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1736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8.3682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179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6168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6618
阿联酋迪拉姆兑人民币(AEDCNY) 1.9535
阿根廷比索兑人民币(ARSCNY) 0.0054
玻利维亚诺兑人民币(BOBCNY) 1.0368
巴西雷亚尔兑人民币(BRLCNY) 1.3127
加拿大元兑人民币(CADCNY) 5.1733
瑞士法郎兑人民币(CHFCNY) 8.9047
智利比索兑人民币(CLPCNY) 0.0074
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1736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8.3682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179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6168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6618
捷克克朗兑人民币(CZKCNY) 0.3404
丹麦克朗兑人民币(DKKCNY) 1.1217
印尼盾兑人民币(IDRCNY) 0.0004
印度卢比兑人民币(INRCNY) 0.0821
日元兑人民币(JPYCNY) 0.0485
韩元兑人民币(KRWCNY) 0.0052
哈萨克斯坦坚戈兑人民币(KZTCNY) 0.0133
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1736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8.3682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179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6168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6618
缅元兑人民币(MMKCNY) 0.0034
澳门帕塔卡兑人民币(MOPCNY) 0.8913
墨西哥比索兑人民币(MXNCNY) 0.3844
马来西亚林吉特兑人民币(MYRCNY) 1.6987
挪威克朗兑人民币(NOKCNY) 0.7081
新西兰元兑人民币(NZDCNY) 4.1736
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1736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8.3682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179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6168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6618
巴拿马巴波亚兑人民币(PABCNY) 7.1736
秘鲁新索尔兑人民币(PENCNY) 2.0475
菲律宾比索兑人民币(PHPCNY) 0.1262
瑞典克朗兑人民币(SEKCNY) 0.7499
新加坡元兑人民币(SGDCNY) 5.5835
泰铢兑人民币(THBCNY) 0.2199
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1736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8.3682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179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6168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6618
土耳其里拉兑人民币(TRYCNY) 0.175
新台币兑人民币(TWDCNY) 0.2356
乌拉圭比索兑人民币(UYUCNY) 0.1786
越南盾兑人民币(VNDCNY) 0.0003
南非兰特兑人民币(ZARCNY) 0.408
新闻图片3186
澳大利亚加速扩充牛只育肥栏 力争出口市场
据最新季度调查,澳大利亚育肥栏中肥育牛头数再创新高,达到160万头。具体来看,2025年第二季度(4月至6月)肥育牛存栏为157.9万头,育肥栏总容量也达到了历史峰值的170.6万头,利用率高达92.55%,高于上一季度的90%和去年同期的86.6%。澳大利亚育肥牛协会(Alfa)主席Grant Garey表示,这是澳大利亚育肥栏连续第五个季度增长。他强调,行业在保障国内外市场高品质牛肉供应方面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Beef Central的报道还指出,育肥栏不仅被用作牛只出栏前的精细育肥工具,也是应对干旱影响的重要措施。报告期内,谷物育肥牛的屠宰量也达新高,达到894,178头,进一步推动了此类产品的生产和出口。Garey认为,育肥栏容量和利用率的不断提升,反映了行业的强劲信心。随着行业不断打破纪录,澳大利亚谷饲牛肉持续受到全球市场青睐。据肉类与畜牧业协会(MLA)市场分析师Erin Lukey介绍,尽管投入成本上升,全球对澳大利亚谷饲牛肉的需求依然旺盛。2025年第二季度,澳大利亚出口谷饲牛肉112,935吨,同比大增25%,再创历史新高。谷饲牛肉占澳大利亚同期总出口量的29%。出口市场方面,中国在澳大利亚谷饲牛肉出口中占比持续提升,2025年二季度已占到35%;日本和韩国分别为26%和18%,仍然是主要贸易伙伴。Lukey指出,澳大利亚谷饲牛肉在全球51个国家有销售,全球需求依旧强劲。
新闻图片3184
7月阿根廷牛肉出口逆转年初颓势 同比增长10% 受益于国际价格上涨和汇率改善
据阿根廷国家统计与普查局(INDEC)数据,7月阿根廷牛肉出口总量达到7.6万吨,同比增长10%,环比6月增长7%,并创下2025年以来的月度新高。年初阿根廷牛肉出口形势不佳,前几个月出口量曾一度下滑25%,但随着国际价格回升,6月开始出口逐步回暖。尽管如此,今年1月至7月累计出口量为45万吨,仍较2024年同期减少15%。除了国际价格提升外,汇率变化等因素也推动了出口回升。在总统哈维尔·米莱于巴勒莫农博宣布调整出口关税前,市场曾传出政府将取消牛肉出口6.75%的关税,虽然最终仅下调了1.75个百分点至5%,但这一消息及随后比索贬值(幅度约15%)提振了出口积极性。牛肉出口结算美元汇率从约1050比索/美元上升至1210比索/美元,而出口到中国的母牛肉则免征关税,按官方汇率1290比索/美元结算。尽管出口增长,国内牛肉消费依然旺盛,这主要得益于屠宰量的增加。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阿根廷牛存栏有可能进一步下降。未来几个月,母牛和肥牛供应将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饲养场出栏的轻型牛,目前有超过200万头牛处于育肥阶段。7月,阿根廷共屠宰124.8万头牛,按每头胴体重230公斤计算,牛肉总产量达28.6万吨。扣除出口的7.7万吨后,国内市场供应为20.9万吨,相当于人均年消费53公斤,消费明显回升。目前,阿根廷国内牛肉需求供应充足。加上每人每年48公斤的鸡肉和18公斤猪肉,7月各类肉类人均年消费总量达到119公斤,位居世界前列。高需求也推高了肉类价格,过去一年肉价上涨约58%,而同期通胀率为38%。这显示出阿根廷居民的购买力提升以及对牛肉消费的偏好。
新闻图片3190
欧盟取消美国商品关税 波龙重获价格竞争力
8月21日,美国与欧盟发布了“关于对等、公平和贸易平衡的框架协议”联合声明,美国出口到欧盟的部分产品将享受最惠国税率,鲜活、冷冻与加工龙虾产品享受零关税。基于双方7月27日达成的共识,欧盟将下调所有美国海产品关税,美国则将欧盟对等关税设定在15%。欧盟还同意延长2020年与美国签署的一项双边协议(该协议于7月31日到期),取消对美国鲜活和冷冻龙虾征收的关税(8%),并将零关税范围扩大至加工龙虾制品。此外,欧盟同意在2028年之前从美国购买7,500亿美元能源产品、6,000亿美元的AI芯片,并在美国各个领域投资6,000亿美元。作为交换,美国同意对部分欧盟商品实施最惠国税率(包括美国所定义的不可获得的自然资源,以及对经济和供应链至关重要的其他产品),而不是15%关税,9月1日起生效。双方还同意简化食品商品(尤其是猪肉和奶制品)的卫生证书要求。这项协议还需经过欧洲议会投票通过。对于美国和欧盟海产品贸易商来说,这项协议具有重要意义。去年,美国向欧盟出口了223,314吨海产品,价值9.03亿美元;2024年,欧盟向美国出口了101,892吨海产品,价值13亿美元。按出口额划分,阿拉斯加狭鳕、三文鱼和龙虾是美国销往欧盟的三大产品,去年狭鳕的销售额就超过了3.18亿美元;三文鱼销售额大约在1.13亿美元。2024年,美国向欧盟出口3,895吨龙虾,价值9,250万美元。自2021年以来,双方每年的龙虾贸易量基本稳定在4,000吨左右。
新闻图片3193
秘鲁下半年鱿鱼捕捞配额确定 总量82026吨
秘鲁生产部宣布,根据“巨型鱿鱼行动III”科研成果,2025年下半年巨型鱿鱼(Dosidicus gigas)的捕捞配额被正式确定为82,026吨,并将实行分阶段管理。在配额分配方面,捕捞活动被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8月25日持续至10月31日,配额为39,594吨,占总配额的48%。第二阶段则为11月1日至12月31日,配额为42,432吨,占52%。结合上半年已捕捞的421,993.93吨,全年巨型鱿鱼的总捕捞量预计将达到约504,000吨。对于捕捞的时间安排,政府针对不同舱容量的渔船设定了具体的开捕日期。自8月25日起,装载量不超过20立方米的渔船可以开始作业。9月1日起,装载量为20至32.6立方米、且已参与并圆满完成“巨型鱿鱼行动III”的渔船也被允许开捕。随后从9月9日起,所有20至32.6立方米的渔船都可全面参与捕捞。进入第二阶段后,11月1日起,装载量≤20立方米的渔船可以再次投入作业,而11月16日起,20至32.6立方米的渔船进入作业期。新规在渔业卫星系统配备方面实行差异化管理。对于未安装卫星系统的渔船,小于10立方米的单次捕捞上限为5吨,允许0.5吨差额,每月作业次数最多为4次;10至20立方米的渔船单次上限为8吨,允许1吨差额,每月最多作业3次;大于20立方米的渔船单次捕捞上限为12吨,允许1吨差额,同样每月作业3次。而配有卫星系统的渔船,虽然吨位限制与无卫星系统者一致,但允许的差额更高、作业次数也不设上限:小于10立方米单次上限5吨,差额1吨;10至20立方米单次上限8吨,差额2吨;大于20立方米单次上限12吨,差额2吨。这一制度设计在保障吨位限制一致的前提下,明显给予配备卫星系统的渔船更大的灵活性和监管便利,有助于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除了配额与作业时间的规定,秘鲁政府还对捕捞、运输及加工过程提出了严格要求。所有手工捕捞渔船必须持有出港许可证,并须完成数字化卸货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捕捞区域、数量、目的地及运输车辆信息。同时,所有用于运输水产资源的等温车辆都需进行统一登记。加工厂在接收鱿鱼后48小时内,必须向DGSFS-PA报告接收情况,并确保“卸货表格”与DGSFS-PA批准的卸货登记信息一致。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秘鲁政府旨在确保巨型鱿鱼资源得到科学分配与高效监管,防止过度捕捞,同时兼顾渔业社区的生产需求。
新闻图片3194
安徽巢湖一小龙虾加工厂被FDA认定为“掺假食品”遭警告 或面临禁入风险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近日对中国安徽巢湖大鑫食品有限公司(Chaohu Daxin Foodstuffs)发出正式警告信,原因是在对其小龙虾加工厂进行检查时发现严重违反水产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规范的问题。这封警告信日期为2025年2月3日,并于8月19日对外公开。FDA在通报中明确指出,该公司生产的即食熟制小龙虾产品被认定为“掺杂食品”(adulterated),存在潜在食品安全隐患。违规详情:温控监测缺失,清洁消毒不达标 FDA在2024年7月对位于安徽巢湖大鑫食品有限公司进行检查时,发现多项问题: · 温度监控不足:未对烹煮温度进行连续监控,输送带速度记录与HACCP计划严重不符,存在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等病原风险; · 原料安全存疑:部分批次小龙虾缺少供应商安全证明,仅提供笼统的“水域安全认证”,未符合美国标准; · 设备清洁不彻底:与即食小龙虾直接接触的输送带存在裂缝和污渍,空调冷凝水还曾直接滴落到半成品小龙虾上。FDA在信中直言:“贵公司必须验证烹煮工艺,确保时间与温度足以杀灭致病菌。” 企业回应未获认可 巢湖大鑫食品有限公司曾在2024年8月提交整改报告,称已更换输送带部件并提交水产品检测报告。但FDA认为其回应证据不足,未能证明整改彻底,尤其是关于防止冷凝水滴落和原料合规性的问题。或面临更严厉措施 根据FDA警告信,如果该企业不能在15个工作日内提交充分整改材料,其出口产品可能被列入“无需实物检查即直接扣留”(DWPE)名单,意味着小龙虾及其他海产品将难以进入美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