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1327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8.3195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152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6533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6339
阿联酋迪拉姆兑人民币(AEDCNY) 1.9429
阿根廷比索兑人民币(ARSCNY) 0.0053
玻利维亚诺兑人民币(BOBCNY) 1.0325
巴西雷亚尔兑人民币(BRLCNY) 1.3182
加拿大元兑人民币(CADCNY) 5.1813
瑞士法郎兑人民币(CHFCNY) 8.8968
智利比索兑人民币(CLPCNY) 0.0074
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1327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8.3195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152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6533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6339
捷克克朗兑人民币(CZKCNY) 0.3389
丹麦克朗兑人民币(DKKCNY) 1.1152
印尼盾兑人民币(IDRCNY) 0.0004
印度卢比兑人民币(INRCNY) 0.0815
日元兑人民币(JPYCNY) 0.0485
韩元兑人民币(KRWCNY) 0.0051
哈萨克斯坦坚戈兑人民币(KZTCNY) 0.0133
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1327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8.3195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152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6533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6339
缅元兑人民币(MMKCNY) 0.0034
澳门帕塔卡兑人民币(MOPCNY) 0.8894
墨西哥比索兑人民币(MXNCNY) 0.3821
马来西亚林吉特兑人民币(MYRCNY) 1.6909
挪威克朗兑人民币(NOKCNY) 0.7079
新西兰元兑人民币(NZDCNY) 4.1841
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1327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8.3195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152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6533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6339
巴拿马巴波亚兑人民币(PABCNY) 7.1378
秘鲁新索尔兑人民币(PENCNY) 2.0125
菲律宾比索兑人民币(PHPCNY) 0.1251
瑞典克朗兑人民币(SEKCNY) 0.7512
新加坡元兑人民币(SGDCNY) 5.5556
泰铢兑人民币(THBCNY) 0.2205
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1327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8.3195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152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6533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6339
土耳其里拉兑人民币(TRYCNY) 0.1734
新台币兑人民币(TWDCNY) 0.234
乌拉圭比索兑人民币(UYUCNY) 0.1786
越南盾兑人民币(VNDCNY) 0.0003
南非兰特兑人民币(ZARCNY) 0.403
新闻图片3148
挪威北极甜虾对华出口暴涨逾600% 中国跃升最大市场
根据挪威海产局的统计数据,2025年1月至7月,挪威北极甜虾出口保持强劲增长,共出口20,660吨,出口额达到11.44亿挪威克朗,同比分别增长8%和27%。其中,中国市场表现尤为突出,出口量激增603%,达到4,952吨;出口额暴涨630%,达到2.58亿挪威克朗,成为推动整体增长的主要动力。截至7月,中国已经成为挪威北极甜虾的全球最大出口市场。挪威北极甜虾的高速增长,与其独特的品质密切相关。这种虾生长在巴伦支海70米深处的极寒水域,水温常年接近0°C,缓慢的生长速度使其肉质紧实,风味鲜甜。与温暖水域的虾类不同,挪威北极甜虾通常在捕捞船上立即完成煮制或冷冻加工,从而最大程度保持新鲜和口感。在产品结构上,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日益多样化。今年前七个月,中国进口的挪威北极甜虾中,熟冻带壳产品达到3,707吨,是去年的6倍,占总量的75%;冷冻生虾出口量为1,239吨,接近去年的29倍,占比33%。前者因“解冻即食”而受到家庭和零售端欢迎,后者则主要供应高端日本料理餐厅,用于刺身生食,显示出中国市场的消费升级趋势。行业分析认为,挪威北极甜虾在中国的快速崛起,与政策、消费与推广等多重因素相关。一方面,在主要竞争对手加拿大因关税上调而丧失价格优势的背景下,挪威产品凭借相对更具竞争力的贸易环境获得了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中国消费者对高品质海鲜需求的不断提升,使冷水虾逐渐从东北市场扩展到全国范围。与此同时,挪威海产局加大在华推广力度,通过展会、推介会及线上渠道提升了市场知名度。在捕捞配额增长和市场需求持续扩大的双重推动下,中国正成为挪威北极甜虾企业的重要战略市场。未来,随着消费群体的进一步扩大,挪威北极甜虾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仍将值得关注。
新闻图片3149
俄罗斯野生三文鱼季渔获突破26.7万吨
2025年俄罗斯远东三文鱼渔季表现强劲。截至8月11日,太平洋三文鱼总捕捞量已达286,800吨,不仅超过全年初始预测的一半,也远高于2024年同期(当年创下近20年来最低水平),为今年渔业经济带来显著利好。区域捕捞分布 根据俄罗斯渔业与海洋研究所(VNIRO)的最新监测数据,各主要产区捕捞情况如下: 堪察加边疆区:241,000吨(占比84%)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17,700吨 马加丹州:约12,000吨 滨海边疆区:超过8,800吨 萨哈林州:7,100吨 楚科奇自治区:318吨 物种构成 当前渔获仍以粉鲑(горбуша)为主,占比超过四分之三: 粉鲑(Pink salmon):219,000吨(76%) 红鲑(Sockeye salmon / нерка):逾40,000吨(14%) 狗鲑(Chum salmon / кета):超过26,500吨(9.2%) 银鲑(Coho salmon / кижуч):897吨 帝王鲑(Chinook salmon / чавыча):232吨 樱鳟(Masu salmon / сима):43吨 俄罗斯渔业科研团队(VNIRO)正持续为渔汛提供科学指导。根据渔情发展情况,科研人员已完成22份科学论证,建议进一步调整预测捕捞总量。目前,2025年三文鱼产量预测已被上调至435,761吨,较年初的预估大幅增加,显示出资源回游规模超出预期。随着粉鲑渔汛已过高峰,接下来将进入狗鲑、红鲑及银鲑的捕捞期。南千岛群岛及部分远东沿海渔场仍将维持活跃的生产,渔季预计持续至深秋甚至初冬。业内人士指出,今年的渔季不仅在数量上实现显著恢复,也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渔业经济与出口供应形成积极支撑。与2024年的低谷相比,2025年渔汛表现已成为远东渔业的关键转折点。
新闻图片3150
阿根廷红虾供应告急 价格飙破6美元
阿根廷红虾行业在经历了数月的停滞与不确定后,终于重启捕捞与出口,但市场格局已受到严重冲击。此前由于缺乏原料,欧洲等主要市场库存几乎耗尽,部分长期合作的客户转而选择厄瓜多尔南美白虾等替代品,甚至导致阿根廷失去部分耗费多年才打入的市场。据业内人士透露,阿根廷渔企的红虾船冻库存已经清零,而欧洲与日本的冷库同样见底。眼下所能捕捞的大规格虾正好赶上市场缺口,但由于量极其有限,企业不得不在西班牙总部与全球客户之间艰难分配。“有的客户原本应在6、7月收到货物,却要等到9月,这样的不确定让我们失去了作为稳定供应商的信誉。”Conarpesa公司代表Estela Baldini直言,尤其是在中国、台湾、韩国等市场,建立信任本就花费多年,如今却因供应中断而面临被替代的风险。在供需严重失衡的背景下,红虾价格迅速反弹至每公斤6美元以上。业内普遍认为,这一涨势将在全年维持。此前行业在劳资谈判中接受了18%的下调幅度(低于最初提议的30%),本就是押注市场恢复,如今的现实恰好兑现了这一预期。不过,市场的不均衡分配仍将持续,一些企业能部分满足客户,但整体供应无法覆盖所有市场。与船冻产品告急形成对比的是,陆冻整虾或许迎来机遇。虽然过去一季捕捞量颇为可观,但由于国内高成本导致经济效益不佳。然而,随着船冻产品短缺,市场可能转向接受陆冻整虾作为替代。行业人士指出,未来成败的关键在于加工与品质管理。如果能够在陆冻环节提升处理水平,不仅能填补市场缺口,还可能借助现有MSC认证,进一步提升阿根廷红虾在全球市场的价值。
新闻图片3121
JBS二季度业绩强劲 展现全球抗压韧性
尽管全球地缘政治和贸易环境复杂,给部分业务带来压力,但全球蛋白龙头JBS在截至6月30日的2024年第二季度依然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营收方面,JBS在美洲和澳大利亚的多元化业务实现了9%的增长,创下近210亿美元的新高,净利润同比大增61%,达到5.28亿美元。澳大利亚区表现突出 澳大利亚业务受益于有利的牲畜供给周期,牛、羊、猪、深加工和水产板块均有优异表现。二季度澳大利亚区营收达到19.72亿美元,同比大涨19.4%;经调整的税前利润为2.5亿美元,同比增长24%。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本地和出口市场销量的同步提升。公司通过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和增加屠宰量,保持了较高的利润率。JBS澳洲旗下即食食品品牌Primo本季度营收略有增长,销量同比提升8%,但由于通胀压力下消费者需求受限,整体价格有所回落。美国业务面临挑战,但仍显韧性 美国牛肉业务依然承压,主要由于屠宰牛源紧张、成本高企等多重因素。尽管如此,JBS北美牛肉二季度营收依然达到68亿美元,同比增长14%。不过受成本影响,经调整后EBITDA为负2.64亿美元。美国牛肉市场正处于供应周期的低谷,屠宰牛供应紧张,导致活牛价格处于高位,涨幅甚至超过了批发牛肉价格。同时,美国还因动物健康问题临时暂停了墨西哥活牛进口,进一步加剧了供给压力。此外,美国行业还受到国际市场准入政策变化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出口面临的审批问题,数百家工厂仍在等待对华出口的重新批准。全球化布局持续推进 6月,JBS顺利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完成双重上市,公司全球CEO Gilberto Tomazoni表示,美股上市为公司长期价值创造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JBS将持续投资技术升级、平台扩张和产品创新,不断强化全球品牌和多元化布局。JBS还披露,今年上半年已在美国多个工厂投入巨资进行升级扩建,包括德州和科罗拉多的牛肉加工厂扩建2亿美元,佐治亚州新建预制食品工厂4亿美元,爱荷华州新鲜食品工厂投资1.35亿美元,并以1亿美元收购并扩建新的即食香肠和培根工厂,成为美国同类产品最大生产基地。多元化战略带来持续增长动力 尽管部分业务持续承压,JBS依然展现出多元化全球平台的强大韧性。即食食品、主要客户合作关系、鲜肉和分割产品的表现都十分稳健。Gilberto Tomazoni强调,巴西牛肉板块因获得新出口许可和生产效率提升,取得了坚实业绩;澳大利亚区则因出口增长和运营提升,再次实现稳定发挥。“凭借更强大、均衡和创新的全球平台,JBS已为把握新一轮全球蛋白需求机遇做好准备。我们对团队和企业长期价值创造充满信心。”Gilberto Tomazoni总结道。
新闻图片3116
五年来 上半年中国榴莲进口量首次呈下降趋势
柬埔寨向中国出口首批鲜榴莲,开启“榴莲外交”战局,市场竞争挑战泰国和越南。柬埔寨首次通过航空运输鲜榴莲至中国,作为中国“榴莲外交”的一部分,加剧了市场竞争,而当前中国榴莲进口量呈下降趋势。据《南华早报》报道,上周末,首批来自柬埔寨的鲜榴莲运抵中国中部河南省,通过全程温控航空运输,仅用时4小时,让中国消费者品尝到如同刚采摘的新鲜榴莲。榴莲是继香蕉、芒果、龙眼和椰子之后,第五种获批可由柬埔寨直送中国市场的鲜果,显示两国农产品贸易增长及通关效率提升。柬埔寨农业部数据显示,柬埔寨榴莲种植面积超1.1万公顷,年产量逾12万吨。榴莲原产于东南亚,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榴莲进口市场,高品质约3公斤的榴莲在超市售价约150元人民币(21美元)。自2002年以来,中国逐步向更多榴莲出口国开放市场,这种现象被广泛称为“榴莲外交”,既源于中国消费者需求增加,也反映了中国在中美贸易紧张背景下加强与东盟关系的努力。不过,部分业内专家对柬埔寨榴莲的市场竞争力持谨慎态度。浙江水果进口商黄大鹏认为,柬埔寨榴莲产量过低,难与泰国和越南竞争,此举更多是外交友好象征,价格和供应并无优势,因此暂无进口计划。目前,中国榴莲市场主要由泰国和越南占据,越南自2022年起市场份额上升,中国还从马来西亚、柬埔寨和菲律宾进口榴莲。但经过过去两年的高速增长,中国榴莲进口在2025年出现下降。官方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进口量同比下降近15%,至708,190吨,其中越南降幅最大,因检测到农药残留问题。广西榴莲商人王正波表示,越南榴莲进口的高峰季将在三个月后到来,希望届时进口量能回升。目前,获准向中国出口鲜榴莲的国家有5个: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柬埔寨。这不仅加剧了中国市场份额竞争,也在“榴莲外交”层面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与东盟的关系。
新闻图片3114
数百辆集装箱卡车涌入 榴莲之都多乐省进入出口旺季
越南榴莲之都-多乐省正值收获季,呈现出诸多积极迹象。目前,数百个集装箱已聚集在榴莲之都等待收货。这些天,在26号国道(多乐省)上,数百辆集装箱卡车排队接收货物的画面已经很常见。车辆穿梭,熙熙攘攘的气氛预示着榴莲收获季节即将到来。一辆辆满载着香甜果实的卡车,不仅让道路更加拥挤,也给这里的农民带来了丰收的希望。位于 Krong Pac 公社的 Ha Nu 榴莲园园主 Le Duc Ha 先生表示,他正忙着准备收获。榴莲采摘后,立即被运送到仓库以确保品质。在这里,工人剥去果壳,并将其冷藏,以保持榴莲的新鲜度并符合出口标准。据哈先生介绍,在旺季,仓库每天最多可以出口两个集装箱——产量很高,反映了榴莲产区的活力和经济潜力。然而,情况并不总是那么好;在淡季,他需要等待长达10天才能拿到足够的货品进行出口。丰生果品有限公司董事陈氏燕秋女士表示,尽管现在还不是榴莲收获的高峰期,但该公司已经开始向中国出口榴莲。“每天,公司出口大约2个集装箱卡车的榴莲。在主要季节,这个数字将迅速增加到每天4-5个集装箱卡车,”Thu女士补充道。克朗帕克公社党委书记陈国荣表示,26号国道目前正在维修和拓宽。然而,随着榴莲收获季节的临近,工程仍未完工,公社已向三号公路管理处发函,要求加快施工进度。“升级基础设施不仅为企业购买农产品创造了条件,而且还缓解了交通拥堵。”Vinh 先生强调说。多乐省榴莲协会主席黎英忠先生表示,当地正进入榴莲收获季。集装箱卡车川流不息地驶向榴莲产区,预示着榴莲收获季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