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7月暖水虾到港数量创18个月新高
2025年7月,中国冷冻暖水虾到港数量达到 90,677吨,同比增长10%,创下自2024年1月以来的单月新高。这一强劲进口表现,一度缓解了市场对中国消费低迷的担忧。但进入8月后,价格持续下跌、餐饮端需求疲软,使得高库存的风险逐渐暴露。量增价涨,结构失衡1-7月,中国累计进口 519,437吨,较去年同期下降2%。不过,进口金额达到 27.3亿美元,反而增长7%,推动均价上涨至 5.25美元/公斤,同比提升9%。这意味着尽管整体进口量缩减,但中国进口虾单价走高,反映了供应端成本上升与买方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厄瓜多尔依旧是中国的绝对主力供应国:7月出口 69,327吨,同比大增16%,几乎占据中国市场的 76%。今年前七个月累计 389,069吨,与去年持平,但占比依然高达75%,金额 18.9亿美元,同比增长7%。印度位居第二,但表现持续走弱:7月对华出口 14,570吨,同比下滑7%。1-7月累计 76,330吨,下降7%,金额 4.32亿美元。其他供应国表现分化:缅甸:7月出口暴增283%,前七月累计增长96%至2,942吨。阿根廷:7月出口激增137%,前七月增长37%至12,471吨。泰国:7月翻番,累计增长13%至13,958吨。委内瑞拉:7月仅出口47吨,暴跌97%,但累计仍增长22%至6,239吨。沙特阿拉伯:累计出口量下降64%至2,963吨,几乎退出主流供应序列。中国市场价格承压:四周连跌伴随7月进口量的集中到港,中国市场有可能出现供过于求。厄瓜多尔半IQF白虾CFR中国价 四周连跌,累计下滑 0.25美元/公斤。主要库存为 盐冻12kg大包,流通性差,加上餐饮需求疲软,价格继续承压。同期,东海禁渔令结束,大量野生海鲜(尤其是梭子蟹、带鱼等)集中上市,进一步分流了白虾的餐桌份额。一位上海进口商直言:“现在仓库里主要是12公斤的大包装,需求端乏力,批发价整体走低。若后续需求没有明显恢复,9月价格还可能继续探底。”旺季不旺,去库存压力凸显传统上,中秋、国庆是中国虾类消费的旺季,但今年市场信心不足。厄瓜多尔端原料价格持续坚挺,中国市场却不断走低,进口商普遍担忧“倒挂”风险。若价格继续下行,部分贸易商或将被迫低价清货。不过,中长期来看,进口虾仍是中国消费主力。若9月、10月节日采购拉动需求,加上部分养殖端投苗减少,市场或将在11月之后逐步企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