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文鱼市场强劲增长 2024年进口量有望突破10万吨大关
2024年即将结束,中国进口大西洋鲑市场迎来了又一个高峰。据中国海关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中国已累计进口大西洋鲑9.42万吨,其中包括8.43万吨冰鲜产品和0.99万吨冷冻产品。单11月的进口量就高达0.97万吨,同比大幅增长34%。在如此强劲的增长势头下,全年进口量突破10万吨已成大概率事件,显示出中国市场对大西洋鲑的旺盛需求和巨大潜力。
在大西洋鲑进口总量中,冰鲜产品依旧是市场主力。2024年11月,中国进口冰鲜大西洋鲑7,890吨,同比增幅达33.6%。按20公斤每件粗略计算,这一进口量相当于约39.5万件整鱼,每周平均到货9.2万件。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中国市场对于高品质、即食海鲜产品的稳定需求。
从具体产地来看,挪威继续占据最大市场份额,11月进口量达到3,900吨,占比50.3%。澳大利亚紧随其后,以1,600吨的进口量占据20%的市场份额。法罗群岛、英国和智利分列三到五位,其中法罗群岛690吨,占比8.8%;英国570吨,占比7.3%;智利560吨,占比约6%。值得注意的是,智利因11月正值车厘子出口旺季,航空舱位更多优先运载水果,因此其当月三文鱼出口量有所减少。
冷冻大西洋鲑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11月,中国共进口冷冻产品1,900吨,环比增长37%。尽管市场份额较冰鲜产品有所逊色,但冷冻大西洋鲑以其便捷性和较长的保存时间,吸引了部分对物流时效要求较低的消费群体,为整体市场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
从2024年1月至11月的数据来看,中国进口大西洋鲑的总量接近10万吨,表明这一市场的增长势头异常强劲。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中国消费者对健康、高品质食品的需求不断上升,也得益于国内外冷链物流技术的持续进步和供应链管理的优化。
挪威作为全球顶级三文鱼生产国,以稳定的供应能力和高质量标准稳居市场龙头地位;澳大利亚则凭借地理优势和高效的物流体系,近年来在中国市场份额持续攀升。此外,法罗群岛、英国等产区的优质产品也逐渐在中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可以预见,随着消费者对刺身、烧烤等多样化三文鱼食用方式的接受度逐步提高,大西洋鲑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2024年全年进口量突破10万吨仅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几年中国市场的潜力或将更加可观。与此同时,全球主要供应国也在不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力度,通过调整产能布局和优化物流方式,以更好地满足这一快速增长的需求。随着全球供应链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以及中国消费市场的升级,进口大西洋鲑的总量势必会继续刷新纪录,为中国海鲜消费市场注入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