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1276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8.2919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168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6404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5329
阿联酋迪拉姆兑人民币(AEDCNY) 1.9414
阿根廷比索兑人民币(ARSCNY) 0.0052
玻利维亚诺兑人民币(BOBCNY) 1.0287
巴西雷亚尔兑人民币(BRLCNY) 1.3063
加拿大元兑人民币(CADCNY) 5.0761
瑞士法郎兑人民币(CHFCNY) 8.9286
智利比索兑人民币(CLPCNY) 0.0074
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1276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8.2919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168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6404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5329
捷克克朗兑人民币(CZKCNY) 0.3417
丹麦克朗兑人民币(DKKCNY) 1.1117
印尼盾兑人民币(IDRCNY) 0.0004
印度卢比兑人民币(INRCNY) 0.081
日元兑人民币(JPYCNY) 0.0471
韩元兑人民币(KRWCNY) 0.005
哈萨克斯坦坚戈兑人民币(KZTCNY) 0.0132
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1276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8.2919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168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6404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5329
缅元兑人民币(MMKCNY) 0.0034
澳门帕塔卡兑人民币(MOPCNY) 0.8904
墨西哥比索兑人民币(MXNCNY) 0.3861
马来西亚林吉特兑人民币(MYRCNY) 1.6849
挪威克朗兑人民币(NOKCNY) 0.7058
新西兰元兑人民币(NZDCNY) 4.0766
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1276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8.2919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168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6404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5329
巴拿马巴波亚兑人民币(PABCNY) 7.1276
秘鲁新索尔兑人民币(PENCNY) 2.0864
菲律宾比索兑人民币(PHPCNY) 0.1226
瑞典克朗兑人民币(SEKCNY) 0.7517
新加坡元兑人民币(SGDCNY) 5.5006
泰铢兑人民币(THBCNY) 0.219
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1276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8.2919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168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6404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5329
土耳其里拉兑人民币(TRYCNY) 0.1702
新台币兑人民币(TWDCNY) 0.2328
乌拉圭比索兑人民币(UYUCNY) 0.1779
越南盾兑人民币(VNDCNY) 0.0003
南非兰特兑人民币(ZARCNY) 0.411
新闻图片3252
冰岛第34周白鱼拍卖价大跌 鳕鱼黑线鳕量价齐跌 季节性波动明显
2025年第34周(8月18-24日),冰岛国内白鱼拍卖市场出现显著价格调整,在经历黑线鳕销量爆发周及可观鳕鱼交易量后,多项鱼种价格大幅下行。监测机构数据显示,该周未去内脏鳕鱼成交量达319公吨,遵循传统季节性规律,在9月1日新渔季开启前呈现价格回落。当前带头未去内脏鳕鱼拍卖价已降至每公斤523冰岛克朗(约4.27美元),较两周前600冰岛克朗/公斤的高位明显回调。大型鱼类价格波动尤为剧烈,最新周均价从665冰岛克朗/公斤跌至584冰岛克朗/公斤。行业分析指出,此次价格修正属于7月末沿海鳕鱼季结束后的正常市场回调,并未出现异常低位运行。与历史同期相比,本年度价格下跌周期较往年推迟一周,且调整幅度远小于2023与2024年同期的剧烈波动。当前拍卖指数仍保持同比强势,第34周均价较去年同期高出约70冰岛克朗/公斤,延续2025年初以来的同比上涨趋势。去内脏鳕鱼价格走势呈现相似规律。第33周经历大幅下跌后,第34周仅微调15冰岛克朗/公斤,指数均价稳定在534冰岛克朗/公斤。该类产品主要来自多日作业渔船,其成交量在新渔季前通常回升,最新周125吨的销量创下5月以来单周最高记录。值得注意的是,大型去内脏鳕鱼(5公斤以上)仍维持650冰岛克朗/公斤以上的溢价水平。当前去内脏鳕鱼价格指数同比高出130冰岛克朗/公斤,反映国际市场需求结构变化。根据历史规律,该类产品价格通常于9月初启动上涨周期,12月前后达到年度峰值。黑线鳕市场同时出现显著变化。第34周未去内脏黑线鳕销量突破500吨,创年内单周最高纪录。沿海鳕鱼季结束后,该品种上岸量快速攀升:第32周273吨,第33周376吨,第34周突破500吨大关。供应激增导致价格承压,最新周均价骤降至278冰岛克朗/公斤,各规格产品价格均集中在220-300冰岛克朗/公斤区间,体型溢价效应消失。相较鳕鱼市场的明显同比上涨,黑线鳕价格仅略高于往年水平。历史数据显示该品种价格通常在第35周触底,预示未来可能还存在下行空间。去内脏黑线鳕同样呈现销量跃升态势,最新周成交量达135吨,均价258冰岛克朗/公斤,较两周前327冰岛克朗/公斤明显回落。该品种年度价格涨幅高于未去内脏产品,当前拍卖价较2024年同期高出50冰岛克朗/公斤。
新闻图片3218
美国、巴西和澳大利亚正进入牛业周期的同一阶段:这对全球牛肉供给和价格意味着什么?
据阿根廷出口商协会(APEA)报道,历史上首次,全球三大牛肉出口国——美国、巴西和澳大利亚——同时进入了“保留母畜、恢复牛群”的阶段。经过多年去库存,这三个国家都开始保留母牛、着手扩群,这将导致全球牛肉供应在未来几年内受到限制。一、形成原因美国:结构性收缩叠加操作冲击美国的牛群规模已降至50年来最低,未来有望恢复增长。经过多年干旱后,美国大部分地区(87%)已摆脱干旱,饲养成本降低,育肥户利润提升。美国农业部(USDA)预计,2026年美国牛肉总供应量将再下降2.5%,至311亿磅(约1410万吨),创2019年以来新低;产量下降1.8%至255亿磅(约1160万吨),为2016年以来最低。进口量也将下降6.1%,至49.5亿磅(约225万吨)。这一系列变化将持续推高牛肉价格,目前价格已处于历史高位。外部贸易减弱缓冲作用。美国对巴西牛肉征收更高关税,增加进口成本,削弱了缓解国内短缺的能力。卫生与物流风险。牛螨蝇疫情导致美墨边境无限期关闭,推高了牛肉和小牛期货价格。USDA宣布投资7.5亿美元在得克萨斯州建设灭蚊工厂,以利用生物手段控制疫情。得州拥有400多万头牛,是美国最大的牛群州,疫情一旦扩散,影响巨大。供应减少影响饲养场和期货价格。边境关闭和牛源紧张,市场预计未来数周进入饲养场的牛只将减少,期货价格已体现这一预期。饲料价格下跌难以完全抵消影响。美国玉米有望创下167.42亿蒲式耳的丰收,价格降至3.92美元/蒲式耳,虽然降低了饲养成本,但难以弥补母牛保留和屠宰量下滑带来的影响。二、巴西和澳大利亚:方向一致,影响各异市场分析认为,巴西和澳大利亚同样结束了去库存阶段,进入母牛保留期,与美国同步,这将在未来数年全球层面收紧供需平衡。产品结构差异。美国牛肉大部分来自饲养场(谷饲),而巴西和澳大利亚只有约20%和4%为谷饲。这意味着高品质Choice级牛肉的短缺将更加严重,溢价有望创下历史新高。三、对供应、价格和贸易的影响美国2026年牛肉供应将继续下降,产量降低、进口成本增加、母牛保留都将令供应紧张、价格高企。市场已从“需求拉动上涨”转向“供应收缩推高价格”。零售价格调节需求。由于供应紧张,零售端可能通过提价调节消费。具体价格到达何种水平会抑制需求尚不确定,但整体趋势是价格进一步上升。高品质谷饲牛肉溢价创新高。美国是主要的高品质谷饲牛肉供应国,随着供给收缩,Choice和Prime级牛肉等高端牛肉价格将达到新高,而巴西和澳大利亚在该细分市场的份额很小。国际贸易压力加大。三大出口国母牛同步保留,全球买家可选择的现货供应更少,国际市场价格将持续坚挺。四、需关注的风险美国经济衰退对高端牛肉消费的影响卫生风险(如牛螨蝇)引发消费恐慌屠宰厂临时关闭对短期价格的影响五、对产业链的实际建议生产者:建议利用期货、期权等工具锁定最低销售价格,以应对价格波动,同时保留上涨空间。加工和零售业:需调整产品结构和定价策略,尤其是高品质谷饲牛肉的供应和定价,以平衡供需。国际买家:建议提前签约,适当多元化采购渠道,以应对同步收紧的全球供应。本轮美、巴、澳三国牛业周期的空前同步,预示2026年全球牛肉供应紧张,高品质谷饲牛肉价格上升。美国的供应收紧还面临卫生、经济等多重风险,预计未来一段时期牛肉价格将持续高位运行,零售端需通过价格调节需求。价格高位的持续时间将取决于牛群恢复速度和短期扰动因素。
新闻图片3227
塔斯马尼亚机场全面升级 将开通亚洲直航线路 利好海产品出口
海外媒体Pulse Tasmania报道,今年8月份,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Hobart机场完成了工程改造,全新机场跑道正式投入使用,将开通多个直飞亚洲的航班,对塔斯马尼亚地区的经济、旅游业、农产品及海产品的出口产生积极作用。据悉,Hobart机场改造工程耗资1.3亿澳元,能够直飞中国内地及香港,以及东南亚国家,无需在澳大利亚本土停留。另外,航站楼的扩建工程也在推进,耗资2亿澳元,完工后机场容量将翻一番。新的安检区域将于9月份启动,整个机场的全面升级工程将于2027年年底完成。机场运营商首席执行官Norris Carter表示:“我们正在与多家航空公司沟通,探讨从Hobart直飞亚洲的可行性。未来几年,我们将会迎来更多航班在Hobart降落。此前,Hobart机场受限于跑道条件,大多数飞往塔斯马尼亚的航班须在澳大利亚本土停留。新改造项目耗时超过20万个工时,消耗10.3万吨沥青,以及200车次的混凝土材料。澳大利亚基础设施与交通部部长Catherine King表示:“Hobart的升级工程在2022年提出,我们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要帮助塔斯马尼亚产品推向全球市场,就要确保能够安排南极地区的直航航线,这就需要投资建设机场基础设施。” 改造项目由联邦政府拨款6,000万澳元,机场方面提供7,000万澳元,预计新跑道能够每年带动1.22亿澳元的当地出口经济,并创造1,200个就业机会。澳农业部部长Julie Collins表示,此次机场升级将带动农产品,尤其是新鲜果蔬及海产品的出口。“我们将能够以更快、更优质的状态发往亚洲各地,国际市场也能接收更新鲜的澳大利亚农产品,获得更高的售价。”Collins说。澳大利亚旅游局表示,Hobart机场的升级意味着当地旅游业将实现重大转变,旅游业雇佣了塔斯马尼亚州六分之一的劳动。目前政府正着手推进相关工作,尽快开通香港和新加坡等地的直航航线。当前,在夏季旅游旺季期间,仅有新西兰航空公司开通了从奥克兰直飞塔斯马尼亚的一条国际航班。Hobart机场每年接待280万人次旅客,预计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350万人次。
新闻图片3253
俄罗斯累计渔获超320万吨 堪察加重点监测野生三文鱼种群
据俄罗斯联邦渔业局监测系统最新数据,截至8月21日,全国渔民今年已捕捞328.55万吨水生生物资源。其中,远东渔区贡献最大,产量超过250万吨,继续稳居核心产区。在物种结构中,狭鳕鱼依然是支柱品种,捕获量达155万吨。此外,太平洋鲱鱼35.9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5.57万吨;大比目鱼和其他比目鱼类5.14万吨,与去年持平;真鳕8.62万吨,也略有增长。其他渔区表现如下: · 北方渔区:23.47万吨,其中真鳕12.87万吨,黑线鳕4.18万吨; · 西部渔区:5.3万吨,以波罗的海鲱鱼和小杂鱼(鳀、鲱、鲦等)为主; · 亚速-黑海渔区:3.04万吨,同比增加9,300吨,其中凤尾鱼1.26万吨,小杂鱼1.02万吨; · 伏尔加-里海渔区:5万吨,同比增长1,700吨,以小杂鱼和河口经济鱼类为主; · 俄罗斯远洋及国际水域:34.85万吨,同比增长10.1%。在远东最重要的三文鱼产区堪察加,科研人员继续在堪察加河及阿扎巴奇湖设立固定观测点,长期追踪红鲑种群动态。阿扎巴奇湖孕育着亚洲第二大红鲑群体,其种群监测始于1963年。如今,科研人员利用水下水闸与传感器精准记录每一尾洄游个体,并通过鱼鳞样本、水质与浮游生物分析,综合评估其生长环境和资源状态。俄罗斯科研团队强调,对红鲑等高价值三文鱼种群的监测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保障渔业可持续发展,还能确保行业预测与实际资源状态相匹配,为捕捞政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新闻图片3254
第34周:秘鲁鱿鱼价格趋稳 阿鱿小规格价格走强
2025年第34周(8月15日至8月21日),根据浙农中心的数据:鱿鱼市场在供需作用下整体保持震荡与分化格局。东南太平洋鱿鱼(秘鲁巨型鱿鱼) 第34周,平均结算价约为19,557元/吨,整体价格稳定,但中大规格原条产品略有下滑。其中,中原条下降308元/吨,大原条下降94元/吨。成交量为2855吨,环比小幅增加5%。主要交易品种为特小原条(833吨)与小原条(731吨),合计占比55%。在市场报价上,大头、特小条和片子因返港船只集中、市场供应充足,价格下降明显;小小条和尾鳍则受需求支撑价格上涨。秘鲁方面,秘鲁海洋研究所(IMARPE)在“巨型鱿鱼行动III”调查后确认巨型鱿鱼种群状态良好,并上调年度配额至50.4万吨。当前剩余配额82,026吨,已于本周正式启动第一阶段捕捞作业。公海作业表现良好,2024年11月至今,单船平均产量保持在1200-1250吨。西南大西洋鱿鱼(阿根廷鱿鱼) 第34周,平均结算价为34,559元/吨,总成交量101吨。受夏季餐饮需求带动,100-150g、150-200g、200-300g规格均上涨500元/吨。在捕捞方面,阿根廷专属经济区鱿鱼已结束,福克兰群岛Loligo鱿鱼捕捞仍在继续。我国在西南大西洋公海的自主休渔期自7月1日已执行。西北太平洋与印度洋鱿鱼 第34周,浙农中心无相关交易,各规格报价维持稳定。整体情况而言,第34周鱿鱼市场继续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东南太平洋因返港集中,部分规格承压下跌;西南大西洋则受餐饮需求支撑,小规格产品价格坚挺。
新闻图片3244
中国7月暖水虾到港数量创18个月新高
2025年7月,中国冷冻暖水虾到港数量达到 90,677吨,同比增长10%,创下自2024年1月以来的单月新高。这一强劲进口表现,一度缓解了市场对中国消费低迷的担忧。但进入8月后,价格持续下跌、餐饮端需求疲软,使得高库存的风险逐渐暴露。量增价涨,结构失衡1-7月,中国累计进口 519,437吨,较去年同期下降2%。不过,进口金额达到 27.3亿美元,反而增长7%,推动均价上涨至 5.25美元/公斤,同比提升9%。这意味着尽管整体进口量缩减,但中国进口虾单价走高,反映了供应端成本上升与买方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厄瓜多尔依旧是中国的绝对主力供应国:7月出口 69,327吨,同比大增16%,几乎占据中国市场的 76%。今年前七个月累计 389,069吨,与去年持平,但占比依然高达75%,金额 18.9亿美元,同比增长7%。印度位居第二,但表现持续走弱:7月对华出口 14,570吨,同比下滑7%。1-7月累计 76,330吨,下降7%,金额 4.32亿美元。其他供应国表现分化:缅甸:7月出口暴增283%,前七月累计增长96%至2,942吨。阿根廷:7月出口激增137%,前七月增长37%至12,471吨。泰国:7月翻番,累计增长13%至13,958吨。委内瑞拉:7月仅出口47吨,暴跌97%,但累计仍增长22%至6,239吨。沙特阿拉伯:累计出口量下降64%至2,963吨,几乎退出主流供应序列。中国市场价格承压:四周连跌伴随7月进口量的集中到港,中国市场有可能出现供过于求。厄瓜多尔半IQF白虾CFR中国价 四周连跌,累计下滑 0.25美元/公斤。主要库存为 盐冻12kg大包,流通性差,加上餐饮需求疲软,价格继续承压。同期,东海禁渔令结束,大量野生海鲜(尤其是梭子蟹、带鱼等)集中上市,进一步分流了白虾的餐桌份额。一位上海进口商直言:“现在仓库里主要是12公斤的大包装,需求端乏力,批发价整体走低。若后续需求没有明显恢复,9月价格还可能继续探底。”旺季不旺,去库存压力凸显传统上,中秋、国庆是中国虾类消费的旺季,但今年市场信心不足。厄瓜多尔端原料价格持续坚挺,中国市场却不断走低,进口商普遍担忧“倒挂”风险。若价格继续下行,部分贸易商或将被迫低价清货。不过,中长期来看,进口虾仍是中国消费主力。若9月、10月节日采购拉动需求,加上部分养殖端投苗减少,市场或将在11月之后逐步企稳。
新闻图片3243
国产水果平替崛起 进口车厘子、蓝莓、西梅价格日益亲民
中国是水果消费大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鲜瓜果消费量为61.6千克,而在10年前,这一数据为40.5千克,10年间增长超过50%。值得关注的是,如今国产水果平替化正在崛起,部分进口高端水果的市场价格正在下降。比如今年的车厘子比去年要便宜2到3成,蓝莓、西梅等过去稀罕的水果也都进入“平价时代”。进口水果跌价的主要原因还是供给关系的变化,中国市场水果消费需求强劲,海外的相关水果主要产国也纷纷投资扩产,一时间到货量大幅增长。过去车厘子属于稀罕货,不但到货价格高,拿货还得靠抢,往往一柜货刚刚到市场开柜,就被等待已久的经销商围个水泄不通。但如今智利、美国车厘子一茬接一茬,过去坐等生意上门的水果外贸商们也得经常到果行里推销一番。近期进口蓝莓价格也一直在下降,原来进口蓝莓批发价是170元到180元一箱,如今跌至60元到70元一箱。根据长期的采购经验与观察,车厘子、猕猴桃、蓝莓、西梅和火龙果等热销进口水果正在逐步被国产同类水果所替代。比如智利的车厘子11月~12月进入中国市场销售,但7~8月就是国产大樱桃的销售季节,大樱桃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以前70%依靠新西兰进口的奇异果,如今有50%左右是来自中国西南地区,比如云南和贵州的本土猕猴桃。以前70%以上靠南美洲进口的蓝莓,如今云南产的蓝莓可占50%以上。以前80%以上靠越南等地进口的火龙果,如今有90%都是本土种植。随着本土种植的扩大,部分进口水果的平替产品价格一路下降。十多年前西梅主要靠进口,一斤西梅的拿货价为40元到50元,售价自然也是水涨船高。但近年来,国产西梅品质优异且上市时间长。这也让西梅价格大幅回落,变成十几元到20多元一斤。“国产蓝莓、西梅、火龙果等新品种,口感不输给进口产品,新鲜度更高、成本更低,迅速成为市场的新热点。” 蓝莓的价格下降也很明显。在2023年之前,国产蓝莓每公斤价格高达百元以上,如今国产优质蓝莓每公斤的价格降到了百元以内,在大量上市的季节,价格下探到几十元每公斤。有消费者明显感觉到,前几年在超市里选购蓝莓,一盒几十元的进口蓝莓拿在手里,要反复掂量几下。现在不论是进口蓝莓还是国产蓝莓,售价都更亲民了。一颗本地蓝莓的成长历程,也是高价水果走向寻常百姓家的一个缩影。公开数据显示,2020-2025年间高端水果价格年均下降15%,国内本土化率已经提升至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