺盛。2025年第二季度,澳大利亚出口谷饲牛肉112,935吨,同比大增25%,再创历史新高。谷饲牛肉占澳大利亚同期总出口量的29%。出口市场方面,中国在澳大利亚谷饲牛肉出口中占比持续提升,2025年二季度已占到35%;日本和韩国分别为26%和18%,仍然是主要贸易伙伴。Lukey指出,澳大利亚谷饲牛肉在全球51个国家有销售,全球需求依旧强劲。
新闻图片
7月阿根廷牛肉出口逆转年初颓势 同比增长10% 受益于国际价格上涨和汇率改善
据阿根廷国家统计与普查局(INDEC)数据,7月阿根廷牛肉出口总量达到7.6万吨,同比增长10%,环比6月增长7%,并创下2025年以来的月度新高。年初阿根廷牛肉出口形势不佳,前几个月出口量曾一度下滑25%,但随着国际价格回升,6月开始出口逐步回暖。尽管如此,今年1月至7月累计出口量为45万吨,仍较2024年同期减少15%。除了国际价格提升外,汇率变化等因素也推动了出口回升。在总统哈维尔·米莱于巴勒莫农博宣布调整出口关税前,市场曾传出政府将取消牛肉出口6.75%的关税,虽然最终仅下调了1.75个百分点至5%,但这一消息及随后比索贬值(幅度约15%)提振了出口积极性。牛肉出口结算美元汇率从约1050比索/美元上升至1210比索/美元,而出口到中国的母牛肉则免征关税,按官方汇率1290比索/美元结算。尽管出口增长,国内牛肉消费依然旺盛,这主要得益于屠宰量的增加。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阿根廷牛存栏有可能进一步下降。未来几个月,母牛和肥牛供应将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饲养场出栏的轻型牛,目前有超过200万头牛处于育肥阶段。7月,阿根廷共屠宰124.8万头牛,按每头胴体重230公斤计算,牛肉总产量达28.6万吨。扣除出口的7.7万吨后,国内市场供应为20.9万吨,相当于人均年消费53公斤,消费明显回升。目前,阿根廷国内牛肉需求供应充足。加上每人每年48公斤的鸡肉和18公斤猪肉,7月各类肉类人均年消费总量达到119公斤,位居世界前列。高需求也推高了肉类价格,过去一年肉价上涨约58%,而同期通胀率为38%。这显示出阿根廷居民的购买力提升以及对牛肉消费的偏好。
新闻图片
俄罗斯果蔬进口同比增长8%
据俄媒报道,俄罗斯联邦动植物检验检疫局列宁格勒分局数据显示,圣彼得堡港和列宁格勒港口1月1日至8月8日期间累计进口果蔬130万吨,较2024年同期增长8%。其中热带水果占据主导地位,香蕉进口83.7万吨,占总量64%,其次为梨(8.4万吨)和柑橘(5.9万吨)。苹果、柠檬、葡萄等品类亦保持稳定供应。蔬菜方面,共进口2.55万吨,其中白俄罗斯马铃薯占58%,中国大蒜占21%,埃及胡萝卜和巴基斯坦卷心菜填补了俄罗斯本土季节性供应缺口。报道称,所有入境农产品均通过检疫,未检出有害生物。
新闻图片
欧盟取消美国商品关税 波龙重获价格竞争力
8月21日,美国与欧盟发布了“关于对等、公平和贸易平衡的框架协议”联合声明,美国出口到欧盟的部分产品将享受最惠国税率,鲜活、冷冻与加工龙虾产品享受零关税。基于双方7月27日达成的共识,欧盟将下调所有美国海产品关税,美国则将欧盟对等关税设定在15%。欧盟还同意延长2020年与美国签署的一项双边协议(该协议于7月31日到期),取消对美国鲜活和冷冻龙虾征收的关税(8%),并将零关税范围扩大至加工龙虾制品。此外,欧盟同意在2028年之前从美国购买7,500亿美元能源产品、6,000亿美元的AI芯片,并在美国各个领域投资6,000亿美元。作为交换,美国同意对部分欧盟商品实施最惠国税率(包括美国所定义的不可获得的自然资源,以及对经济和供应链至关重要的其他产品),而不是15%关税,9月1日起生效。双方还同意简化食品商品(尤其是猪肉和奶制品)的卫生证书要求。这项协议还需经过欧洲议会投票通过。对于美国和欧盟海产品贸易商来说,这项协议具有重要意义。去年,美国向欧盟出口了223,314吨海产品,价值9.03亿美元;2024年,欧盟向美国出口了101,892吨海产品,价值13亿美元。按出口额划分,阿拉斯加狭鳕、三文鱼和龙虾是美国销往欧盟的三大产品,去年狭鳕的销售额就超过了3.18亿美元;三文鱼销售额大约在1.13亿美元。2024年,美国向欧盟出口3,895吨龙虾,价值9,250万美元。自2021年以来,双方每年的龙虾贸易量基本稳定在4,000吨左右。
秘鲁下半年鱿鱼捕捞配额确定 总量82026吨
秘鲁生产部宣布,根据“巨型鱿鱼行动III”科研成果,2025年下半年巨型鱿鱼(Dosidicus gigas)的捕捞配额被正式确定为82,026吨,并将实行分阶段管理。在配额分配方面,捕捞活动被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8月25日持续至10月31日,配额为39,594吨,占总配额的48%。第二阶段则为11月1日至12月31日,配额为42,432吨,占52%。结合上半年已捕捞的421,993.93吨,全年巨型鱿鱼的总捕捞量预计将达到约504,000吨。对于捕捞的时间安排,政府针对不同舱容量的渔船设定了具体的开捕日期。自8月25日起,装载量不超过20立方米的渔船可以开始作业。9月1日起,装载量为20至32.6立方米、且已参与并圆满完成“巨型鱿鱼行动III”的渔船也被允许开捕。随后从9月9日起,所有20至32.6立方米的渔船都可全面参与捕捞。进入第二阶段后,11月1日起,装载量≤20立方米的渔船可以再次投入作业,而11月16日起,20至32.6立方米的渔船进入作业期。新规在渔业卫星系统配备方面实行差异化管理。对于未安装卫星系统的渔船,小于10立方米的单次捕捞上限为5吨,允许0.5吨差额,每月作业次数最多为4次;10至20立方米的渔船单次上限为8吨,允许1吨差额,每月最多作业3次;大于20立方米的渔船单次捕捞上限为12吨,允许1吨差额,同样每月作业3次。而配有卫星系统的渔船,虽然吨位限制与无卫星系统者一致,但允许的差额更高、作业次数也不设上限:小于10立方米单次上限5吨,差额1吨;10至20立方米单次上限8吨,差额2吨;大于20立方米单次上限12吨,差额2吨。这一制度设计在保障吨位限制一致的前提下,明显给予配备卫星系统的渔船更大的灵活性和监管便利,有助于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除了配额与作业时间的规定,秘鲁政府还对捕捞、运输及加工过程提出了严格要求。所有手工捕捞渔船必须持有出港许可证,并须完成数字化卸货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捕捞区域、数量、目的地及运输车辆信息。同时,所有用于运输水产资源的等温车辆都需进行统一登记。加工厂在接收鱿鱼后48小时内,必须向DGSFS-PA报告接收情况,并确保“卸货表格”与DGSFS-PA批准的卸货登记信息一致。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秘鲁政府旨在确保巨型鱿鱼资源得到科学分配与高效监管,防止过度捕捞,同时兼顾渔业社区的生产需求。
安徽巢湖一小龙虾加工厂被FDA认定为“掺假食品”遭警告 或面临禁入风险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近日对中国安徽巢湖大鑫食品有限公司(Chaohu Daxin Foodstuffs)发出正式警告信,原因是在对其小龙虾加工厂进行检查时发现严重违反水产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规范的问题。这封警告信日期为2025年2月3日,并于8月19日对外公开。FDA在通报中明确指出,该公司生产的即食熟制小龙虾产品被认定为“掺杂食品”(adulterated),存在潜在食品安全隐患。违规详情:温控监测缺失,清洁消毒不达标 FDA在2024年7月对位于安徽巢湖大鑫食品有限公司进行检查时,发现多项问题: · 温度监控不足:未对烹煮温度进行连续监控,输送带速度记录与HACCP计划严重不符,存在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等病原风险; · 原料安全存疑:部分批次小龙虾缺少供应商安全证明,仅提供笼统的“水域安全认证”,未符合美国标准; · 设备清洁不彻底:与即食小龙虾直接接触的输送带存在裂缝和污渍,空调冷凝水还曾直接滴落到半成品小龙虾上。FDA在信中直言:“贵公司必须验证烹煮工艺,确保时间与温度足以杀灭致病菌。” 企业回应未获认可 巢湖大鑫食品有限公司曾在2024年8月提交整改报告,称已更换输送带部件并提交水产品检测报告。但FDA认为其回应证据不足,未能证明整改彻底,尤其是关于防止冷凝水滴落和原料合规性的问题。或面临更严厉措施 根据FDA警告信,如果该企业不能在15个工作日内提交充分整改材料,其出口产品可能被列入“无需实物检查即直接扣留”(DWPE)名单,意味着小龙虾及其他海产品将难以进入美国市场。
全球资讯
更多
重回故地:Seafood Ecosse迎回Macduff——团队再次重逢 共拓中国市场
背景说明:7月份,加拿大海产企业Clearwater Seafoods(北极清水)与英国加工商Seafood Ecosse达成资产交易协议,Clearwater剥离旗下英国加工厂Macduff Shellfish业务。Macduff Shellfish曾于2015年被加拿大海鲜公司Clearwater收购,这一合作帮助Macduff扩大了生产规模,并在欧洲市场保持了高标准的品质。十年后,Macduff回归英国所有,由Seafood Ecosse接手,这为公司重新聚焦增长和市场开发提供了契机。此次收购,让格雷戈里·布斯奎特(Gregory Busquet)——曾任Macduff商务总监,现任Seafood Ecosse与Macduff双品牌商务总监——回到熟悉的舞台;尤安·比顿(Euan Beaton)——Macduff原创始人,将重新执掌Macduff业务;而曾于2016–2017年担任Macduff中国区销售经理的王艳女士(Kiki Wang),将以中国市场独家代理的身份,全面负责两家品牌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对于他们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商业合作,更是一段情感纽带的延续。尤安(Euan)表示:“当我离开Macduff时,我心里就隐约觉得,我的使命并未结束,总有一天会回来。当机会出现时,我只用了1秒钟就答应了。和这样一群真诚、专业、志同道合的伙伴在一起,我相信我们将再次创造辉煌。” 格雷戈里(Gregory)表示:“能再次与值得信任、彼此欣赏的伙伴共事,是非常难得的机会。Seafood Ecosse和Macduff在欧洲市场的表现一直很强劲,有Kiki这样熟悉中国消费趋势和全渠道网络的人加入,我们有信心将这种成功复制到中国乃至其他亚洲市场。” 王艳女士(Kiki)称:“Macduff在我职业生涯中有着特殊意义,我怀揣感恩之心以另一种合作模式重回队伍,内心十分激动。在过去十年里,我从销售角色成长为市场拓展领导者,在中国海产行业上下游建立了广泛人脉。我将运用这些资源,推动Seafood Ecosse和Macduff两大品牌在中国的业务增长。中国市场对苏格兰海产的需求潜力巨大——从海鳌虾、面包蟹到海螺、白鱼等,我们的目标是在中国建立值得信赖的长期品牌影响力。” 欧洲的成功,亚洲的雄心 Seafood Ecosse是英国领先的海产品加工与出口企业,以向米其林星级餐厅、豪华酒店及欧洲知名批发市场(如法国巴黎Rungis市场、西班牙马德里Mercamadrid市场)供应优质苏格兰海产而闻名。其产品包括安康鱼、鲭鱼、鱿鱼及高品质白鱼鱼柳等,并与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等地的厨师、经销商及零售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Macduff是欧洲最大的贝类海鲜供应商,以卓越品质和稳定供应,赢得了欧洲高端海产采购商的长期信赖,其产品包括海鳌虾、扇贝、面包蟹和海螺。产品因可追溯性、可持续性和出众品质而广受赞誉,是欧洲顶级厨房的常客。如今,这两大品牌的结合,组成了欧洲高端海产市场最强大的产品组合之一。中国市场正在成为全球高端海产增长最快的地区。中国消费者对来自苏格兰洁净海域、可追溯、高品质的进口海产品需求不断上升。无论是海鳌虾、扇贝、面包蟹和海螺、高端白鱼,还是扇贝,都在零售与餐饮渠道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Seafood Ecosse总经理大卫·莱珀(David Leiper)表示:“在欧洲,我们的品牌代表着优质与诚信。如今,这支优秀的团队再次聚首,凭借传承、专业与市场洞察,我们有信心将同样的高端苏格兰海产带入中国市场。” 王艳女士将全面负责两大品牌在中国的战略,包括产品定位、渠道拓展及长期客户关系建设。除了海鳌虾、面包蟹和海螺等优势品类外,新的增长机会还包括海螺肉、扇贝、其他深海鱼类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拓展。王艳女士称:“这不仅仅是把Macduff带回到中国,更是为Macduff和Seafood Ecosse共同打造在中国的综合市场布局,让消费者认识并喜爱来自苏格兰的全系列高端海产。潜力巨大,我们已经整装待发。”
新闻图片
9月1日开始中泰新增5个水果通关口岸
据泰国国家报消息,8月14日,中泰达成重要协议,根据《中泰进出口水果第三国检验检疫要求议定书》,增设5个进出口检查站。新增5个检查站将于9月1日起生效。此举将有助于降低运输成本,缓解水果旺季现有检查站的拥堵情况,加快泰国水果在国内各省的分销。据介绍,泰国将增设三个检查站,分别是南府的通昌(Thung Chang)、帕夭府的班华(Ban Huak)和程逸府的富都(Phu Du)。中国将增设两个检查站,分别是云南省勐康(Mengkang)口岸和打洛(Taluo)口岸。至此,泰国鲜果出口检查站总数增至9个,中国增至12个。勐康口岸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与老挝国家一级口岸兰堆口岸相对,是云南省通往老挝及东南亚的重要陆路通道之一。今年1月25日,勐康口岸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正式启用,是普洱市第一个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打洛口岸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与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毗邻,是国家一类公路口岸。《中泰进出口水果第三国检验检疫要求议定书》于2021年9月签署,11月3日起开始执行《关于中泰进出口水果过境第三国检验检疫要求的公告》。公告对批准果园、包装厂及相关标识,以及包装要求、植物检疫证书要求、过境第三国运输要求等做出规范。水果在过境第三国运输期间,不得打开集装箱或更换集装箱。当水果到达进境口岸时,中泰双方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等规定以及双方签署的议定书要求,对水果实施检验检疫,经检验检疫合格的准予进境。
新闻图片
风暴“弗洛里斯”袭击挪威 10万条养殖鳕鱼死亡
2025年8月6日,强烈风暴“弗洛里斯”(Floris)袭击了挪威中部奥勒(Aure)市的Aukan鳕鱼养殖场,给运营方 Ode 公司 带来重大损失。据悉,本次事故造成约10万条鳕鱼死亡。据Ode公司向挪威食品安全局(Norwegian Food Safety Authority)提交的报告显示,风暴导致养殖场10个养殖笼中的3个受损。每个笼子原本存有约20万尾鳕鱼,平均体重约368克,刚刚投放不久。Ode公司公关负责人Falk D. Overaas在接受业内媒体采访时表示:“风暴弗洛里斯重创北莫尔地区,在我们位于Aukan的养殖点,出现了鳕鱼大规模死亡的情况。目前估计约有10万条鱼死亡,初步判断是强烈洋流导致,但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中。” 尽管遭遇损失,Ode方面强调其余存活鱼群健康状况良好,在风暴前后表现基本稳定。事故发生后,挪威渔业管理局(Directorate of Fisheries)启动了例行的逃逸排查。由于一座养殖笼被风暴冲毁,监管方要求检查是否存在鱼只逃逸的风险。然而,潜水员的水下检查结果显示网具并无破损。Overaas补充称:“从目前情况来看,几乎可以确定没有鱼逃逸。我们已设置回捕网作为预防措施,但至今没有捕获任何鱼只。” Ode公司近年来致力于打造一体化鳕鱼养殖价值链,包括与运输公司Solvtrans的合作。目前,公司运营9个养殖场和1个种鱼场。但其财务状况仍承压,2024年曾因大规模投资及生物资产减值录得净亏损2.42亿挪威克朗。目前,Ode公司正持续调查事件原因,并配合相关监管部门进行后续工作。
新闻图片
第34周全球白虾行情分化 印度虾价反弹 厄瓜多尔高位震荡 而印尼虾被召回
第34周(8月18日-24日),全球养殖南美白虾价格继续分化,印度虾价从谷底反弹,厄瓜多尔原料价继续上涨,越南、印尼和泰国走分化趋势。在印度主产区安得拉邦,南美白虾价格在经历两周暴跌后有所反弹,平均价格环比上涨1.3%至6.7%。印度产业正面临来自美国关税的强烈冲击,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些面向美国市场的加工厂已停止发货,工厂采购量在下降,影响还不算太大,因为当前原料收获量较低。印度出口商Abad Overseas总监Sheraz Anwar称,安得拉邦许多养殖户减少下一茬的投苗,或者转养黑虎虾。7月底,印度平均虾价比厄瓜多尔高出$0.40/kg,由于美国关税,印度虾受到的冲击更严重,价格下跌了$0.30/kg,美国市场占印度出口量的60%。厄瓜多尔价格失衡,原料价持续高位波动 第34周厄瓜多尔价格继续小幅上涨,70/80及80/100小规格涨幅比较明显,20/30与30/40涨幅较小。消息人士称,一些加工厂调整了收虾规格标准,比如,欧玛莎收虾规格调整至12克,导致20、30、40规格短缺,目前大规格塘头价已超过了$5/kg。厄沿海地区气温在20-22摄氏度,虾类生长缓慢,蜕壳期死亡率高。一些小型养殖场因经营困难,资产待售。厄加工厂必须要在低迷的中国需求和高涨的原料市场中夹缝生存,美国关税上调也对需求产生了一些不确定性。预计9月份气温回暖后产量有望恢复。7月份,厄瓜多尔预计出口量在10-10.8万吨区间,低于6月份的12.6万吨。越南价格基本稳定 第34周越南白虾价基本稳定,部分小规格白虾有所上涨。大型加工厂的原料采购情况稳定。与此同时,越南黑虎虾价格有所下跌。印尼虾价走弱 第34周印尼价格普遍下跌,东爪哇地区跌幅在2.6%至6.4%之间。在美国市场,印尼出口商Bahari Makmur Sejati(BMS)因其产品检测出放射性元素铯-137被美国食药监局(FDA)叫停。FDA已发出通知,将在洛杉矶、休斯顿、萨凡纳和迈阿密港口进一步采集样本,所有检测出放射性元素的集装箱和产品将禁止入境。沃尔玛等大型商超表示将找回BMS虾产品。据消息人士称,这批BMS虾产品已入境超30天,BMS作为主要供应商之一,被列入红色名单后将对零售业产生较大影响。泰国虾部分规格上涨 第34周泰国南美白虾价格呈现温和上涨趋势,70规格和80规格分别上涨1.8%、1.9%,而较大的60规格价格持稳。
新闻图片
产品动态
更多
活動圖片
澳大利亚加速扩充牛只育肥栏 力争出口市场
据最新季度调查,澳大利亚育肥栏中肥育牛头数再创新高,达到160万头。具体来看,2025年第二季度(4月至6月)肥育牛存栏为157.9万头,育肥栏总容量也达到了历史峰值的170.6万头,利用率高达92.55%,高于上一季度的90%和去年同期的86.6%。澳大利亚育肥牛协会(Alfa)主席Grant Garey表示,这是澳大利亚育肥栏连续第五个季度增长。他强调,行业在保障国内外市场高品质牛肉供应方面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Beef Central的报道还指出,育肥栏不仅被用作牛只出栏前的精细育肥工具,也是应对干旱影响的重要措施。报告期内,谷物育肥牛的屠宰量也达新高,达到894,178头,进一步推动了此类产品的生产和出口。Garey认为,育肥栏容量和利用率的不断提升,反映了行业的强劲信心。随着行业不断打破纪录,澳大利亚谷饲牛肉持续受到全球市场青睐。据肉类与畜牧业协会(MLA)市场分析师Erin Lukey介绍,尽管投入成本上升,全球对澳大利亚谷饲牛肉的需求依然旺盛。2025年第二季度,澳大利亚出口谷饲牛肉112,935吨,同比大增25%,再创历史新高。谷饲牛肉占澳大利亚同期总出口量的29%。出口市场方面,中国在澳大利亚谷饲牛肉出口中占比持续提升,2025年二季度已占到35%;日本和韩国分别为26%和18%,仍然是主要贸易伙伴。Lukey指出,澳大利亚谷饲牛肉在全球51个国家有销售,全球需求依旧强劲。
活動圖片
7月阿根廷牛肉出口逆转年初颓势 同比增长10% 受益于国际价格上涨和汇率改善
据阿根廷国家统计与普查局(INDEC)数据,7月阿根廷牛肉出口总量达到7.6万吨,同比增长10%,环比6月增长7%,并创下2025年以来的月度新高。年初阿根廷牛肉出口形势不佳,前几个月出口量曾一度下滑25%,但随着国际价格回升,6月开始出口逐步回暖。尽管如此,今年1月至7月累计出口量为45万吨,仍较2024年同期减少15%。除了国际价格提升外,汇率变化等因素也推动了出口回升。在总统哈维尔·米莱于巴勒莫农博宣布调整出口关税前,市场曾传出政府将取消牛肉出口6.75%的关税,虽然最终仅下调了1.75个百分点至5%,但这一消息及随后比索贬值(幅度约15%)提振了出口积极性。牛肉出口结算美元汇率从约1050比索/美元上升至1210比索/美元,而出口到中国的母牛肉则免征关税,按官方汇率1290比索/美元结算。尽管出口增长,国内牛肉消费依然旺盛,这主要得益于屠宰量的增加。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阿根廷牛存栏有可能进一步下降。未来几个月,母牛和肥牛供应将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饲养场出栏的轻型牛,目前有超过200万头牛处于育肥阶段。7月,阿根廷共屠宰124.8万头牛,按每头胴体重230公斤计算,牛肉总产量达28.6万吨。扣除出口的7.7万吨后,国内市场供应为20.9万吨,相当于人均年消费53公斤,消费明显回升。目前,阿根廷国内牛肉需求供应充足。加上每人每年48公斤的鸡肉和18公斤猪肉,7月各类肉类人均年消费总量达到119公斤,位居世界前列。高需求也推高了肉类价格,过去一年肉价上涨约58%,而同期通胀率为38%。这显示出阿根廷居民的购买力提升以及对牛肉消费的偏好。
活動圖片
7月阿根廷牛肉出口量回升 均价同比大涨39%
7月,阿根廷牛肉出口量连续第二个月实现同比增长,结束了此前连续六个月(去年12月至今年5月)的下滑态势。尽管近期出现回升,今年累计出口量仍较2024年同期减少14%,因此几乎不可能重现过去两年的出口成绩。7月的牛肉出口均价也远高于去年同期。7月,阿根廷牛肉出口总量达到7.6万吨胴体当量(tec),比6月修订后的数据多1000吨(6月数据较初步统计增加2000吨),比去年同期则多6000吨。这已是连续第二个月出口量同比增加。不过,今年截至目前,累计出口量为70万吨,比2024年同期减少14%。如果要追平2024年全年出口总量,接下来每月平均需出口9.5万吨,这几乎不可能实现。更不用说要达到2023年的水平,届时需复制去年底各月平均8万吨以上的表现。因此,短期内难以回到过去两年的高出口水平。主要市场多数增长,中国略有下滑 与上月相比,7月阿根廷牛肉出口对几乎所有市场都实现了增长,尤其以以色列(增加900吨)、智利(700吨)和欧盟(500吨)最为突出,美国、俄罗斯、墨西哥和英国的采购量也有所增加。唯一的例外是中国,作为最大买家,7月采购量减少了2300吨。与去年同期相比,阿根廷对中国的出口量依然大幅增长(增加5700吨),对欧盟(增加700吨)和以色列(增加200吨)也有增长,但对美国(减少900吨)、智利和墨西哥(各减少600吨)、俄罗斯(减少200吨)则有所下降。出口价格普遍上涨 7月牛肉出口平均离岸价为每吨6400美元,较6月上涨300美元,比去年同期大幅上涨1800美元,涨幅高达39%。这一积极变化几乎涉及所有主要出口市场和产品类型。在主要目的地和产品类别中,本月对中国的冷冻牛肉价格上涨2%,对以色列上涨7%,对美国上涨5%,对智利的冷鲜牛肉价格上涨4%。唯一的例外是对欧盟的冷鲜牛肉,价格下跌6%。按年同比来看,所有主要市场和品类价格均显著上涨:美国上涨70%,中国54%,以色列43%,智利31%,欧盟13%。综合上述主要产品和市场,若以固定比重加权计算,7月价格较上月微跌1%(主要受欧盟影响),但同比大幅上涨34%。
07/2025
更多
高额关税下的突围:巴西牛肉“急行军”抢滩美国 出口商多策应对市场巨震
当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宣布自8月1日起对巴西所有进口产品征收50%关税时,约3万吨巴西牛肉正停泊在港口等待发往美国或已在运输途中。据巴西《经济价值报》调查,部分货物仍继续运往美国,另有部分则改道至墨西哥等目的地。维持运输中货物继续前进的策略,旨在尽可能减少若新关税实际生效后,失去美国市场对出口商造成的经济损失。昨日,巴西肉类出口工业协会(Abiec)主席罗伯托·佩罗萨表示,若本计划下半年出口美国的约20万吨牛肉停止发货,该行业将承受10亿美元的负面冲击。今年1月至6月,巴西向美国售出18.15万吨牛肉,出口额达10.4亿美元。"此前我们每月向美国出口1.5万至2.5万吨肉类,并预计今年对美出口总量将达40万吨,"他在线上活动中表示。佩罗萨指出,50%的附加税将使牛肉出口税率升至76.4%,导致交易无法进行。行业消息人士向《经济价值报》透露,有货物处于港口至公海运输途中的肉类加工企业选择维持部分对美发货。其中部分货物已抵达美国港口,成功避开附加税。三位消息人士称JBS和Minerva是有货物运往美国的企业之一。就Minerva而言,部分批次货物已改道墨西哥——据两位消息人士表示,该航线变更带来的物流成本变动甚微。被问询时,两家企业均未对此置评。据《经济价值报》调查,Astra屠宰场有27吨牛肉滞留巴西港口,现已退回原生产厂。该企业另有一批27吨货物在海运赴美途中继续航行,有望在8月1日前抵达。一位消息人士表示,企业仍相信8月1日后到港的货物有可能免缴新关税进入美国。"这正是他们选择维持运输的原因。" Abiec的佩罗萨承认,即便实施改道策略,这些体量也难以立即被其他市场消化。"替代方案是存在的,但没有任何市场能像美国那样以庞大需求量提供便捷渠道。没有市场能完全消化原计划销往美国的]所有货物。" 但他分析指出,美国找不到能在价格竞争力上与巴西匹敌的替代供应商。"阿根廷和乌拉圭牛肉在超市货架上直接与美国本土牛肉竞争。这些竞争者不具备巴西面向(美国)加工业的特供肉类产量规模。" 美国国内牛肉供应量正处于数十年来的最低水平,且可能无法恢复至先前规模——这正是该国需要进口肉类以满足本土需求的原因。
美国豁免农产品关税 牛肉不在此列 下半年20万吨巴西牛肉将因加征关税无法输美
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周二(29日)表示,咖啡和可可等自然资源类产品可能被排除在特朗普政府对贸易伙伴征收的进口关税之外。他在接受"CNBC新闻"采访时称,这项可能使巴西受益的措施正在评估中,但未提及哪些国家的关税可被免除。"总统在达成协议时会纳入自然资源。如果你种植某种产品而我们(美国)不种,那它就可以免税进入。因此,如果我们与种植芒果或菠萝的国家达成协议,这些产品就能免关税进入。咖啡和可可将是自然资源的其他案例,"卢特尼克在采访中表示,未提供更多细节。卢特尼克称所有关税将于周五前确定,这是特朗普给予各国与美国达成协议的最后期限。昨日,这位美国总统表示,未收到白宫书面通知的政府将被征收15%至20%的统一税率。巴西肉类出口工业协会(Abiec)主席罗伯托·佩罗萨周二预估,下半年巴西对美牛肉销售中断可能给巴西市场带来10亿美元的负面冲击。若美国政府本月宣布的举措生效——即自8月1日起对巴西产品加征50%附加关税,该金额相当于约20万吨原本输美的牛肉将无法出口。"我们每月向美国出口1.5万至2.5万吨牛肉,预计今年对美出口总量将达40万吨。如果关税政策不变,且下半年无法完成剩余的20万吨出口,我们将损失10亿美元出口额,"佩罗萨在与《Exame》杂志的线上会议中表示。该负责人强调,这部分产量无法立即被其他市场消化。"存在替代市场,但没有任何市场能像美国那样以巨大容量无障碍接收。没有市场能完全吸收(原定销往美国的)全部牛肉,"他补充道。另一方面,佩罗萨也认为美国找不到能在价格竞争力上与巴西匹敌的替代供应商。"销售渠道不同。阿根廷和乌拉圭牛肉在超市货架上与美国本土肉竞争,它们(竞争供应商)不具备巴西定向供应(美国)食品加工业的产量规模,"他解释道。"这必将引发美国市场的通胀压力。巴西凭借牧场养殖特性,提供着全球最具价格竞争力的牛肉。" 在新关税政策宣布前,巴西一直是补充美国牛肉供应的重要合作伙伴,主要出口用于汉堡肉饼加工的特定部位。佩罗萨指出,美国超过60%的牛肉消费以汉堡形式存在。当前美国牛群存栏量正处于数十年最低水平,且可能无法恢复至先前规模——因此需要进口肉类满足本土需求。自4月美国宣布对多国加征"关税"起,巴西牛肉已被征收36.4%的关税(此前税率为26.4%,新增10%)。"若再加征50%关税,总税率将达76.4%,导致出口完全不可行,"Abiec主席表示。佩罗萨称,巴西牛肉加工行业的理想诉求是获得免关税专属配额,配额用尽后实施"公平"关税,使出口商能作为补充美国生产的合作伙伴运作。针对新加的50%关税,肉企正努力推动将牛肉纳入关税减免谈判范畴——正如当前针对咖啡和可可的讨论,这些美国本土不生产的高需求品可能获豁免。佩罗萨表示该行业在美国企业界的对话中获得支持。在巴西国内,行业领袖也密切关注政府谈判进程。"明天我将前往巴西利亚。我们绝不能让巴西牛肉产业遭受结构性破坏,"他强调道。
06/2025
更多
秘鲁农业部推动禽肉对华出口 本周访问中国推进卫生检疫协议
秘鲁农业发展和灌溉部( Midagri )与私营企业和战略盟友协同合作,以确保满足卫生条件,使秘鲁禽类产品得以进入重要市场。秘鲁农业发展和灌溉部部长安赫尔·马内罗·坎波斯( Ángel Manero Campos )强调,政府致力于国家的农业发展,因此,其部门一直在推动禽肉对亚洲市场的出口,中国是其中一个在整个卫生准入程序方面正在取得进展的国家。在秘鲁禽业协会( APA ) 87 周年庆典上的讲话中, Midagri 负责人指出,这将促进投资、创新并提振国家经济。“本周日( 29 日)我们将前往中国,从卫生协议角度推进中国对秘鲁禽类养殖产品开放市场的工作,我们期望取得良好成果。”他说。访问中国推进牛肉、禽肉卫生检疫协议 部长安赫尔·马内罗将于 6 月 29 日至 7 月 5 日期间访问中国,以推进石榴、牛肉和禽肉出口输华准入的协议。官方议程包括旨在促进技术和经济合作的会议,此外还将向中国当局和企业家介绍秘鲁农业领域的投资机会。此次行程是应中国农业农村部部长的正式邀请,旨在加强两国在技术、经济和商业事务方面的双边合作。访问期间,部长将举行会议,旨在推进签署卫生与植物检疫协议,使新的秘鲁产品能够进入中国市场。具体而言,双方将讨论为石榴、牛肉和禽肉出口铺平道路的必要步骤,以期将秘鲁对主要贸易伙伴之一的可出口产品供应多元化。此行属于已签署合作计划的一部分 秘鲁政府强调,此次访问也是两国在《 2024-2029 年联合行动计划》农业领域框架内所承担承诺的一部分。同时,这也与 2024 年 11 月 14 日通过的《秘鲁和中国关于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相关。秘鲁宣布为无禽流感国家 得益于国家农业卫生局( Senasa )正式宣布秘鲁为家禽无高致病性禽流感( HPAI )国家,禽肉出口的路线图正在推进。这一成就是自 2022 年 11 月以来持续工作的结果。迄今为止, Senasa 已处理了全国 17 个地区的 386 起疫情暴发点,其中仅有 4.4% 影响到家禽。在讲话中, Midagri 负责人强调了过去 12 个月所取得的进展对该行业具有历史意义,宣布“秘鲁为无禽流感国家”是重要一步,并且其部门仍面临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马内罗·坎波斯因其在促进行业发展方面的杰出管理,以及为共同构建世界级卫生体系所展现的领导力(这体现在其对成功根除禽流感的承诺上)而受到表彰。
巴西活牛价格因寒流影响供应增加而下行 阿根廷母牛价格逆势上涨
上周五( 27 日),巴西农业咨询机构 Agrifatto 监测的 17 个地区( SP, MS, MT, PR 和 SC )中有 5 个地区报价下跌。该咨询机构报告称,上周中期在南里奥格兰德州、东南部和中西部地区加剧的冷锋导致可供屠宰的活牛供应量增加。根据 Agrifatto 的数据,鉴于供应增加,上周五( 27 日)巴西部分市场的活牛价格下跌。" 在实时监测的 17 个地区中,有 5 个地区录得轻微贬值( SP, MS, MT, PR 和 SC );其他地区活牛价格保持稳定, " 该咨询公司在一份发送给订阅者的每日简报中表示。根据 Agrifatto 的数据,目前圣保罗市场的普通肥公牛价格为 310 雷亚尔 / 阿罗巴,而 " 中国牛 " 的交易价格为 320 雷亚尔 / 阿罗巴。据另一家咨询机构 Scot Consultoria 称,最近几天活牛供应量增加,而国内市场的牛肉销售情况显示出恶化的迹象,反映出月末居民工资消费力已耗尽。" 一些屠宰厂暂停采购,将等待本周末的销售结果后再进行交易, "Scot 在其市场日报中称。根据 Scot 的数据,圣保罗市场上普通肥公牛价格仍为 313 雷亚尔 / 阿罗巴,比 " 中国牛 " 的 318 雷亚尔低 5 雷亚尔 / 阿罗巴。周四( 6 月 26 日), Scot 指出圣保罗屠宰牛价格下跌 2 雷亚尔 / 阿罗巴,这恰恰反映了可出栏批次供应量的增加。Scot 的分析师 Felipe Fabbri 指出,当前汇率(已触及 2025 年最低水平)限制了出口肉类加工厂以雷亚尔计价的利润增长空间。" 尽管如此,看跌倾向仍显乏力——即使汇率处于最低值, "Fabbri 观察到。该分析师指出,在国内市场,牛肉流通仍然缓慢,但巴西牛肉的出口继续保持强劲步伐。此外,按美元计价的巴西牛肉价格在 6 月 25 日当周创下过去 12 个月新高,达到 5,400 美元 / 吨,较 2024 年 6 月的平均价格上涨 21.5%。截至本月第三周,巴西出口了 16.88 万吨新鲜牛肉,日均发货量比 2024 年 6 月高出 25.3%。Fabbri 表示,在供应方面,似乎并未以可观的数量到达屠宰厂。" 考虑到联邦检验系统( SIF )下的屠宰数据,截至 6 月 26 日,与 2025 年 5 月同期相比,牛屠宰量有所下降, "Scot 分析师表示。活牛期货下跌 在期货市场,活牛合约在周四( 6 月 26 日)的 B3 (巴西证券交易所)交易中录得连续第三天下跌。2510 的合约交易价格为 334.75 雷亚尔 / 阿罗巴,较前一收盘价下跌 0.45%。上周在阿根廷卡纽埃拉斯农牧市场( Cañuelas Agricultural and Livestock Market ),只有母牛成功实现了价格上涨。在供应量经过数周低位后恢复正常的一周,卡纽埃拉斯农牧市场呈现出不同寻常的动态:只有母牛成功提价,而阉公牛(跌幅高达 5% )、小公牛和小母牛价格则出现下跌,。这种情况虽是孤例,却为了解牛肉市场动向、屠宰厂策略以及生产者面临的商业决策提供了关键信号。根据上周收盘时收集的数据,母牛类别是唯一价格上涨的类别,涨幅接近 3%。相比之下,公牛类别价格在一周内下跌,该周提供的活牛头数略高于年度平均水平,使其处于 " 正常供应 " 周范畴。这一事实并非小事:通过消除稀缺性的制约,市场暴露了其真实的运作逻辑,在此背景下,母牛价格表现坚挺。解释这种行为的因素之一与对更经济实惠牛肉部位的需求有关,在国内消费受购买力下降冲击的背景下。母牛主要用于大众消费肉品屠宰或较低价值的出口,对需要维持产量而不增加成本的屠宰厂更具吸引力。同样,从物流角度看,这是一个屠宰和运输成本较低的类别,在利润微薄的环境中也影响了其估值。价格行为也反映了阿根廷国内消费对经济形势的适应,其中来自母牛的切割部位——如牛肋排、胸肋肉或脖肉——在货架上占据了更多份额。这种趋势迫使屠宰厂确保持续且有竞争力的供应,这转化为在活牛现货市场对该类别更高的出价。与此同时,公牛价格的下跌引发了关于当前生产系统效率的问题。在许多情况下,公牛价格无法覆盖饲养或育肥场的成本,生产者必须评估是否值得继续更长的生产流程或调整营销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按类别分析盈利能力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玉米成本、动物健康和融资对最终利润有直接影响的背景下。行业分析显示,公牛类别的价格调整还受到优质分割部位出口压力减小以及国内需求季节性再调整的影响。这不仅关乎国际价格或汇率竞争力,还关乎超市和肉店的采购再调整,它们优先选择更便宜的切割部位以应对整体消费的下降。
阿根廷对华牛肉出口价格飙升 南美三国市场表现分化
阿根廷是近年来在中国市场实现牛肉最高估值的南美国家。近几个月来,每吨牛肉(含带骨、去骨)的平均对华出口价格增长了近26%,从3,270美元增至4,112美元。(巴西为去骨牛肉出口均价,其他两国为带骨牛肉和去骨牛肉综合均价) 5月份,阿根廷共有13,600吨带骨牛肉和牛骨、24,500吨去骨牛肉运往中国,后者均价为4,800美元,总价值达1.18亿美元。5月,对华占阿根廷当月出口总量的70.9%,占该国本年度前五个月累计出口量的67%,阿根廷仍然是南美地区最依赖中国市场的国家。2025年前五个月,阿根廷向中国出口了10.3万吨冷冻去骨牛肉,较2024年同期累计总量下降了38%。就乌拉圭而言,2025年对中国的出口量占其总发货量的33%,而去年这一比例为39%。自2024年8月以来,中国为乌拉圭牛肉支付的价格一直呈上升趋势,截至6月第三周末,均价达到每吨3,750美元,为两年来的最高值。根据乌拉圭国家肉类协会(INAC)的数据,对华的出口平均价格在过去12个月上涨了16%,较去年8月3,061美元的低点上涨了22%。1月至4月期间,中国吸纳了巴西出口牛肉的46.7%,这是自2020年以来前四个月的最低份额。巴西对中国的价格回升幅度按比例低于阿根廷和乌拉圭,年同比增长9%,截至5月均价为每吨4,880美元,而2024年为4,460美元,为近两年来的最高值。今年,阿根廷和乌拉圭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出现下降,而巴西和澳大利亚则持续提高市场占有率。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1月至5月,巴西占牛肉进口总量的45.5%,而去年同期为42.5%。就澳大利亚而言,其份额上升了4个百分点,达到12.3%。乌拉圭的份额为8.1%,出口量为69,431吨;而去年1-5月其份额为10.1%,出口量为83,437吨。就阿根廷而言,其占中国进口总量的17.3%,而2024年前五个月为20.9%。
活動圖片
国产牛肉产量创纪录价格却上涨 巴西机构分析认为中国或将放宽进口限制措施
分析师关注到中国牛肉价格回升:尽管2025年上半年国产牛肉产量创纪录,牛肉却是该时期唯一实现本土价格上涨的动物蛋白。根据巴西市场机构——Datagro基于中国农业部发布信息编写的报告,2025年上半年中国肉类(牛肉、猪肉、禽肉和羊肉)产量达4843万吨,创下同期历史纪录,较2024年同期增长2.8%。Datagro指出,这一历史性成果得益于牛肉和禽肉创纪录的供应量——上半年产量分别达到342万吨和1270万吨。该研究强调了中国牛肉价格的复苏:尽管上半年产量创纪录,牛肉却是该时期唯一实现本土价格上涨的动物蛋白。"若将中国上半年牛肉进口量纳入统计,可见总供应量较2024年同期保持稳定。结合价格上涨趋势,表明中国居民的牛肉消费持续增长,"Datagro报告称。报告进一步指出,这种态势意味着针对牛肉进口实施更严格监管的压力正在减轻。"鉴于此,当前中国对巴西牛肉出口构成重大风险的进口保障措施调查,最终可能产生积极结果——既可能体现为实施较低税率,也可能表现为设立高额度且非排他性的进口配额,"Datagro分析师认为。Datagro专家预计:若上述预测部分实现,巴西牛肉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有望推动中国下半年进口量复苏。但中国或将效仿欧盟升级环境监管要求 中国作为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肉类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可能采用类似欧盟在其反毁林法案中制定的环境要求。这一可能性成为Marfrig可持续发展总监保罗·皮亚内兹(Paulo Pianez)于8日参加圣保罗气候周时评论的主题。"我们最近在Marfrig接待了中国政府的大型代表团,他们正在考虑实施类似要求,"他表示。他强调,环境监管趋严的趋势"不可避免",且不应仅限于欧盟。"国际市场正日益推行严苛的环境标准。当这种市场现实存在时,逆转的可能性极低。我们需要具备适应心态。" 欧盟规定,肉类、皮革、大豆和咖啡等产品必须证明其原料来源未在2020年截止日期后涉及毁林行为,方可进入欧盟市场。
活動圖片
爱尔兰DAWN收购新西兰最大羊肉加工出口商——Alliance Group
爱尔兰和英国领先的牛羊屠宰企业(在华注册号:IE 368 EC、IE 311 EC、IE 350 EC、IE 364 EC)暨爱尔兰第二大猪肉加工企业(在华注册号:EC 332)DAWN Meats宣布达成协议,将收购新西兰肉类生产商Alliance Group(在华注册号:ME17、ME18、ME21、CS22、ME40、ME50、ME134、ME136)的大部分股权。总部位于爱尔兰沃特福德的DAWN Meats拟投资1.277亿欧元,收购新西兰最大羔羊肉加工出口商Alliance Group的65%控股权。Alliance Group在新西兰运营六家加工厂,目前由约4300名农场主股东联合持有。该交易尚需满足三项前提:获得Alliance特别股东大会批准、通过新西兰高等法院审查及取得监管许可。战略合作价值 DAWN Meats首席执行官尼尔·布朗(Niall Browne)表示:"成为Alliance首选长期战略合作伙伴令我们倍感振奋。作为英国市场领先的新西兰羔羊肉零售包装商,我们深谙该国草饲肉类产业标准,多年来与Alliance的合作更印证了其世界级羔羊肉、牛肉及鹿肉的卓越品质。" 布朗强调,DAWN Meats在爱尔兰、英国和欧盟拥有成熟运营体系与成功投资经验:"此次合作将联结新西兰顶尖农场主资源,构建跨半球全年供应体系,这是令我们高度承诺并珍视的战略机遇。" 重组转型背景 Alliance Group主席马克·温(Mark Wynne)指出,此次合作是公司历时两年重组与资本重置的重要成果。"作为农场主共建的合作制企业,我们为维护股东权益实施了满足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的重组计划,使公司运营更高效、财务更稳健。但实现可持续价值创造仍需本次战略投资注入确定性与发展信心。" “凭借DAWN Meats在资产负债表实力、牛肉业务优势以及覆盖英国和欧洲的市场渠道,再结合Alliance Group在羔羊肉领域的实力以及遍及亚洲、中国和北美的市场准入,双方将产生重大的商业与运营协同效应——我们的股东有望看到其持有的剩余35%股权价值获得长期增长,”他补充道。并购关键时间线(可能变更) 计划说明书发布 | 2025年9月15日 农场主路演启动 | 2025年9月29日 联合集团特别股东大会 | 2025年10月中旬 股东投票结果公布 | 2025年10月中旬 监管审批结果公布 | 2025年12月
活動圖片
JBS二季度业绩强劲 展现全球抗压韧性
尽管全球地缘政治和贸易环境复杂,给部分业务带来压力,但全球蛋白龙头JBS在截至6月30日的2024年第二季度依然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营收方面,JBS在美洲和澳大利亚的多元化业务实现了9%的增长,创下近210亿美元的新高,净利润同比大增61%,达到5.28亿美元。澳大利亚区表现突出 澳大利亚业务受益于有利的牲畜供给周期,牛、羊、猪、深加工和水产板块均有优异表现。二季度澳大利亚区营收达到19.72亿美元,同比大涨19.4%;经调整的税前利润为2.5亿美元,同比增长24%。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本地和出口市场销量的同步提升。公司通过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和增加屠宰量,保持了较高的利润率。JBS澳洲旗下即食食品品牌Primo本季度营收略有增长,销量同比提升8%,但由于通胀压力下消费者需求受限,整体价格有所回落。美国业务面临挑战,但仍显韧性 美国牛肉业务依然承压,主要由于屠宰牛源紧张、成本高企等多重因素。尽管如此,JBS北美牛肉二季度营收依然达到68亿美元,同比增长14%。不过受成本影响,经调整后EBITDA为负2.64亿美元。美国牛肉市场正处于供应周期的低谷,屠宰牛供应紧张,导致活牛价格处于高位,涨幅甚至超过了批发牛肉价格。同时,美国还因动物健康问题临时暂停了墨西哥活牛进口,进一步加剧了供给压力。此外,美国行业还受到国际市场准入政策变化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出口面临的审批问题,数百家工厂仍在等待对华出口的重新批准。全球化布局持续推进 6月,JBS顺利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完成双重上市,公司全球CEO Gilberto Tomazoni表示,美股上市为公司长期价值创造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JBS将持续投资技术升级、平台扩张和产品创新,不断强化全球品牌和多元化布局。JBS还披露,今年上半年已在美国多个工厂投入巨资进行升级扩建,包括德州和科罗拉多的牛肉加工厂扩建2亿美元,佐治亚州新建预制食品工厂4亿美元,爱荷华州新鲜食品工厂投资1.35亿美元,并以1亿美元收购并扩建新的即食香肠和培根工厂,成为美国同类产品最大生产基地。多元化战略带来持续增长动力 尽管部分业务持续承压,JBS依然展现出多元化全球平台的强大韧性。即食食品、主要客户合作关系、鲜肉和分割产品的表现都十分稳健。Gilberto Tomazoni强调,巴西牛肉板块因获得新出口许可和生产效率提升,取得了坚实业绩;澳大利亚区则因出口增长和运营提升,再次实现稳定发挥。“凭借更强大、均衡和创新的全球平台,JBS已为把握新一轮全球蛋白需求机遇做好准备。我们对团队和企业长期价值创造充满信心。”Gilberto Tomazoni总结道。
07/2025
更多
阿根廷推进电子耳标 全程追溯牛群管理新阶段
2025年7月24日,阿根廷政府经过多轮讨论,并在一次招标失败后,正式宣布自2026年1月1日起,所有牛、野牛和鹿类必须强制使用电子设备进行个体识别。这一规定由阿根廷国家农产品卫生与质量服务局(Senasa)第530/2025号决议发布,更新了全国电子识别系统的相关要求。分步推进,费用由养殖户承担 新规最大特点是,牛只识别将按每年断奶批次逐步推进,最终实现全群覆盖。值得注意的是,这项识别工作的费用将由养殖户自行承担,而不是像去年讨论时那样由政府补贴。该政策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巴勒莫畜牧展期间正式公布。农业部长Sergio Iraeta及其团队向阿根廷农村协会、CONINAGRO、CRA、CAF、IPCVA、CREA以及Angus等主要品种协会详细介绍了实施细节。政府表示,推广电子识别的目标,是提升肉牛追溯的精准度和现代化水平,从而加强质量管理体系,为阿根廷牛肉争取更多国际市场,同时提升疾病防控能力。具体操作细节 从2026年起,所有新断奶的小牛在断奶或首次转运时,必须佩戴一套双重识别系统:一是普通视觉耳标,二是电子设备(可以是耳标按钮、胃内电子球或可植入芯片)。此外,国际动物登记委员会(ICAR)将成为唯一认证耳标质量的机构,确保设备的互通性、耐用性和可追溯性。最近曾有行业协会建议在耳标上采用字母数字混合编码,并纳入唯一畜牧识别码(CUIG),便于管理。但这一建议被否决,原因是如果为每个养殖户单独定制耳标,会导致供应链效率降低,难以应对市场高峰期的需求。最终,供应商只需向Senasa报告耳标编号及对应养殖户信息即可。马匹和其他动物的规定 新规同样要求马匹在全国马匹登记或特定兽医管理下强制植入芯片。羊、山羊、猪、骆驼等动物的电子识别则仍为自愿。助力牛肉品质分级与市场透明化 此项新政特别强调与牛肉分级体系的衔接。未来,追溯信息将持续到屠宰以后,每一头牛都能对应到具体的肉品数据。这不仅推动企业根据肉质奖励优质养殖者,还将提升交易透明度,更好地细分市场需求。与此同时,阿根廷也在开发名为“TRAZA”的信息平台,允许养殖户、屠宰企业等全产业链相关方安全便捷地访问追溯数据,便于基于真实数据进行生产和经营决策,加速畜牧业数字化升级。行业积极响应,供应链准备充分 耳标供应企业对新规表示欢迎,并称已为明年预计新增的1400万头牛做好充分准备。Carreteles Rafaela公司总经理Guillermo Guntern表示,政策确定后,供应链将更加高效,避免断货。目前市场对电子耳标需求持续增长,许多养殖户已提前采购以避免年底“抢购潮”。Guntern还指出,由于之前招标失败造成的高库存,目前产品价格有优惠,大约每套1.40至1.50美元。他认为,这对提升追溯和生产效率而言,是一笔合理的投资。长远影响:提升效率,拓展国际市场 行业专家认为,推广电子识别不仅能促使养殖户加快技术升级,提高效率,也将帮助阿根廷牛肉进入那些要求严格追溯体系的高端国际市场,这对所有生产者——包括尚未出口的企业——都是利好。
06/2025
更多
澳大利亚羊肉出口激增 价格创历史新高
随着全球对羔羊肉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了全球最大羊肉供应国澳大利亚的出口繁荣,澳大利亚的牧羊人正从创纪录的羊肉价格中获利。分析人士表示,由于澳大利亚最大的羊肉出口竞争对手新西兰的产量停滞不前,未来几年羊肉价格可能进一步上涨。咨询公司 Episode 3 的牲畜和肉类分析师马特·达格利什 (Matt Dalgleish) 表示:“随着出口需求和市场份额的增长,我们看到价格一波又一波上涨。” 他表示,尽管价格会出现季节性波动,但“在供应有限和需求强劲增长的潜在压力消失之前,澳大利亚生产商的未来应该会更加美好。” 去年,澳大利亚出口了 702,000 公吨羔羊肉、羊肉和山羊肉,价值 36 亿美元,比之前出口量最大的 2019 年增加了近 200,000 吨。澳大利亚贸易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的出货量比 2024 年同期高出 10%。根据行业机构澳大利亚肉类和畜牧业协会 (MLA) 编制的全国价格指标,加工商对动物的需求推动大羔羊的价格上周创下每公斤近 11 澳元(7.14 美元)的历史新高,比去年同期上涨了 50%。中国是最大的羊肉进口国。其他主要买家包括美国、英国、欧盟和中东。达格利什表示,收入和人口的增长刺激了对羊肉的需求,而牛肉价格高企(尤其是在美国),促使人们转向食用羔羊肉和羊肉。新西兰绵羊产业的持续衰退正帮助澳大利亚抓住这一增长机遇。据MLA的数据,这两个国家占全球羊肉出口的80%以上。近年来,澳大利亚的绵羊数量有所增加,这使得农民能够更好地向加工商供应羊肉。但新西兰统计机构的数据显示,自 2012 年以来,新西兰的绵羊数量逐年减少。新西兰农民表示,这部分是由于牧场被改造成可以获得碳信用额的松树林所致。“新西兰是全球另一个主要出口国,”荷兰合作银行分析师安格斯·吉德利-贝尔德表示。“其产量正在停滞或下降。因此,全球需求的任何增长都是澳大利亚可以抓住的机会。”
海关总署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防止西班牙、意大利痒病传入公告
海关总署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5年第133号( 关于防止西班牙、意大利痒病传入我国的公告 ),以下为公告内容: 海关总署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5年第133号 近日,西班牙、意大利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报告发生痒病。为防止疫情传入,保护我国畜牧业安全和生物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现公告如下:一、禁止直接或间接从西班牙、意大利输入羊及其相关产品(源于羊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疫病的产品)。二、禁止寄递或携带来自西班牙、意大利的羊及其相关产品入境。一经发现一律作退回或销毁处理。三、来自西班牙、意大利的进境航空器、船舶等运输工具上卸下的动植物性废弃物、泔水等,一律在海关的监督下作除害处理,不得擅自抛弃。四、对边防检查等部门截获的非法入境的来自西班牙、意大利的羊及其相关产品,一律在海关的监督下作销毁处理。五、凡违反上述规定者,由海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处理。六、各级海关、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分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有关规定,密切配合,做好检疫、防疫和监督工作。本公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特此公告。海关总署 农业农村部 2025年6月23日
海关总署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防止沙特阿拉伯、几内亚比绍小反刍兽疫传入公告
海关总署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5年第132号( 关于防止沙特阿拉伯、几内亚比绍小反刍兽疫传入我国的公告 ),以下为公告内容: 海关总署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5年第132号 近日,沙特阿拉伯、几内亚比绍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报告发生小反刍兽疫。为防止疫情传入,保护我国畜牧业安全和生物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现公告如下:一、禁止直接或间接从沙特阿拉伯、几内亚比绍输入绵羊、山羊及其相关产品(源于绵羊、山羊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疫病的产品)。二、禁止寄递或携带来自沙特阿拉伯、几内亚比绍的绵羊、山羊及其相关产品入境。一经发现一律作退回或销毁处理。三、来自沙特阿拉伯、几内亚比绍的进境航空器等运输工具上卸下的动植物性废弃物、泔水等,一律在海关的监督下作除害处理,不得擅自抛弃。四、对边防检查等部门截获的非法入境的来自沙特阿拉伯、几内亚比绍的绵羊、山羊及其相关产品,一律在海关的监督下作销毁处理。五、凡违反上述规定者,由海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处理。六、各级海关、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分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有关规定,密切配合,做好检疫、防疫和监督工作。本公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特此公告。海关总署 农业农村部 2025年6月23日
我国禁止进口阿尔巴尼亚羊产品以防小反刍兽疫传入
海关总署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5年第125号 (关于防止阿尔巴尼亚小反刍兽疫传入我国的公告) 2025年6月5日,阿尔巴尼亚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报告,该国斯库台州(Shkodër)发生小反刍兽疫。为防止疫情传入,保护我国畜牧业安全和生物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现公告如下:一、禁止直接或间接从阿尔巴尼亚输入绵羊、山羊及其相关产品(源于绵羊、山羊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疫病的产品)。二、禁止寄递或携带来自阿尔巴尼亚的绵羊、山羊及其相关产品入境。一经发现一律作退回或销毁处理。三、来自阿尔巴尼亚的运输工具上卸下的动植物性废弃物、泔水等,一律在海关的监督下作除害处理,不得擅自抛弃。四、对边防检查等部门截获的非法入境的来自阿尔巴尼亚的绵羊、山羊及其相关产品,一律在海关的监督下作销毁处理。五、凡违反上述规定者,由海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处理。六、各级海关、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分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有关规定,密切配合,做好检疫、防疫和监督工作。本公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特此公告。海关总署 农业农村部 2025年6月17日
活動圖片
7月阿根廷牛肉出口逆转年初颓势 同比增长10% 受益于国际价格上涨和汇率改善
据阿根廷国家统计与普查局(INDEC)数据,7月阿根廷牛肉出口总量达到7.6万吨,同比增长10%,环比6月增长7%,并创下2025年以来的月度新高。年初阿根廷牛肉出口形势不佳,前几个月出口量曾一度下滑25%,但随着国际价格回升,6月开始出口逐步回暖。尽管如此,今年1月至7月累计出口量为45万吨,仍较2024年同期减少15%。除了国际价格提升外,汇率变化等因素也推动了出口回升。在总统哈维尔·米莱于巴勒莫农博宣布调整出口关税前,市场曾传出政府将取消牛肉出口6.75%的关税,虽然最终仅下调了1.75个百分点至5%,但这一消息及随后比索贬值(幅度约15%)提振了出口积极性。牛肉出口结算美元汇率从约1050比索/美元上升至1210比索/美元,而出口到中国的母牛肉则免征关税,按官方汇率1290比索/美元结算。尽管出口增长,国内牛肉消费依然旺盛,这主要得益于屠宰量的增加。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阿根廷牛存栏有可能进一步下降。未来几个月,母牛和肥牛供应将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饲养场出栏的轻型牛,目前有超过200万头牛处于育肥阶段。7月,阿根廷共屠宰124.8万头牛,按每头胴体重230公斤计算,牛肉总产量达28.6万吨。扣除出口的7.7万吨后,国内市场供应为20.9万吨,相当于人均年消费53公斤,消费明显回升。目前,阿根廷国内牛肉需求供应充足。加上每人每年48公斤的鸡肉和18公斤猪肉,7月各类肉类人均年消费总量达到119公斤,位居世界前列。高需求也推高了肉类价格,过去一年肉价上涨约58%,而同期通胀率为38%。这显示出阿根廷居民的购买力提升以及对牛肉消费的偏好。
活動圖片
欧盟取消美国商品关税 波龙重获价格竞争力
8月21日,美国与欧盟发布了“关于对等、公平和贸易平衡的框架协议”联合声明,美国出口到欧盟的部分产品将享受最惠国税率,鲜活、冷冻与加工龙虾产品享受零关税。基于双方7月27日达成的共识,欧盟将下调所有美国海产品关税,美国则将欧盟对等关税设定在15%。欧盟还同意延长2020年与美国签署的一项双边协议(该协议于7月31日到期),取消对美国鲜活和冷冻龙虾征收的关税(8%),并将零关税范围扩大至加工龙虾制品。此外,欧盟同意在2028年之前从美国购买7,500亿美元能源产品、6,000亿美元的AI芯片,并在美国各个领域投资6,000亿美元。作为交换,美国同意对部分欧盟商品实施最惠国税率(包括美国所定义的不可获得的自然资源,以及对经济和供应链至关重要的其他产品),而不是15%关税,9月1日起生效。双方还同意简化食品商品(尤其是猪肉和奶制品)的卫生证书要求。这项协议还需经过欧洲议会投票通过。对于美国和欧盟海产品贸易商来说,这项协议具有重要意义。去年,美国向欧盟出口了223,314吨海产品,价值9.03亿美元;2024年,欧盟向美国出口了101,892吨海产品,价值13亿美元。按出口额划分,阿拉斯加狭鳕、三文鱼和龙虾是美国销往欧盟的三大产品,去年狭鳕的销售额就超过了3.18亿美元;三文鱼销售额大约在1.13亿美元。2024年,美国向欧盟出口3,895吨龙虾,价值9,250万美元。自2021年以来,双方每年的龙虾贸易量基本稳定在4,000吨左右。
活動圖片
丹麦皇冠集团压力缓解:生猪供应量全面恢复 最新统计该国生猪存栏量增长超5%
欧洲最大猪肉出口商丹麦皇冠集团预计在2025–2026财年恢复满负荷运转。生猪供应已新增100万头育肥猪,推动预期屠宰量达到940万头。这意味着此前为提振供应所采取的临时性激励措施即将退出。半年前,该合作社曾预警屠宰产能利用率面临压力。为此集团推行了五项针对性举措以提高运营效率、吸引更多丹麦养殖户加入。其中,上调收购价格被证明最为有效,迅速拉动了供应增长。供应提升一方面源于挖掘现有供应商潜力,另一方面则得益于成功引入一家年供应能力超10万头的新供应商。随着目标供应量达成,针对超额交付或新申请加盟的生产者,集团已重新启动等候名单机制。尽管临时激励即将结束,部分结构性改革仍将持续。丹麦皇冠将继续为有意进入行业的年轻创业者保留发展通道,因此合约交付制度和创业扶持政策将维持不变。这一安排旨在应对丹麦养猪业正在发生的代际交接。此外,自8月20日起,“稳定性机制”已启用供应上限锁定功能。成员如计划调整年度供应量,需提前12个月正式通知。丹麦生猪存栏量同步增长 丹麦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1日,全国生猪存栏量同比上升5.6%,主要增长来自育肥猪与仔猪。官方统计显示,丹麦生猪存栏量约达1189万头,较2024年6月增长5.6%。其中50公斤以上育肥猪存栏量增幅最大(11.5%),50公斤以下断奶仔猪增长5.4%,哺乳仔猪增长2.8%。能繁母猪(含妊娠母猪)存栏量稳定在115万头左右。统计部门特别指出,在种猪存栏量未增长背景下,仔猪数量上升表明养殖管理效率持续提升。
07/2025
更多
Rabobank: 欧盟27国及英国猪肉价格三季度将走低 出口获中国市场支撑
尽管预期产量下降,但由于季节性需求疲软,2025年三季度仔猪与育肥猪价格将持续下跌。积极的一面是,对欧盟以外国家的出口量及出口价格正在上升。荷兰合作银行研究部(RaboResearch)最新市场报告揭示了这一趋势。欧盟27国及英国(EU27+UK)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在2024年已缩减3.4%。2025年前四个月,育肥猪屠宰量仍增长超1%。所有国家胴体重均有所增加,推动总产量增长3%。比利时、丹麦、法国和荷兰的生猪屠宰量出现下滑。在比利时,屠宰重量增加未能抵消数量减少的影响,导致该国总产量下降4%,荷兰则下降3%。意大利(7%)、西班牙(6%)、波兰(5%)、英国(5%)、德国(2.5%)和丹麦(1%)实现产量增长。荷兰合作银行研究部预测,2025年下半年欧盟27国及英国的能繁母猪存栏减少将导致产量下降。尽管预计生猪出栏量将高于此前预期,且屠宰重量可能增加——较低的饲料成本正刺激生产。价格与供应前景 据荷兰合作银行数据,2025年第28周欧盟平均胴体价格同比低4%,仔猪均价低8%。受夏季需求季节性走弱及欧洲市场竞争加剧影响,荷兰合作银行研究部预测2025年三季度胴体价格将下滑。西北欧胴体价格在7月初已大幅下跌。该行预计三季度饲料价格保持利好。欧洲小麦作物产量预期向好。因美国作物前景改善,全球玉米价格预计下跌。大豆价格可能企稳,但美国近期提高生物燃料强制掺混标准可能导致价格上涨。此外,美国贸易关税的不确定性尚未消除,可能引发全球贸易波动。出口市场动态 2025年一季度,欧盟27国及英国猪肉出口量同比增长5%。主要受对华出口增长推动:中国(10%)、菲律宾(2%)和科特迪瓦(35%)。但输往韩国(-4%)、日本(-17%)和越南(-23%)的货量下降。中国在肉类(增长8%,13,000吨)和副产品(增长11%,25,000吨)的进口量双增。2025年1-4月西班牙对华出口增长8%,荷兰2025年一季度对华出口同比增幅达14%。今年中国将猪肉进口重点转向欧洲,因巴西猪肉价格高于去年,相较中国本土产品竞争力减弱。巴西主要出口去骨猪肉,而该类产品需求下降,欧洲带骨猪肉及副产品需求则保持稳定。
巴西活牛价格本周继续承压下行 但供应短缺将在今年四季度推高牛价
据巴西农业咨询机构Scot Consultoria本周一(28日)的市场监测数据显示,活牛市场交易清淡,本周开局承压,圣保罗地区普通育肥公牛价格下跌3雷亚尔,当前售价为292雷亚尔/阿罗巴(含税价)。育肥小母牛价格日跌2雷亚尔,至278雷亚尔/阿罗巴,而育肥母牛和“中国牛”价格分别维持在270雷亚尔/阿罗巴和298雷亚尔/阿罗巴。尽管上周有所减弱,但巴西主要市场的活牛价格仍保持看跌趋势。据另一家咨询机构Agrifatto分析,对进口巴西牛肉征收新关税(+50%)引发了市场忧虑,导致活牛价格承压回落。此外,整个2025年6月期间,育肥场出栏量高企、大量长期供牛合同的存在以及母牛屠宰量增加(尤其是在北部地区),进一步加剧了牛价的下行压力。与低成本动物蛋白(鸡肉和猪肉)的竞争也限制了零售端对牛肉的需求,尤其是在下半月,大多数工人工资已基本被耗尽。然而,根据Agrifatto的分析,自上周初以来,巴西牧场主在交易中采取了更强硬的立场,抵制屠宰场以更低价格收购育成牛的企图。分析师表示,此举有助于减缓活牛价格(阿罗巴)的下行趋势,并在近几日提供了相对的价格稳定。“尽管国内牛肉消费仍然疲软,但牛肉出口继续保持着强劲且增长的步伐,支撑着市场,并强化了巴西作为全球主要供应国之一的战略角色,”Agrifatto指出。该咨询公司补充道:“中长期基本面依然稳固”,这指的是除出口外,可能在今年最后几个月推高活牛价格的因素,例如育肥牛(尤其是母牛)供应短缺。因此,在Agrifatto看来,尽管本月牛市场经历了向下波动,但预计下半年活牛价格将逐步回升,且从2025年最后一个季度起,升值预期将更为具体。
06/2025
更多
中国猪肉供应链稳健 进口价格承压下行
作为全球最大的猪肉消费国,中国在日益严峻的关税挑战和贸易紧张局势中预计将保持韧性,这得益于强劲的国内生产和多元化的进口支撑。中美贸易冲突将美国猪肉出口的关税推至创纪录水平,在 4 月份达到峰值 172%。近期的一项临时暂停措施将关税降至 57%,提供了有限的缓解。加拿大和欧盟等其他对华主要猪肉出口国也在应对与中国的复杂贸易动态。自 3 月份以来,加拿大对华猪肉出口面临 25% 的关税,而欧盟则受到中国对猪肉产品的反倾销调查,该调查将持续至 12 月。尽管存在全球贸易不确定性,但中国不断扩大的国内生产和战略性进口多元化增强了其维持稳定猪肉供应链的能力。供应多元化 自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首个任期内的贸易争端以来,中国一直在积极减少对美国猪肉的依赖。2024 年,美国是中国第三大猪肉供应国,占中国进口总量的 7%,仅占其总供应量的 0.1%。根据中国海关数据,过去十年间,美国在中国猪肉进口中的份额几乎减半,从 2015 年的 13% 降至 2024 年的 7%。西班牙已巩固其作为头号猪肉供应国的地位,同期市场份额从 18% 增至 28%。巴西也已成为重要参与者,其份额从 0% 增至 22%。“由于关税的存在,南美卖家知道他们是最好的供应商,不会为中国买家降低报价,”一位驻北京的分析师表示。尽管存在关税, 2025 年前五个月,中国从美国进口的猪肉同比仍增长 13%。美国仍然是猪杂碎(中国猪肉进口的关键品类)的关键供应国。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贸易数据, 2024 年美国猪杂碎出口的 55% 流向中国。2025 年 1 月至 5 月累计,尽管出口量同比下降 12.6%,美国仍占中国猪杂碎进口的 25%。进口量下降 除了供应多元化和减少对美国依赖之外,中国整体进口量下降的趋势进一步使其猪肉市场免受关税影响。根据中国海关数据, 2024 年,进口仅占中国猪肉消费量的 4%,而美国贡献了该贸易量的 17%。由于非洲猪瘟疫情重创中国生猪存栏量,猪肉进口在 2020 年达到 430 万吨的峰值。此后,随着国内生产恢复,进口量稳步下降。2024 年,中国猪肉进口量同比下降 31% 至 106 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量下降 37% 至 77,951 吨。根据标普全球商品洞察的预测,这一下降趋势预计将在 2025 年持续,预计将进一步下降 9%,使进口量降至 100 万吨以下。标普全球商品洞察蛋白质分析师郭洁西 (Jessie Khor) 表示:“展望未来,由于行业整合度不断提高以及持续推动本地生产自给自足,我们预计中国猪肉进口量将放缓。” “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和消费者信心下降可能会减缓猪肉消费,导致中个位数的降幅,”郭补充道。国内供应增长 在 2020 年因非洲猪瘟( ASF )大幅下降之后,中国国内产量在 2023 年达到峰值 5794 万吨。根据商品洞察的数据,在稳定需求的推动下, 2025 年产量预计将同比增长 0.6% 至 5740 万吨。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截至 4 月底,中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 4038 万头,同比增长 1.3%。这种生产和存栏量的上升趋势确保了国内供应稳定,增强了中国应对关税和贸易挑战的韧性。“重点在于提高生产效率,目前生产条件相对有利。然而,盈利能力仍然是一个重大风险,”郭表示。稳定的猪肉需求 近年来中国猪肉消费呈现稳定增长。2024 年,中国消费了约 5950 万吨,占全球消费量的 50% 以上。然而,根据标普全球商品洞察旗下普氏能源资讯( Platts )的数据, 2025 年国内猪肉消费量预计仅增长 0.2%,达到 5960 万吨。饮食偏好转变、人口老龄化和经济低迷等因素预计将抑制增长。农业咨询机构金联创( JCI )分析师王若馨 (Rosa Wang) 表示:“猪肉消费已经出现拐点,人均消费量预计将保持稳定或开始下降趋势。” 价格压力 随着中国国内供应增加,当地猪肉价格一直保持低位,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全球贸易争端的影响。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 2024 年供应减少导致猪肉价格高于 2023 年,并在 9 月份达到峰值 31.42 元 / 公斤。然而,价格在 2024 年末开始呈下降趋势。到 4 月份,价格降至 26.07 元 / 公斤,环比下降 1.2%。2025 年,中国的猪肉价格受到国内供应过剩和需求疲软的压力。普氏评估的 CFR 东北亚五花肉价格从今年 5 月 26 日的高点 5,780 美元 / 吨下跌 5.4%,至 6 月 25 日的 5,470 美元 / 吨。
5月肉类进口:牛肉量价齐跌 猪肉稳定禽肉下滑
2025 年 5 月,我国猪、牛、羊、禽等肉类进口总量为 51 万吨,同比下降 7 .9%,仍保持自今年 2 月以来的低位运行态势,主要受到牛肉进口规模明显萎缩的拖累。羊肉、禽肉进口量虽呈现逐月下滑的趋势,但 1-5 月累计进口量超过去年同期水平;猪肉进口继续保持稳定。一、牛肉5 月进口牛肉 19 万吨,在过去的 24 个月中第二度跌破 20 万吨大关。不过随着巴西、澳大利亚等主要进口来源地在 4 至 5 月对华出口均步入高峰期,预计 6 月 /7 月的牛肉进口到货量将有所恢复。今年 1-5 月累计牛肉进口量为 109 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了 14 万吨( -11.7% );但相比 2023 年同期的 99 万吨,仍有 10 万吨、即 10.1% 的增长。总体而言,今年以来的牛肉进口规模相对较为适宜,既保证了市场的供应,又避免了过度的价格竞争。1-5 月牛杂碎累计进口约 1 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了约 1 万吨。进口价格方面: 5 月牛肉进口吨均价 为 37,535 元,连续第二个月小幅上涨。从下图可以看出,今年牛肉进口均价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但与 2023 年的同期价格几乎相当,走势相近。但与 2023 年在 7 月以后大幅下跌所不同的是,牛肉进口价格预计将在今年的剩余月份中在全球主要生产国供应减少而全球牛肉需求稳定的支撑下继续走强。二、猪肉5 月猪肉进口 9 万吨,为近三年以来的正常月度水平。在国内猪肉供应总体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猪肉的进口量保持了稳定。1-5 月猪肉累计进口量 45 万吨,同比还增长了约 3 吨。5 月猪杂碎进口 11 万吨,连续三个月超过 10 万吨;前五个月累计进口量约为 51 万吨,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受国内刚需的支撑,猪杂碎进口量预计将长期维持高位。进口价格方面, 5 月猪肉进口吨均价达到 14813 元,扭转了连续两个月下跌的趋势。从下图可以看出, 1-5 月猪肉进口价格的走势与前两年同期非常相似,与前两年的平均水平大致相当。三、羊肉5 月羊肉进口量为 35,001 吨,连续第二个月环比下降。然而,今年前 5 个月中有 4 个月羊肉进口实现了同比增长, 183,962 吨的累计进口量较之去年同期增长了 9032 吨,并接近于 2023 年 1-5 月 186,189 吨的历史同期高水平。5 月羊肉进口吨均价 26872 元,较上月有小幅下跌。今年 1-5 月羊肉进口价格一直在去年年底达到的阶段性高位附近运行,并有望 在主要进口来源地澳大利亚、新西兰因进入供应淡季但需求异常旺盛而导致羊肉价格屡屡刷新纪录的推动下,冲击 2023 年 6-7 月达到的历史高位。四、禽肉5 月禽肉进口 29,678 吨,较去年同期下降 25.5%,并终止了连续 4 个月同比增长的纪录。随着巴西 5 月因禽流感被全境对华禁运而泰国等其他国家在短期内无法填补巴西留下来的缺口,预计在 6 月及以后的数月中禽肉进口量会有进一步的下降。1-5 月累计进口量 168,672 吨,较去年同期增长 10.1%,但仅相当于 2023 年同期进口量的 55%。5 月禽肉进口吨均价 19479 元,连续第二个月反弹。与其它肉类相似,今年以来禽肉进口价格在过去两年价格水平的中间位置运行,后期预计将向 2023 年靠拢。
活動圖片
欧盟取消美国商品关税 波龙重获价格竞争力
8月21日,美国与欧盟发布了“关于对等、公平和贸易平衡的框架协议”联合声明,美国出口到欧盟的部分产品将享受最惠国税率,鲜活、冷冻与加工龙虾产品享受零关税。基于双方7月27日达成的共识,欧盟将下调所有美国海产品关税,美国则将欧盟对等关税设定在15%。欧盟还同意延长2020年与美国签署的一项双边协议(该协议于7月31日到期),取消对美国鲜活和冷冻龙虾征收的关税(8%),并将零关税范围扩大至加工龙虾制品。此外,欧盟同意在2028年之前从美国购买7,500亿美元能源产品、6,000亿美元的AI芯片,并在美国各个领域投资6,000亿美元。作为交换,美国同意对部分欧盟商品实施最惠国税率(包括美国所定义的不可获得的自然资源,以及对经济和供应链至关重要的其他产品),而不是15%关税,9月1日起生效。双方还同意简化食品商品(尤其是猪肉和奶制品)的卫生证书要求。这项协议还需经过欧洲议会投票通过。对于美国和欧盟海产品贸易商来说,这项协议具有重要意义。去年,美国向欧盟出口了223,314吨海产品,价值9.03亿美元;2024年,欧盟向美国出口了101,892吨海产品,价值13亿美元。按出口额划分,阿拉斯加狭鳕、三文鱼和龙虾是美国销往欧盟的三大产品,去年狭鳕的销售额就超过了3.18亿美元;三文鱼销售额大约在1.13亿美元。2024年,美国向欧盟出口3,895吨龙虾,价值9,250万美元。自2021年以来,双方每年的龙虾贸易量基本稳定在4,000吨左右。
活動圖片
秘鲁下半年鱿鱼捕捞配额确定 总量82026吨
秘鲁生产部宣布,根据“巨型鱿鱼行动III”科研成果,2025年下半年巨型鱿鱼(Dosidicus gigas)的捕捞配额被正式确定为82,026吨,并将实行分阶段管理。在配额分配方面,捕捞活动被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8月25日持续至10月31日,配额为39,594吨,占总配额的48%。第二阶段则为11月1日至12月31日,配额为42,432吨,占52%。结合上半年已捕捞的421,993.93吨,全年巨型鱿鱼的总捕捞量预计将达到约504,000吨。对于捕捞的时间安排,政府针对不同舱容量的渔船设定了具体的开捕日期。自8月25日起,装载量不超过20立方米的渔船可以开始作业。9月1日起,装载量为20至32.6立方米、且已参与并圆满完成“巨型鱿鱼行动III”的渔船也被允许开捕。随后从9月9日起,所有20至32.6立方米的渔船都可全面参与捕捞。进入第二阶段后,11月1日起,装载量≤20立方米的渔船可以再次投入作业,而11月16日起,20至32.6立方米的渔船进入作业期。新规在渔业卫星系统配备方面实行差异化管理。对于未安装卫星系统的渔船,小于10立方米的单次捕捞上限为5吨,允许0.5吨差额,每月作业次数最多为4次;10至20立方米的渔船单次上限为8吨,允许1吨差额,每月最多作业3次;大于20立方米的渔船单次捕捞上限为12吨,允许1吨差额,同样每月作业3次。而配有卫星系统的渔船,虽然吨位限制与无卫星系统者一致,但允许的差额更高、作业次数也不设上限:小于10立方米单次上限5吨,差额1吨;10至20立方米单次上限8吨,差额2吨;大于20立方米单次上限12吨,差额2吨。这一制度设计在保障吨位限制一致的前提下,明显给予配备卫星系统的渔船更大的灵活性和监管便利,有助于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除了配额与作业时间的规定,秘鲁政府还对捕捞、运输及加工过程提出了严格要求。所有手工捕捞渔船必须持有出港许可证,并须完成数字化卸货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捕捞区域、数量、目的地及运输车辆信息。同时,所有用于运输水产资源的等温车辆都需进行统一登记。加工厂在接收鱿鱼后48小时内,必须向DGSFS-PA报告接收情况,并确保“卸货表格”与DGSFS-PA批准的卸货登记信息一致。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秘鲁政府旨在确保巨型鱿鱼资源得到科学分配与高效监管,防止过度捕捞,同时兼顾渔业社区的生产需求。
活動圖片
安徽巢湖一小龙虾加工厂被FDA认定为“掺假食品”遭警告 或面临禁入风险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近日对中国安徽巢湖大鑫食品有限公司(Chaohu Daxin Foodstuffs)发出正式警告信,原因是在对其小龙虾加工厂进行检查时发现严重违反水产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规范的问题。这封警告信日期为2025年2月3日,并于8月19日对外公开。FDA在通报中明确指出,该公司生产的即食熟制小龙虾产品被认定为“掺杂食品”(adulterated),存在潜在食品安全隐患。违规详情:温控监测缺失,清洁消毒不达标 FDA在2024年7月对位于安徽巢湖大鑫食品有限公司进行检查时,发现多项问题: · 温度监控不足:未对烹煮温度进行连续监控,输送带速度记录与HACCP计划严重不符,存在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等病原风险; · 原料安全存疑:部分批次小龙虾缺少供应商安全证明,仅提供笼统的“水域安全认证”,未符合美国标准; · 设备清洁不彻底:与即食小龙虾直接接触的输送带存在裂缝和污渍,空调冷凝水还曾直接滴落到半成品小龙虾上。FDA在信中直言:“贵公司必须验证烹煮工艺,确保时间与温度足以杀灭致病菌。” 企业回应未获认可 巢湖大鑫食品有限公司曾在2024年8月提交整改报告,称已更换输送带部件并提交水产品检测报告。但FDA认为其回应证据不足,未能证明整改彻底,尤其是关于防止冷凝水滴落和原料合规性的问题。或面临更严厉措施 根据FDA警告信,如果该企业不能在15个工作日内提交充分整改材料,其出口产品可能被列入“无需实物检查即直接扣留”(DWPE)名单,意味着小龙虾及其他海产品将难以进入美国市场。
07/2025
更多
日水将投资建设智慧食品工厂 发力冷冻与鱼糜赛道
日本水产巨头日水公司(Nissui)宣布,将于2025年8月7日在北九州市户畑区动工兴建一座全新加工工厂,重点发力冷冻食品与鱼糜制品(如鱼香肠)领域,进一步加速国内食品业务布局。这座新工厂预计将在2026年12月竣工,未来将成为其“GOOD FOODS 2030”长期战略的重要支撑。该工厂由子公司北九州日水(Kitakyushu Nissui)负责运营,选址于公司自有地块,即2021年发生火灾后停产并拆除的旧冷冻工厂原址。新工厂投产后,年加工能力可达2.5万吨,将超过现有两座老旧工厂产能的50%,并取而代之成为主要生产基地。数字化、低碳、便捷化并重的“智慧工厂” 新工厂将成为日水“次世代智能工厂”的样板项目,全面引入AI自动化、预测性维修、实时数据管理、面部识别出入控制系统,并通过使用非化石能源证书与节能系统实现净零碳排放。公司目标是在不增加用电总量的前提下将电耗减少一半。同时,工厂将高度自动化,减少重复性与高强度作业,如高温、高冷或重物搬运等,提升员工舒适度与工作满意度。日水也计划与北九州市签署合作协议,围绕地方振兴、就业机会与环境协作展开长期合作。聚焦战略品类,提升应变能力与附加值 在产品布局方面,日水明确将冷冻食品和鱼糜类制品定为两大重点方向。新工厂将主力生产冷冻面食类简餐,包括推出新产品、改进加热便捷性与风味。在鱼糜产品方面,将显著扩大供给量,特别是用于餐饮业渠道的“鱼香肠(Osakana Sausage)”,迎合健康趋势的消费增长。部分面向零售市场的鱼香肠产线也将从八王子工厂转移至新厂,以提升自动化水平和品质稳定性。百年渔业基地的全面升级 北九州市与日水渊源深厚。早在1930年,日水就在户畑渔港建设了冰厂、冷藏库与研究设施,形成完整捕捞-加工-冷链一体化体系。尽管业务重心后移至食品加工及海洋人才培育,北九州仍是其核心生产地之一。目前在当地运行的两家工厂已有超过65年历史,日水计划关闭这两座老旧设施,并将产能转移至新工厂与位于邻近山口县宇部市的另一个基地。通过融合先进技术与可持续理念,日水希望新工厂能成为其“高品质、安全、创新”食品使命的代表,为2030年实现比2021年营收增长50%的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日本预测秋刀鱼季节将再次疲软 尽管种群略有回升
日本生物学家预测,2025年太平洋秋刀鱼的捕获量将再度走低,尽管近海生物量略有增加,但抵达日本国内渔场的鱼量预计将与去年那创下历史新低的水平相当。日本水产研究教育机构(FRA)在7月29日(周二)发布的长期展望报告中称,8月至12月捕捞季的秋刀鱼总可捕量仍将处于低位。预计捕捞季上半年的捕获量将低于2024年水平,后期会略有好转。研究人员在6月和7月开展的拖网调查中,估算出两个关键近海区域的秋刀鱼总生物量——一区(东经165°以西)和二区(东经165°-180°)约为110万吨,较2024年的92.2万吨略有上升。该机构表示,这是22年可对比调查中第六低的水平。一区是距离日本最近的区域,历来对捕捞季初期的捕获量至关重要,但其秋刀鱼生物量仅占总量的14.6%,较去年的52.8%大幅下降。大部分秋刀鱼种群集中在更靠东的二区,这意味着它们向西迁移进入日本专属经济区的时间可能推迟一到两个月,也让捕捞季初期的捕获前景蒙上阴影。与往年一样,预计大多数秋刀鱼为1年的鱼。这一年龄组预计将占近海总种群的近60%,以及整个捕捞季上岸量的约88%。在主要捕捞期,1年鱼的平均体重预计在110克至120克之间,略高于2024年。捕捞季初期,一区的秋刀鱼体重可能达到120-140克,而二区的秋刀鱼在捕捞季后期体重预计达到110-120克。此外,FRA在声明中称,未满1年的秋刀鱼在一区更为常见,且可能在捕捞季初期占比更高。8月和9月的渔场预计仍位于北海道和千岛群岛以东、东经150°至165°之间的国际水域。10月,预计会有更密集的鱼群出现在有争议的北方领土附近及相邻公海。FRA 预计,整个捕捞季的捕捞活动将继续集中在近海区域。由于捕捞活动预计主要集中在国际水域,2025年捕捞季可能更有利于能够在远离日本沿海基础设施区域作业的大型近海渔船。尽管生物量较上年略有增加,但太平洋秋刀鱼种群仍处于长期低迷状态。FRA对一区和二区的拖网调查估算显示,2003年的生物量曾达到48.2万吨的峰值,但之后稳步下降,2021年降至45.3万吨的低点。2025年110万吨的数值仍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2024年日本秋刀鱼捕获量为38,695吨,是202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也是连续第二年增长。但正如此前报道的那样,2024年的捕获量仍远低于该渔业鼎盛时期每年20万至30万吨的水平。日本曾占全球秋刀鱼上岸量的80%以上,而2024年这一比例仅为25.2%,因为中国台湾地区、韩国、俄罗斯和瓦努阿图都加大了公海作业力度。为应对资源持续枯竭,北太平洋渔业委员会多次削减公海总可捕量,从2020年的33万吨降至2025年的仅12.15万吨。FRA将在9月发布更新的短期预测,其中将纳入新的迁移和海洋学数据。
06/2025
更多
厄瓜多尔虾价需上涨以保障行业未来 Nirsa(皇冠)计划减少对中国出口
进口冷冻厄瓜多尔白虾批发价格在底部徘徊了许久,虽然最近两周厄厂商上调了报价,但下游市场反应并不明显,除了部分厂商价格小涨以外,大部分产品价格稳定。对于厄瓜多尔出口商来说,中国价格明显低于全球其他市场,这迫使大部分厂商将重心转向了欧美,减少中国市场的依赖。湛江水博会(6月18日-20日),厄瓜多尔出口商Nirsa(皇冠)国际营销经理 Paulo Faidutti在接受UCN采访时表示:“作为生产商,我们认为中国市场价格太低了,我们无法持续下去。” 最近几年,Nirsa旗下的“Real”品牌 带头带壳(HOSO)虾产品 凭借质量优势,在中国市场获得了广泛认可,2024年销量超2,000条货柜,成品量相当于4.5万吨。然而,今年 Nirsa计划减少向中国的出口,将营销重心放在其他国家。“我们将减少向中国的销售,因为价格太低了。我们将增加美国、欧盟和全球其他市场销售,仅仅因为中国价格太疲软。” Faidutti解释。第26周(截至6月29日),厄瓜多尔30/40水冻产品CFR报价在$4.55/kg-4.70/kg,国内批发价格区间在CNY 37.30/kg-CNY 40.40/kg( $5.20–$5.63/kg),进口商要承担4%关税与9%增值税,如果叠加运费及仓储费用,平均利润率水平可谓极低。"中国价格需要上涨,为了虾农的福祉和行业的未来。价格已长期处于低位,我们需要涨到疫情前的水平。" Faidutti指出,中国本地活虾市场是影响进口虾的因素之一,“消费者更喜欢活虾,当大量活虾进入市场,我们就受到了冲击。” Faidutti还指出,当下厄瓜多尔养虾业面临季节性挑战,特别是气温下降减缓了生长速度,预计6、7、8月的产量将会减少。除了HOSO产品外,Nirsa也向中国供应去头虾产品,对中国市场的计划并非一成不变。“只要价格上涨,我们会考虑增加中国的销量,当然这一切都取决于价格。” Faidutti说。在美国市场,Nirsa销售情况稳定,厄瓜多尔对等关税为10%,低于亚洲竞争对手。“美国的销量全年比较稳定,我们长期与美国客户合作,最近几年业务表现很好。” Faidutti说。
2025年5月中国北极虾进口量同比增长31.4% 加拿大占比超五成
2025年1-4月中国冷水虾进口量再创新高,同期加拿大北极虾累计进口量猛增81.2%!2025年3月中国冷水虾进口量创历史新高,加拿大北极虾同比增长14.3%!海关近日2025年5月中国冷水虾和北极虾的最新进口数据,以下是加拿大北极虾生产商协会的分析和解读: 2025年1-5月冷水虾累计进口量为史上第二高 根据下表:2025年1-5月中国冷水虾累计进口量为27,457吨, 同比2024年1-5月进口量24,999吨增长9.8%,仅低于2023年1-5月28,453吨的历史最高纪录, 为史上同期第二高的同期纪录!2025年1-5月,中国冷水虾进口平均价格为5.25美元/公斤,同比2024年1-5月的6.29美元/公斤降低了16.5%,这是受到中国经济不景气和2025年3月起加拿大北极虾被加征25%额外关税的双重影响!海桥营销和八鲜过海整理 在主要的冷水虾和北极虾供应国中, 2025年1-5月加拿大的表现最为亮眼,累计从加拿大的进口量为13,760吨,同比增长9.5%,市场占有率高达50.1%,显示出其不可动摇的市场地位; 而累计从格陵兰的进口量为7,826吨,同比减少7.6%。2025年5月进口量同比增长31.4%重回增长通道 2025年5月中国北极虾和蒙氏虾进口量合计为4,889吨, 同比2024年5月的3,722吨增长31.4%,其中加拿大北极虾市场的占有率高达53.7%, 显示出在经历了2025年4月的短暂下滑后,中国的冷水虾进口重回增长通道,也显示出中国市场野生北极虾需求的持久和稳固!其中, 加拿大北极虾进口量2,627吨同比增长25.3%,格陵兰北极虾进口量1,040吨同比减少11.0%,俄罗斯北极虾进口量392吨同比增长142%。2025年3月中国加征加拿大北极虾和蒙氏虾关税后,挪威北极虾准备趁机进入中国,但实际情况并不如意:2025年4月和5月,挪威向中国的北极虾出口量分别为0吨和86吨,不仅没有增长,甚至还远远低于2025年1月、2月和3月挪威向中国的出口量。海桥营销和八鲜过海整理 2025年5月中国北极虾进口价格企稳 从进口价格看,2025年4月和5月中国冷水虾的进口平均价格,已经连续两个月恢复到2024年下半年的6.00美元/公斤以上,2025年5月从加拿大的冷水虾进口价格也已经恢复到4.80美元/公斤。这显示出:尽管受到2025年3月中国加征加拿大冷水虾25%的关税冲击, 但2025年4、5两月中国的北极虾进口需求依然旺盛,平均进口价格维持不变,加拿大北极虾进口价格先降后涨!海桥营销和八鲜过海整理 海桥营销和八鲜过海整理 预计2025年下半年北极虾进口量继续增长 如下图:受2025年3月加拿大北极虾被加征关税影响,4月进口量同比减少,但5月进口量同比增长,说明加征关税并没有对中国的北极虾进口量有太大影响。我们认为背后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消费者对100%纯野生的北极虾需求,是养殖虾所无法替代的,目前全球北极虾价格处于比较合理的水平,加征的25%关税由出口商、进口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共同分摊,对各方造成的影响并不大!中国的北极虾进口量,从2024年7月已经实质性恢复增长,并一直持续到2025年3月,2025年3月加征关税的影响现在看并不大。我们预计2025年6月中国的北极虾进口量将与2025年5月基本持平(同比2024年6月还会有一定幅度增长),从2025年7月起将重回增长通道,进口平均价格也可能会逐渐上涨。海桥营销和八鲜过海整理 海桥营销和八鲜过海整理 因此,我们建议4-5月对北极虾前景持观望态度的进口商,从现在开始要抓紧时间进货,免得市场缺货时踏空,错失赚钱机会。在经历和3年新冠疫情和经济衰退后,中国经济从2025年开始已经重回增长通道,虽然恢复的速度较慢。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北极虾的需求和受众一直在增长,有着坚实的消费者基础!中加关系趋缓将有利于加拿大北极虾向中国出口 最近,中加关系趋于缓和,双方正在协商相互取消加征的特别关税,如果中加双边关税谈判顺利,加拿大北极虾和加拿大蒙氏虾被加征的25%关税,有可能会很快取消: 加拿大总理卡尼:中国方面已同意协商解决农产品和海鲜关税问题!加拿大总理卡尼:跟中国协商取消农产品和海鲜关税是政府首要任务!一旦加拿大北极虾被加征的关税取消,2025年下半年可能会迎来新一轮暴涨,希望进口商们密切关注,以免踏空!转载声明 本文转载自加拿大北极虾
福建石狮首次从瓦努阿图进口冷冻鱿鱼入保税仓
本文部分内容转载自泉州新闻, 20 25年6月9日发布, 有删改 记者从泉州海关获悉,日前,来自瓦努阿图的1批6个货柜、货值64.8万美元的冻鱿鱼,运入泉州石湖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以下简称“石湖B保”)。这标志着我省首批自瓦努阿图进口保税冷冻水产品在石狮入仓,开辟了泉州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口贸易新通道。泉州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品生产和加工出口基地,年出口水产品超20万吨,对进口水产品原料需求量较大。据悉,瓦努阿图位于南太平洋,海域辽阔,水质优良,渔业资源丰富,水产品种类多。从该国2018年11月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以来,中瓦两国的经贸合作往来较为密切。2024年,中瓦两国贸易总额2.1亿美元,同比增长49.3%,其中我国对瓦努阿图出口1.9亿美元,增长50.5%;从瓦努阿图进口0.2亿美元,增长38.6%。海产品为我国从瓦努阿图进口的最大产品类别。此批进口冻鱿鱼第一时间转入石湖B保,可充分发挥石湖B保“区内保税”功能政策优势,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促进泉州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往来。“ 此批冻鱿鱼快速存储在石狮B保冷库,入库时无需缴纳关税、增值税等,后续将由水产加工企业根据生产需求加工后再出口,可充分享受海关保税政策,预计可节省资金超80万元。”石狮市瑞狮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经理曾旭东说,“下一步,预计还将从乌拉圭、阿根廷等国进口远洋水产品,进一步做大做强石湖B保保税外贸物流业务。”
活動圖片
7月阿根廷牛肉出口逆转年初颓势 同比增长10% 受益于国际价格上涨和汇率改善
据阿根廷国家统计与普查局(INDEC)数据,7月阿根廷牛肉出口总量达到7.6万吨,同比增长10%,环比6月增长7%,并创下2025年以来的月度新高。年初阿根廷牛肉出口形势不佳,前几个月出口量曾一度下滑25%,但随着国际价格回升,6月开始出口逐步回暖。尽管如此,今年1月至7月累计出口量为45万吨,仍较2024年同期减少15%。除了国际价格提升外,汇率变化等因素也推动了出口回升。在总统哈维尔·米莱于巴勒莫农博宣布调整出口关税前,市场曾传出政府将取消牛肉出口6.75%的关税,虽然最终仅下调了1.75个百分点至5%,但这一消息及随后比索贬值(幅度约15%)提振了出口积极性。牛肉出口结算美元汇率从约1050比索/美元上升至1210比索/美元,而出口到中国的母牛肉则免征关税,按官方汇率1290比索/美元结算。尽管出口增长,国内牛肉消费依然旺盛,这主要得益于屠宰量的增加。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阿根廷牛存栏有可能进一步下降。未来几个月,母牛和肥牛供应将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饲养场出栏的轻型牛,目前有超过200万头牛处于育肥阶段。7月,阿根廷共屠宰124.8万头牛,按每头胴体重230公斤计算,牛肉总产量达28.6万吨。扣除出口的7.7万吨后,国内市场供应为20.9万吨,相当于人均年消费53公斤,消费明显回升。目前,阿根廷国内牛肉需求供应充足。加上每人每年48公斤的鸡肉和18公斤猪肉,7月各类肉类人均年消费总量达到119公斤,位居世界前列。高需求也推高了肉类价格,过去一年肉价上涨约58%,而同期通胀率为38%。这显示出阿根廷居民的购买力提升以及对牛肉消费的偏好。
活動圖片
警报二次拉响:阿根廷散养家禽再度感染引发该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复燃的隐忧
自从确认导致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正黏病毒科病毒(the virus of the Orthomyxoviridae family)重新传入以来,阿根廷国家农业食品卫生质量局(Senasa)已在全国不同地区检测到多起病例。距上一次在莱萨马(Lezama)某场所报告病例一个月后,Senasa确认此次轮到阿雷西费斯(Arrecifes)出现病例,不过所幸并非是一家商业场所。在马丁内斯国家实验室进行分析后,该国家机构确认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省该地区的一处散养家禽中检测出H5型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阳性病例。尽管如同在每次最新警报中所做的那样,Senasa保证“这不会影响阿根廷作为无疫病国家的卫生状况,也不会限制禽类产品的商业活动”,但这仍不禁让人怀疑阿根廷距离再次爆发禽流感疫情还有多远,正如两年前已经发生过的那样。自阿根廷在2023年8月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宣布该国无此疫病(此前几个月刚检测到病毒重新传入)以来,阿根廷的卫生状况并未改变。对Senasa每年进行的流行病学监测报告的回顾显示,自那时起,预防活动已得到加强,即使在检测到新病例的情况下,也阻止了病毒的传播。早期检测和在出现可疑迹象时向该机构报告起着重要作用。在阿雷西费斯的该场所案例中,他们观察到家禽出现精神萎靡、流粘液、运动失调、鸡冠和肉垂发绀,以及24小时内高死亡率等症状。随后的分析证实是禽流感,并将进行扑杀。Senasa报告称:“未来数小时内,将对所有受影响的家禽进行卫生屠宰和掩埋,随后对该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工作。” 同样地,如同每次检测到新病例时的做法,在疫点周围划定了一个3公里范围的预防区,以防止疫情扩散。除了受影响的场所(拥有约120只鸡、火鸡、珍珠鸡、鹅和鸭)外,在关键区域内未发现其他场所,这是一个好迹象。对于当地家禽养殖业来说,每一条此类新闻仍然是一个警示信号。需要记住的是,就在今年4月,阿根廷才得以在因2023年疫情爆发而遭禁运后,重新向中国出口肉类和鸡肉制品。而目前,巴西在确认其国内病毒再次传播后,不得不暂停了其禽肉销售。
07/2025
更多
巴西活牛价格本周继续承压下行 但供应短缺将在今年四季度推高牛价
据巴西农业咨询机构Scot Consultoria本周一(28日)的市场监测数据显示,活牛市场交易清淡,本周开局承压,圣保罗地区普通育肥公牛价格下跌3雷亚尔,当前售价为292雷亚尔/阿罗巴(含税价)。育肥小母牛价格日跌2雷亚尔,至278雷亚尔/阿罗巴,而育肥母牛和“中国牛”价格分别维持在270雷亚尔/阿罗巴和298雷亚尔/阿罗巴。尽管上周有所减弱,但巴西主要市场的活牛价格仍保持看跌趋势。据另一家咨询机构Agrifatto分析,对进口巴西牛肉征收新关税(+50%)引发了市场忧虑,导致活牛价格承压回落。此外,整个2025年6月期间,育肥场出栏量高企、大量长期供牛合同的存在以及母牛屠宰量增加(尤其是在北部地区),进一步加剧了牛价的下行压力。与低成本动物蛋白(鸡肉和猪肉)的竞争也限制了零售端对牛肉的需求,尤其是在下半月,大多数工人工资已基本被耗尽。然而,根据Agrifatto的分析,自上周初以来,巴西牧场主在交易中采取了更强硬的立场,抵制屠宰场以更低价格收购育成牛的企图。分析师表示,此举有助于减缓活牛价格(阿罗巴)的下行趋势,并在近几日提供了相对的价格稳定。“尽管国内牛肉消费仍然疲软,但牛肉出口继续保持着强劲且增长的步伐,支撑着市场,并强化了巴西作为全球主要供应国之一的战略角色,”Agrifatto指出。该咨询公司补充道:“中长期基本面依然稳固”,这指的是除出口外,可能在今年最后几个月推高活牛价格的因素,例如育肥牛(尤其是母牛)供应短缺。因此,在Agrifatto看来,尽管本月牛市场经历了向下波动,但预计下半年活牛价格将逐步回升,且从2025年最后一个季度起,升值预期将更为具体。
阿根廷哈维尔·米莱总统宣布降低肉类和谷物出口关税 阿根廷禽肉和牛肉出口关税降至5%
阿根廷哈维尔·米莱总统宣布,“从今天起,禽肉和牛肉的出口关税将从6.75%降至5%。”他称这项措施“将使谷物产业链的净出口关税整体永久性降低20%,牛和肉类产业链的净出口关税永久性降低26%。” 总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由阿根廷农村协会主办的第137届国际畜牧、农业和工业展览会上的演讲中发表了上述声明。他还表示:“玉米的税负将从12%降至9.50%;高粱的出口关税从12%降至9.50%;向日葵籽及其油的出口关税分别从7.5%和5%降至5.5%和4%;大豆的出口关税从33%降至26%,大豆副产品的出口关税从31%降至24.5%。” 在全体内阁成员的陪同下,总统强调这些出口关税“只要我在任就不会逆转”,因为“取消出口关税是我们政府的执念,我们已在这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他还表示,这样一来,“就摒弃了由政治种姓策划并延续的、旨在压榨国家最强大部门的蓄意计划。” 米莱指出,“这一切之所以成为可能,完全归功于我们实现的财政盈余。面对政治种姓的系统性攻击,我们像守护沙漠中的水一样守护着它。”他回顾道:“我们经历了多年的外汇管制、多重汇率、失控的通胀及其带来的经济不可预测性、获取融资的荒谬利率以及日益疯狂的官僚制度。” 总统回顾了政府旨在提高该行业生产力的措施,并提到:“我们取消了外汇管制和PAÍS税(针对购买外汇和境外消费的特别税),为该行业恢复了约30%的盈利能力;我们便利了化肥进口并降低了关税;我们再次允许进口二手机械,使其成本降低了高达50%。”他认为“我们还不能认为这场对抗贫困模式的战争已经结束,但我们可以肯定,我们正在赢得许多战斗。” 本次阿根廷政府减税,阉牛肉出口关税的并未像之前披露的那样被完全取消,而是仅仅下调了1.75%,这对阿根廷该类牛肉在国际市场的价格形成不会造成实质性影响。但无论如何这对阿根廷肉类出口商来说这都是好消息,税负的减少将降低政府财税政策对市场价格造成的扭曲,有助于恢复他们在国际市场上的正常竞争力。这对于阿根廷禽肉出口带来的促进作用或许会表现地更为明显。
06/2025
更多
秘鲁农业部推动禽肉对华出口 本周访问中国推进卫生检疫协议
秘鲁农业发展和灌溉部( Midagri )与私营企业和战略盟友协同合作,以确保满足卫生条件,使秘鲁禽类产品得以进入重要市场。秘鲁农业发展和灌溉部部长安赫尔·马内罗·坎波斯( Ángel Manero Campos )强调,政府致力于国家的农业发展,因此,其部门一直在推动禽肉对亚洲市场的出口,中国是其中一个在整个卫生准入程序方面正在取得进展的国家。在秘鲁禽业协会( APA ) 87 周年庆典上的讲话中, Midagri 负责人指出,这将促进投资、创新并提振国家经济。“本周日( 29 日)我们将前往中国,从卫生协议角度推进中国对秘鲁禽类养殖产品开放市场的工作,我们期望取得良好成果。”他说。访问中国推进牛肉、禽肉卫生检疫协议 部长安赫尔·马内罗将于 6 月 29 日至 7 月 5 日期间访问中国,以推进石榴、牛肉和禽肉出口输华准入的协议。官方议程包括旨在促进技术和经济合作的会议,此外还将向中国当局和企业家介绍秘鲁农业领域的投资机会。此次行程是应中国农业农村部部长的正式邀请,旨在加强两国在技术、经济和商业事务方面的双边合作。访问期间,部长将举行会议,旨在推进签署卫生与植物检疫协议,使新的秘鲁产品能够进入中国市场。具体而言,双方将讨论为石榴、牛肉和禽肉出口铺平道路的必要步骤,以期将秘鲁对主要贸易伙伴之一的可出口产品供应多元化。此行属于已签署合作计划的一部分 秘鲁政府强调,此次访问也是两国在《 2024-2029 年联合行动计划》农业领域框架内所承担承诺的一部分。同时,这也与 2024 年 11 月 14 日通过的《秘鲁和中国关于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相关。秘鲁宣布为无禽流感国家 得益于国家农业卫生局( Senasa )正式宣布秘鲁为家禽无高致病性禽流感( HPAI )国家,禽肉出口的路线图正在推进。这一成就是自 2022 年 11 月以来持续工作的结果。迄今为止, Senasa 已处理了全国 17 个地区的 386 起疫情暴发点,其中仅有 4.4% 影响到家禽。在讲话中, Midagri 负责人强调了过去 12 个月所取得的进展对该行业具有历史意义,宣布“秘鲁为无禽流感国家”是重要一步,并且其部门仍面临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马内罗·坎波斯因其在促进行业发展方面的杰出管理,以及为共同构建世界级卫生体系所展现的领导力(这体现在其对成功根除禽流感的承诺上)而受到表彰。
WOAH确认巴西无禽流感疫情 多国或解除鸡肉产品禁运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WOAH )于周四( 26 日)发布了最终报告,确认了到巴西关于其商业养殖场无禽流感的自我声明。一些进口国正在等待此确认,以最终完成恢复采购巴西鸡肉和禽类产品的谈判。“此自我声明的目标是恢复巴西作为无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HPAI )感染国家的地位,” WOAH 在新发布的报告中表示。巴西的自我声明由该组织的巴西代表、农牧业部动物卫生司司长 Marcelo de Andrade Mota 于 6 月 18 日提交给 WOAH。上周五( 20 日), WOAH 将蒙特内格罗市(南里奥格兰德州)登记的该病例状态更新为“已结案”。为恢复无疫病卫生状况,巴西采取了卫生措施,对胴体、副产品和废弃物进行了官方处置,对调查开始前 28 天内生产的种蛋进行了溯源和官方销毁,并对受影响的场所进行了清洁和消毒。此外,自 5 月 21 日起开始了为期 28 天的卫生空置期。“现在, WOAH 的发布应有助于那些仍对巴西进口存在某种限制的国家做出(恢复进口的)决策过程,”巴西动物蛋白协会( ABPA )主席里卡多·桑廷( Ricardo Santin )向本国媒体表示。ABPA 主席强调, WOAH 的声明从技术上证实了巴西提交的关于该病例的所有信息,并最终宣告该国无该疫病。据他表示,出口前景有望改善,包括对南里奥格兰德州,因为尽管疫点发生在那里,桑廷认为没有更多理由对该州禁运。然而,他重申, WOAH 的立场并不取代各国决定是否恢复采购的主权和自主权。农牧业部贸易与国际关系司司长路易斯·鲁阿( Luis Rua )表示, WOAH 的发布加强了巴西在与欧盟(巴西禽肉的第二大目的地)就解除贸易限制措施进行谈判中的地位。但他指出,这一行动并非代表禁运解除自动生效。
海关总署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防止乌干达、几内亚比绍新城疫传入公告
海关总署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5年第130号( 关于防止乌干达、几内亚比绍新城疫传入我国的公告 ),以下为公告内容: 海关总署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5年第130号 近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发布信息,乌干达、几内亚比绍有新城疫疫情。为防止疫情传入,保护我国畜牧业安全和生物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现公告如下:一、禁止直接或间接从乌干达、几内亚比绍输入禽及相关产品(源于禽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疫病的产品)。二、禁止寄递或携带来自乌干达、几内亚比绍的禽及相关产品入境,一经发现一律作退回或销毁处理。三、来自乌干达、几内亚比绍的进境船舶、航空器等运输工具上卸下的动植物性废弃物、泔水等,一律在海关的监督下作除害处理,不得擅自抛弃。四、对边防检查等部门截获的非法入境的来自乌干达、几内亚比绍的禽及相关产品,一律在海关的监督下作销毁处理。五、凡违反上述规定者,由海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处理。六、各级海关、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分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有关规定,密切配合,做好检疫、防疫和监督工作。本公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特此公告。海关总署 农业农村部 2025年6月23日
活動圖片
秘鲁葡萄出口季10月启动 专利品种占比升至75%
秘鲁鲜食葡萄2025/26出口季预期高涨,预计将于10月正式启动。据秘鲁农业咨询机构 Fresh Fruit Peru 初步预测,本季离岸价值(FOB)将实现9%的增长。该机构分析指出:“若受气候因素或国际供应过剩等不利情况影响,涨幅可能收窄至5%;但若贸易与生产条件有利,行业增幅可达15%,出口额突破2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5亿元),进一步巩固秘鲁在全球鲜食葡萄市场的领导地位。” 秘鲁已跃居全球鲜食葡萄出口榜首,取代美国和意大利等传统竞争对手。“这一领导地位源于综合战略:广泛采用高产专利品种、积极转向无籽白葡萄品种、在干旱地区实施精准水资源管理(使皮乌拉 Piura 成为世界知名产区),以及聚焦最盈利销售窗口的商业策略——特别是针对美国市场。” 如今秘鲁不仅在出口量和离岸价值上领跑全球(单季出口额已超20亿美元,约143.5亿元),还成功实现市场多元化,将葡萄出口至全球40多个市场。全球鲜食葡萄年贸易额超120亿美元(约861亿元),美国、欧盟和中国是三大消费中心。但日益激烈的竞争和价格下行压力正迫使秘鲁出口商优化全产业链:从品种规划、检疫管控到港口物流和国际超市谈判。与其他供应国一样,秘鲁也面临气候变化风险。皮乌拉(Piura)等主产区易受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现象影响,导致果径、品质和产量波动。同时,智利(上季增产14%)和中国(增产21%)等竞争对手的产量增长,也给关键市场价格带来压力。“秘鲁的核心优势在于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及品种偏好,”该机构强调。“品种更替始终是主要竞争手段。过去十年间,专利品种种植面积占比从16%升至近75%,60多个出口品种顺应全球以无籽白葡萄为主的消费趋势。”
活動圖片
越南香蕉出口额猛增55% 跃居中国进口市场榜首
越南水果和蔬菜协会秘书长Dang Phuc Nguyen先生表示,越南的香蕉出口不仅在日本市场蓬勃发展,而且在中国也看到了强劲增长。据《政府新闻》报道,越南香蕉已经超过了菲律宾的香蕉,在中国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自今年年初以来,由于质量、外观和物流优势的提高,越南香蕉占据了中国进口市场份额的近50%。与此同时,由于风暴、疾病爆发和运输挑战,菲律宾的香蕉产量下降,”《政府新闻》援引Nguyen先生的话说。他还指出,2024年,香蕉出口为越南带来了3.78亿美元的收入,预计这种水果将很快加入数十亿美元的出口俱乐部。在中国,香蕉是消费者最喜欢的水果和常见的甜点。它们也被用作各种菜肴的配料,如蛋糕和果酱。在日本,越南香蕉受益于有利的进口关税——目前为5.4%,根据CPTPP协议,到2028年将逐渐降至0%——为越南农产品在这个苛刻的市场提供了有希望的机会。他提到了推动越南香蕉在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市场竞争力的三个关键因素。首先,与包括菲律宾在内的地区竞争对手相比,越南的香蕉提供了有竞争力的质量和价格。其次,越南拥有有利于高效运输的后勤优势。第三,越南香蕉品种对巴拿马枯萎病有抵抗力,而巴拿马枯萎病对全球香蕉种植地区构成严重威胁。根据VINAFRUIT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香蕉在越南水果出口中排名第三——仅次于榴莲和火龙果——出口收入为2.3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55%。
07/2025
更多
美国总统签署法令将巴西关税正式定为50% 76.4%牛肉进口关税6日起生效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于周三(30日)签署法令,对巴西产品加征40%的额外关税,使总税率达到50%。在该文件中,特朗普声称该法令因巴西政府"异常"且"极端"的政策行动而具有正当性——美国总统表示,这些政策损害了美国企业、美国公民的言论自由权以及国家整体外交政策与经济。据巴西通讯社报道,特朗普签署的这份将巴西产品进口关税提高至50%的文件包含约700项豁免商品,例如橙汁及果浆、燃料、矿石、化肥和民用飞机(含其发动机、零部件)。木浆、纤维素、贵金属、能源及能源产品、化肥等商品同样未被列入征税范围。然而咖啡、水果和肉类未获美国豁免,将被征收50%关税。根据文件规定,新税率将于七天后(即8月6日)生效。正在运输至美国的货物也将免征该税。巴西美国商会——Amcham Brasil依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官方数据测算,美国政府公布的豁免清单涵盖694种商品,对应巴西上周期(2024年)184亿美元的出口额。该机构分析指出,此金额占巴西对美出口总额423亿美元的43.4%。尽管这些豁免产品部分缓解了50%关税政策的影响,但Amcham强调其对巴西经济战略领域仍存在显著冲击。获豁免(免税)进入美国市场的主要巴西产品清单: 带壳鲜/干巴西坚果;橙浆;不同规格的冷冻/非冷冻橙汁;粗云母;烧结/非烧结铁矿石;锡矿及精矿;各类煤炭、褐煤、泥炭、焦炭、煤气及其他矿物衍生物;天然气、丙烷、丁烷、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铝、硅、氧化铝、苛性钾等原材料;各类化学品、化肥、蜡、石油废料;木材、聚合软木、化学木浆、棉浆、植物纤维浆、纤维素;银锭或金锭形态的金银;生铁、铁合金、铌铁及其他钢铁初级制品;工业用管线管件、各类金属/橡胶/塑料制民用航空器材;多种航空器用品(轮胎、发动机、零件、涡轮等——"仅限民用飞机");造纸、纸板、纤维素、纸/纸板制品的原料;特定种类的石材、纤维、青石棉、石棉、摩擦混合料;各类矿物化肥与化学肥料。注:总体而言,矿物、能源产品、贱金属、化肥、纸浆纸张、部分化学品及民用航空货物可免缴附加税。巴西参议员寻求延期 在巴西参议员为谈判而进行的华盛顿正式访问中,工党(PT)党团领袖雅克·瓦格纳表示,卢拉与特朗普可能的会晤或将耗时良久。"我们无法在8月1日前解决此事。仅剩两天时间。两国总统的会晤不可能一夕促成,"他向媒体表示。因此代表团的首要目标是争取延长巴西产品关税生效期限。"所有国家都获得了60至90天缓冲期;而巴西自7月9日公告起仅20天,企业家们如何应对?"瓦格纳质问道。一直主导与美国政府代表及商界谈判的副总统阿尔克明周三表示,政府正致力于降低关税——此前欧盟经谈判已将税率降至15%即为先例。"我们正努力确保降税政策普惠所有企业。"他对50%关税提出质疑:作为美国商品的重要买家且存在对美贸易顺差的国家,承受如此税率有失公允。周三,唐纳德·特朗普宣布不会推迟原定8月1日实施的全球新关税框架(中国除外),并称印度已接受25%的对美出口关税。
越南榴莲对华出口显著反弹 新国标TCVN推动品质革命
据越南之声(VOV)报道,2025年6月,越南果蔬出口呈现强劲增长,其中榴莲贸易显著回暖。除中国外,越南榴莲首次成功打入泰国市场。越南中部高原和东南部等低镉含量产区为达标出口提供保障,出口商同步加强果园级品控并严控采购包装流程。泰国部分产区的供应中断也为越南榴莲创造了新机遇。越南果蔬协会秘书长邓福源透露,2025年一季度,榴莲月出口额均低于一亿美元(约合人民币七亿元),4月起开始显著增长:4月超一亿美元,5月2.04亿美元(约14.7亿元),6月突破三亿美元(约21.6亿元,近乎前五个月总和)。7月预计达3.5~4亿美元(约25.2~28.8亿元),前七个月累计将超十亿美元(约72亿元)。8~10月产季高峰期间,全年出口额有望突破20亿美元(约144亿元)。7月29日举行的一场会议上,越南种植保护局局长黄晋达特别指出,冷冻榴莲出口激增。当前正值关键窗口期,越南正与中国海关总署密切协作简化流程。6月下旬,中国海关总署代表团考察越南产区后,对监管成效表示认可并承诺保障后续通关效率。越南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陈青南强调,通过加强镉及金胺O等污染物管控,出口增长势头将延续至年底。为巩固出口增长,越南农业环境部正起草新鲜榴莲新国标(TCVN),覆盖占全国种植面积90~95%的 Ri6(本土)和 Dona(泰国引种)两大品种。新规要求果实完整新鲜,无病虫害或干苞、死苞等缺陷,瑕疵率≤5%,并按产区明确成熟度分级,划分三个质量等级。食品安全方面需符合中越两国对农药残留、重金属(铅/镉/汞/砷)、真菌毒素及微生物的限量要求。现行 TCVN 标准基于东盟2006年标准,已无法满足成熟度、果肉品质等关键指标需求。相较之下,泰国早实施 TAS 3-2013等详细标准,中国、印尼等国也持续提高进口门槛。此次更新将提高越南榴莲产品透明度,维护其榴莲出口在全球的声誉。
06/2025
更多
秘鲁农业部推动禽肉对华出口 本周访问中国推进卫生检疫协议
秘鲁农业发展和灌溉部( Midagri )与私营企业和战略盟友协同合作,以确保满足卫生条件,使秘鲁禽类产品得以进入重要市场。秘鲁农业发展和灌溉部部长安赫尔·马内罗·坎波斯( Ángel Manero Campos )强调,政府致力于国家的农业发展,因此,其部门一直在推动禽肉对亚洲市场的出口,中国是其中一个在整个卫生准入程序方面正在取得进展的国家。在秘鲁禽业协会( APA ) 87 周年庆典上的讲话中, Midagri 负责人指出,这将促进投资、创新并提振国家经济。“本周日( 29 日)我们将前往中国,从卫生协议角度推进中国对秘鲁禽类养殖产品开放市场的工作,我们期望取得良好成果。”他说。访问中国推进牛肉、禽肉卫生检疫协议 部长安赫尔·马内罗将于 6 月 29 日至 7 月 5 日期间访问中国,以推进石榴、牛肉和禽肉出口输华准入的协议。官方议程包括旨在促进技术和经济合作的会议,此外还将向中国当局和企业家介绍秘鲁农业领域的投资机会。此次行程是应中国农业农村部部长的正式邀请,旨在加强两国在技术、经济和商业事务方面的双边合作。访问期间,部长将举行会议,旨在推进签署卫生与植物检疫协议,使新的秘鲁产品能够进入中国市场。具体而言,双方将讨论为石榴、牛肉和禽肉出口铺平道路的必要步骤,以期将秘鲁对主要贸易伙伴之一的可出口产品供应多元化。此行属于已签署合作计划的一部分 秘鲁政府强调,此次访问也是两国在《 2024-2029 年联合行动计划》农业领域框架内所承担承诺的一部分。同时,这也与 2024 年 11 月 14 日通过的《秘鲁和中国关于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相关。秘鲁宣布为无禽流感国家 得益于国家农业卫生局( Senasa )正式宣布秘鲁为家禽无高致病性禽流感( HPAI )国家,禽肉出口的路线图正在推进。这一成就是自 2022 年 11 月以来持续工作的结果。迄今为止, Senasa 已处理了全国 17 个地区的 386 起疫情暴发点,其中仅有 4.4% 影响到家禽。在讲话中, Midagri 负责人强调了过去 12 个月所取得的进展对该行业具有历史意义,宣布“秘鲁为无禽流感国家”是重要一步,并且其部门仍面临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马内罗·坎波斯因其在促进行业发展方面的杰出管理,以及为共同构建世界级卫生体系所展现的领导力(这体现在其对成功根除禽流感的承诺上)而受到表彰。
本季首批秘鲁蓝莓经钱凯港运抵中国
近日,2025/26产季首批秘鲁蓝莓经钱凯港运抵中国大陆。6月28日,出口商美益粒Fruitist(前身为Agrovision)公司在上海市辉展果蔬市场举办到货仪式,吸引了诸多外交官员和行业内人士出席活动。这次活动突显了钱凯港在深化中秘经贸关系方面的重要作用,该港口的开通让秘鲁可以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新鲜、更优质的蓝莓。参加本次活动的嘉宾包括秘鲁驻上海总领事David Gamarra、秘鲁驻上海总领事馆商务参赞Bernardo Muñoz、Fruitist亚洲市场质量保证总监Yanitza Curonisy、上海辉展果蔬市场总经理刘雄杰,以及来自Fruitist重要分销合作伙伴煜谦公司的蓝莓品相总监Sean Chen。秘鲁驻上海总领事David Gamarra在到货仪式上强调了钱凯港在缩短中秘海上运输时间方面发挥的变革性作用。他说,“钱凯港新航线的开通标志着我们双边贸易关系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使秘鲁蓝莓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中国市场。”Gamarra补充说,钱凯港的战略位置将提升秘鲁蓝莓在亚洲市场的竞争力,巩固其作为领先蓝莓出口国的市场地位。秘鲁驻上海总领事馆商务参赞Bernardo Muñoz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并强调物流改善将为消费者带来切实的利益。他说,“通过缩短运输时间,我们确保中国消费者能够享用到更新鲜、更优质的秘鲁蓝莓,并保持其原有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Fruitist亚洲市场质量保证总监Yanitza Curonisy对辉展市场在中国市场分销秘鲁蓝莓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表示赞赏。她说,“辉展市场是重要的新鲜农产品交易中心,我们很荣幸能在此展示我们的蓝莓。今天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标志着秘鲁蓝莓新产季的开始。在此我也向在秘鲁olmos的杰出农场团队致敬,是你们的专业技能让土地和阳光孕育出了卓越品质的蓝莓。” Fruitist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合作伙伴煜谦公司也获得特别致谢,感谢其在物流和市场渗透方面的卓越工作。本产季首批秘鲁蓝莓经钱凯港运抵中国,预示了秘鲁蓝莓出口中国的光明前景。凭借运输效率提升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化,秘鲁种植者已经为全产季向中国消费者提供优质蓝莓做好了准备。到货仪式结束时,嘉宾们共同庆祝了钱凯港新航运路线的成功。预计随着物流提速、水果新鲜度提升以及合作关系的深化,秘鲁蓝莓产业将在2025/26产季继续蓬勃发展。
越南荔枝价格下滑25% 出口额同比下降26.6%
近期越南荔枝零售价较季初下降25%,但由于中国商品荔枝上市量增加,出口陷入停滞。在越南最大的荔枝种植区北江省陆岸县,荔枝果园收购价根据品种不同在0.8-2万越南盾/公斤之间波动。一些带有种植区代码且包装精美的荔枝收购价格最高可达到2.5-3万盾/公斤,但是仍远低于产季初3.5-4万盾/公斤的价格。据果农测算,一公斤荔枝的种植、采摘和包装成本在0.8-1.2万盾之间。按照目前的价格,很多果农几乎没有利润。在北部著名荔枝产区海阳省清河县,早熟荔枝售价曾高达3-3.5万盾/公斤,而过去几天价格大幅下跌。原因主要是主产季荔枝产量大幅增长,而许多其他热带水果也正值收获季,越南国内消费和出口需求有所放缓。越南海关数据显示, 今年1-4月荔枝出口大幅下降。出口额仅350万美元,同比下降26.6%。尽管美国、台湾和中国大陆的越南荔枝进口量增加了25-116%,但其他17个市场有所下降。其中荷兰下降了84%,法国下降了40%。越南果蔬协会表示,今年荔枝采收较晚,早季供应有限,同时中东紧张局势导致运输成本增加,影响了出口。今年越南荔枝产量预计25万吨,比去年增长25%,其中仅北江省产量就达到了16.5万吨。然而由于越南国内购买力疲软,价格暴跌,全省仅售出约1.3万吨荔枝,平均每天有2-3个集装箱的北江荔枝通过谅山和老街边境口岸出口。
合作伙伴
OCEAN CHOICE INTERNATIONAL
STANBROKE
BARRA MANSA
BATALLÉ
Hofseth
FERGUSON
Blumar
Minerva Foo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