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1327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8.2645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173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649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5057
阿联酋迪拉姆兑人民币(AEDCNY) 1.9425
阿根廷比索兑人民币(ARSCNY) 0.0053
玻利维亚诺兑人民币(BOBCNY) 1.0303
巴西雷亚尔兑人民币(BRLCNY) 1.3029
加拿大元兑人民币(CADCNY) 5.0891
瑞士法郎兑人民币(CHFCNY) 8.881
智利比索兑人民币(CLPCNY) 0.0075
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1327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8.2645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173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649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5057
捷克克朗兑人民币(CZKCNY) 0.3394
丹麦克朗兑人民币(DKKCNY) 1.1067
印尼盾兑人民币(IDRCNY) 0.0004
印度卢比兑人民币(INRCNY) 0.0805
日元兑人民币(JPYCNY) 0.0468
韩元兑人民币(KRWCNY) 0.005
哈萨克斯坦坚戈兑人民币(KZTCNY) 0.0133
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1327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8.2645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173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649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5057
缅元兑人民币(MMKCNY) 0.0034
澳门帕塔卡兑人民币(MOPCNY) 0.8903
墨西哥比索兑人民币(MXNCNY) 0.3862
马来西亚林吉特兑人民币(MYRCNY) 1.688
挪威克朗兑人民币(NOKCNY) 0.7072
新西兰元兑人民币(NZDCNY) 4.085
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1327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8.2645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173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649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5057
巴拿马巴波亚兑人民币(PABCNY) 7.1327
秘鲁新索尔兑人民币(PENCNY) 2.0794
菲律宾比索兑人民币(PHPCNY) 0.1225
瑞典克朗兑人民币(SEKCNY) 0.7503
新加坡元兑人民币(SGDCNY) 5.4945
泰铢兑人民币(THBCNY) 0.219
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1327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8.2645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173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649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5057
土耳其里拉兑人民币(TRYCNY) 0.1706
新台币兑人民币(TWDCNY) 0.2326
乌拉圭比索兑人民币(UYUCNY) 0.1781
越南盾兑人民币(VNDCNY) 0.0003
南非兰特兑人民币(ZARCNY) 0.4118
新闻图片2361
中国前五个月从巴西进口近50万吨牛肉 均价上涨至每吨4955美元
截至五月份的一年中,美国需求的急剧增长推动了巴西牛肉出口的增长。据巴西肉类包装协会(Abrafrigo)周三(6月11日)根据联邦政府数据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今年5月份巴西牛肉的出货量达到了134.8万吨,比2024年同期增长了12.6%。肉类平均价格从每吨 4048 美元上涨到 4405 美元,这意味着 2025 年前五个月的销售收入增长了 22.5%,达到 59.41 亿美元。仅 5 月份,出口量就达到 29.609 万吨,收入达到 12.97 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 8%和 19.6%。该协会在一份声明中说:“收入增长较大是由于国际市场上巴西产品价格上涨,也反映了今年国内市场上肉牛价格上涨。” 中国继续成为巴西牛肉出口的最大目的地,但美国是购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据 Abrafrigo 称,今年1 月至 5 月,美国从巴西购买了321,820吨牛肉蛋白,大幅增长了78.7%。来自美国采购的收入更高:从2024年前五个月的5.099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同期的10.82亿美元,增长了112.4%。“该协会表示:”美国在出口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从去年的 10.5%增至今年的 18.2%。中国在巴西出口总收入中所占份额仍然很大,但已从 2024 年的 43.6% 降至 2025 年的 41.5%。今年到目前为止,中国购买了 49.752 万吨,增长了 4.5%。在此期间,收入增长了 16.6%,预计 2025 年达到 24.65 亿美元。Abrafrigo表示,今年巴西对华出口价格也反映了国内市场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截至5月份,2024年巴西肉类平均价格为每吨4440美元,而2025年则将上涨至每吨4955美元。智利是第三大进口国,今年前五个月的进口量为 4.933 万吨,同比增长 28.4%。总收入达 2.631 亿美元,同比增长 44.6%。
新闻图片2371
大西洋鲭鱼价格预计上涨20%-30% 中国市场承压
受配额削减、库存紧张及汇率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挪威出口的大西洋鲭鱼价格预计在2025至2026捕捞季上涨 20%至30%,甚至有可能超过2024年创下的历史高点。此轮涨价趋势预计将对亚洲主要进口市场,尤其是 中国市场 造成显著压力,水产品供应链和终端定价体系面临重新调整。挪威供给趋紧,全球供应链面临挑战 在6月9日挪威海产局(NSC)于首尔举办的行业论坛上,韩国汉威航运公司代表洪永硕指出, 挪威鲭鱼加工商普遍预计价格将上涨20%-30%。挪威本土出口企业也表示,由于原料供给紧张叠加挪威克朗升值,从去年每美元11.4克朗升至目前约10克朗,已对加工与出口环节构成双重挤压,导致终端报价上调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供给方面,国际海洋勘探理事会(ICES)已于2024年9月建议,将 2025年东北大西洋鲭鱼总捕捞配额下调22%至57.7万吨,2026年进一步削减的可能性亦存在。这意味着全球鲭鱼流通量将进一步收缩。此外,包括越南、中国等亚洲主要加工国的鲭鱼原料库存预计将在2024年 10月前耗尽,在新旧捕捞季之间可能出现短暂的供应空档。中国需求强劲,面临成本上行压力 近年来,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大西洋鲭鱼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数据显示, 2020至2024年间,中国大西洋鲭鱼消费量增长了35%,达到1.2万吨。其中,香煎、即烹类产品受到年轻消费群体的广泛欢迎,便利化消费趋势愈发明显。在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原料端价格大幅上涨将直接影响到中国进口商的采购成本与利润空间。分析人士指出,若未来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相关企业将不得不通过 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终端售价 或探索多元化原料来源来缓解成本压力。亚洲市场反应各异,日韩策略分化 与中国市场类似,韩国和日本也面临鲭鱼价格上行带来的挑战。韩国由于本地劳动力紧缺,正在加速将加工环节外包至越南、中国及印尼等成本较低的国家。2024年, 韩国进口挪威鲭鱼片总量已达8,500吨,冷冻鱼片和即食产品的市场占比分别达到55%和10%。日本市场则更趋于高端化,约30%-35%的零售产品为去骨、盐烤或小包装切块形式,主要通过便利店渠道进行销售,满足本地对“精致、轻便”水产品的消费需求。高价或成常态,需提前应对 综合多方信息判断, 挪威鲭鱼价格高位运行的状态可能将延续至整个2025-2026捕捞季。对于中国市场而言,在全球供给趋紧、需求持续上升的双重压力下,维持价格稳定与供应安全将成为行业重点议题。
新闻图片2369
亚洲对虾市场价格普跌 印尼大规格虾逆势上涨
最新行业数据显示,受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和反倾销税上调双重打击,亚洲主要对虾产区的价格在第24周(6月9-13日)普遍呈现下跌态势。与此同时,厄瓜多尔藻华、中国病害等区域性因素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波动。印度:供应增加致价格微降 印度安得拉邦60规格白虾价格从300卢比(3.39美元)/公斤降至290卢比。Abad Overseas董事Sheraz Anwar指出:"本周供应量季节性增长,但跌幅仅10卢比/公斤。"尽管价格疲软,面向中国和越南市场的出口商采购需求仍强劲。此外,黑虎虾收成已缓慢启动,但大规格虾预计7月才会上市。中国:病害蔓延加剧跌势 第23周中国主产区虾价全线下挫,山东60规格白虾暴跌4元至36元(5.01美元)/公斤,江苏、福建分别跌至32元和30元。随着气温升高,南方多地爆发急性肝胰腺坏死症(EHP),迫使养殖户提前出虾。尽管价格承压,当前水平下养殖仍具利润空间。厄瓜多尔:藻华迫使提前收虾 第23周短暂企稳后,厄瓜多尔虾价再度走低。20-30规格白虾价格从4.35美元/公斤降至4.30美元,30-40规格下跌0.10美元至3.45美元。当地养殖户透露,"近期Chattonella藻类爆发损害虾鳃组织,尚无有效治疗方案,只能提前收虾。"这加剧了本已供应充足的市场压力,业内人士警告价格可能进一步下跌。越南:小规格虾供应激增压价 越南60规格白虾价格从104,857越南盾(3.99美元)/公斤微降至104,000越南盾。业内人士称:"80及以上小规格虾供应持续增加,导致加工厂压价收购。"但工厂原料需求总体稳定,越南虾价仍较印度同类产品溢价约0.50美元/公斤。印尼:大规格虾逆势上涨 印尼东爪哇30规格白虾价格从78,000印尼盾(4.85美元)/公斤涨至79,000印尼盾,40规格上涨2,000印尼盾至74,000印尼盾,与亚洲其他产区跌势形成反差。泰国:下跌后市场趋稳 泰国60规格白虾价格从132.5泰铢(3.98美元)/公斤跌至130泰铢,70和80规格虾价均下滑2.5泰铢,主因美国关税优惠到期前出口活动减少。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随着7月9日美国关税政策调整期限临近,亚洲对虾出口市场可能面临更大波动。各产区需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同时加强病害防控,以应对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
新闻图片2370
挪威鳕鱼价格分化:冷冻鳕鱼连跌两周 黑线鳕供应创新高
挪威鳕鱼拍卖市场近期呈现明显分化走势。受大量非认证原料涌入影响,挪威鳕鱼拍卖价格在过去两周持续下跌,而黑线鳕供应量则创下新高。数据显示,6月初以来挪威冷冻鳕鱼均价已下跌约5挪威克朗/公斤,目前维持在72克朗/公斤以下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第23周(6月2-8日)鳕鱼交易量仅103吨,呈现"量价齐跌"态势。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市场主要交易非MSC认证产品,来自加拿大纽芬兰弗莱明角海域的FAO21产区鳕鱼成交价仅69.5克朗/公斤,大幅拉低整体均价。一位白鱼贸易商表示:"MSC认证鳕鱼价格仍稳定在78克朗/公斤以上,但如今能接受非MSC原料的买家非常有限。"尽管当前均价与去年同期持平,但分析人士认为这只是季节性供应波动的暂时现象。据悉,挪威冷冻鳕鱼离岸价仍维持在8050美元/吨的历史高位,较同规格俄罗斯产品溢价达1050美元/吨。与鳕鱼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黑线鳕的亮眼表现。第23周冷冻黑线鳕成交量高达1793吨,较前一周的1003吨大幅增长。尽管供应激增,其价格仍保持在53克朗/公斤以上,较去年同期高出近20克朗/公斤。鲜黑线鳕同样表现强劲,164吨的成交量推动价格回升至20克朗/公斤以上,同比涨幅达66%。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绿青鳕市场。第23周仅售出231吨冷冻绿青鳕,但均价飙升至31.9克朗/公斤的创纪录水平,较年初上涨14%,较去年同期暴涨80%。行业分析师指出,当前挪威海产市场呈现三大特征:一是MSC认证与非认证产品价差扩大至近10克朗/公斤;二是不同鱼种供需关系分化明显;三是尽管短期波动,白鱼类产品整体价格仍处于历史高位,反映出全球海产品原料供应持续紧缩的长期趋势。
新闻图片2352
南方罗非鱼价格分化加剧 广西涨广东跌
2025年第24周(6月9日至15日),中国南方罗非鱼主产区价格走势出现明显分化,呈现“广东跌、广西涨、海南稳”的局面。尽管美国市场订单增长对出口形成一定提振,但供应端的结构性压力仍在加剧。广西价格上涨,广东小幅回落 广西地区500-800克规格罗非鱼收购价本周上涨至8.6元/公斤,较前一周上调0.3元。该地区近期原料鱼供应偏紧,部分加工厂为抢占资源主动提高采购价。相比之下,广东同规格鱼价小幅下调0.1元,报8.4元/公斤,当地原料供应充足,市场反应平稳。海南地区价格维持在8.2元/公斤,未见波动。海南某出口企业负责人表示,美国买家下单活跃,推动工厂原料需求上升,采购量明显提升。而在广东,由于库存和鱼源较为充足,企业并未选择同步提价。集中出鱼临近 苗种供需矛盾显现 随着南方气温升高,罗非鱼进入快速生长期,养殖户陆续准备集中出鱼。行业反馈称,当前成鱼价格尚能覆盖养殖成本,但鱼苗供应紧张已成新焦点。包括广东海茂在内的多家苗种企业表示,目前订单排产紧张,部分地区甚至出现鱼苗“抢购”现象。苗源不足不仅限制了养殖规模扩张,也可能推高后续成本,影响产业链节奏。出口与产能拉锯,短期博弈持续 加工企业普遍面临出口订单回暖与原料组织难度并存的局面。一方面,美国市场采购积极性回升,刺激工厂扩大排产计划;另一方面,原料鱼及苗种资源紧张,增加了企业运营的复杂度。当前南方市场仍处于供需博弈状态,价格变动受地区差异与养殖节奏影响显著。业界呼吁,在保障当前出口任务的同时,应加大苗种研发和产能投入,缓解结构性供应瓶颈,确保产业链稳定运行。
新闻图片2351
厄瓜多尔白虾价格触底 6月或成市场拐点
经历数周的底部徘徊后,厄瓜多尔白虾价格终于露出止跌回升的苗头。6月中旬起,受多重因素影响,国际与中国市场的买卖双方都在重新评估厄虾价格走势,市场情绪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在全球范围内,厄瓜多尔白虾的主流规格价格已基本稳定。第24周(6月9日至15日),30/40规格的HOSO水冻白虾报价维持在4.60美元/公斤的水平,波动区间仅为0.10美元。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的批发市场也暂时结束了持续阴跌的行情,水冻白虾的价格出现局部小幅上涨,尤其是大规格产品存在一定溢价空间,说明库存压力有所缓解,市场对价格反弹抱有期待。来自北京和上海的进口商普遍认为价格已到“触底阶段”,并预计在6月18日湛江水博会前后,厄瓜多尔工厂将尝试推动新一轮涨价。当前中方需求相对稳定,虽然国内活虾集中上市带来阶段性竞争,但厄虾价格的持续低迷也已经引发部分厂商不愿再大幅降价,尤其在订单不急、库存可控的前提下。然而,与中国的价格僵持相比,美国市场则在经历另一番博弈。由于厄瓜多尔对白虾的对等关税税率仅为10%,远低于亚洲多国(高达46%),使得美方采购商更倾向于从厄采购,尤其在7月9日谈判截止期前,是否取消关税仍存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一些美方客户急于完成出货,而另一些则选择观望。若关税被取消,厄虾对美出口量将大幅回升,从而进一步影响全球供需格局。此外,厄瓜多尔本地养殖端也面临一定挑战。6月以来赤潮爆发,海区卡盾藻泛滥,已导致大量小规格虾被迫提前捕捞,影响了整体规格结构与上市节奏。同时,由于气温变化、养殖周期调整以及部分提前投苗策略,业内普遍预计6月份厄瓜多尔的整体产量将出现环比下滑,供需关系或因此再次收紧。多家厄瓜多尔出口厂商坦言,目前出口中国市场的价格受压严重,尤其是散装虾的压价行为已对企业造成持续压力。一家工厂表示,尽管2025年中国进口均价上涨了4%,但仍低于2023年同期15%的水平,利润空间十分有限。此外,在欧洲市场,法国和西班牙等国对白虾的需求有所增强,尤其是大规格虾正在被加价抢购,欧洲行情正在悄然形成支撑。当前,中国国产白虾也进入收获高峰,尤其江苏小棚虾集中出塘,价格一度快速下跌,形成了对白虾市场的结构性冲击。不过业内普遍认为,此类“崩盘”行情往往是阶段性的,端午节之后如无新增病害爆发,价格将逐步回稳。总体来看,尽管短期价格波动仍在持续,但厄瓜多尔白虾市场已经出现了“下有底、上有顶”的运行格局。全球多地的需求与供给错位正使得价格缓慢回升,6月或成为全行业的关键拐点。至于能否真正实现反弹,还要看天气、关税和消费三方如何演绎。
新闻图片2345
螺旋蝇假警报致美国活牛期货价格下跌2%
美国当局正在调查一份伪造的新闻稿,该稿件谎报在密苏里州检测到螺旋蝇。这一错误信息导致活牛价格下跌 2%。美国农业部( USDA )报告称,密苏里州当局正在调查虚假新闻稿的传播,该稿件错误地声称在美国境内发现牛螺旋蝇( GBG )。此信息引发牛期货合约大规模抛售。错误信息导致市场下跌 该虚假新闻通过该州西北部一家广播电台传播,并立即引发市场反应:活牛期货价格下跌近 2%,同时单日交易量较前一周增长 77%。信息随后被撤下,但对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CME )的影响已被记录在案。州级和联邦当局调查恶意意图 据密苏里州农业部称,州公路巡警农村犯罪调查组、畜牧农场保护专案组及州检察长办公室正在调查此案。当局试图确定是否有人蓄意制造农业市场恐慌。与此同时,牧场主组织 R-CALF USA 要求期货市场监管机构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 CFTC )介入。截至目前, CFTC 尚未置评,交易所运营商芝商所集团( CME Group )亦拒绝评论。美国警惕寄生虫在墨西哥出现 自 2024 年 11 月墨西哥确认出现牛螺旋蝇以来,美国当局与生产商及卫生机构持续保持主动监测,防止其通过南部边境传入。作为预防措施,上月美国已暂停从墨西哥进口活牛,因该害虫构成高风险。若未能及时发现该寄生虫,可导致感染动物发生蝇蛆病、造成死亡,并对当地畜牧业造成严重损害。
新闻图片2356
蓝莓价格跳水至历史最低 私募资本抢滩云南“时差红利”市场
近几年, 蓝莓在我国市场上的价格呈下降趋势。市场调查显示,今年蓝莓价格持续跳水。进入 6 月,北方蓝莓大量上市,蓝莓市场价格大幅下跌。北京新发地市场 最新消息显示, 今年蓝莓价格从 62 元 / 斤骤降至 26.5 元 / 斤。批发商表示,今年蓝莓价格是十几年来最便宜的一年。曾经售价高达每公斤 320 元、有着 “ 贵族水果 ” 之称的蓝莓,如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 “ 零食标配 ”。业内人士表示,在 “ 零食化 ” 的推动下,我国蓝莓产业将加速向精深加工升级。从 “ 季抛果 ” 到 “ 全年销 ” 蓝莓走向深加工 今年 4 月以来,国产蓝莓大规模上市,蓝莓价格普遍下降。10 元左右一盒( 125 克)的蓝莓越来越常见。在山东青岛,大果蓝莓的市场价普遍在每斤 40-50 元;在广东广州的多家水果专卖店中, 125 克的盒装蓝莓售价在 10-15 元之间浮动,最便宜的 9.9 元就能买到一盒,折合每斤 40-60 元;在北京的部分连锁超市中, 125 克的盒装云南蓝莓售价已跌破 10 元。业内人士表示, 2012 年前后,我国的一些企业开始将海外的蓝莓引入市场。2012-2019 年期间,蓝莓在我国市场上的售价曾涨至每公斤 320 元。自 2020 年起,蓝莓的价格开始逐年下跌,从最高的每公斤 200 多元降至如今的 100 元左右。蓝莓价格持续跳水,与近年来我国蓝莓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密切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2015 年,我国已有超过 20 个省市区开展蓝莓种植,总面积约 45 万亩,产量约 2.5 万吨。2020 年,我国的蓝莓种植面积和总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种植面积达 99.62 万亩,产量达 34.72 万吨。截至 2024 年,我国蓝莓种植面积已超过 140 万亩,总产量 70 万吨,位居世界第一。除了种植面积的扩大,我国蓝莓产量的提高也得益于种植模式的优化以及品种的更新换代。近年来, 我国从国外引进了 L11、 L25、 F6 等多个优良蓝莓品种,并自主培育出了绿宝石、薄雾等多个适应国内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的新品种。随着蓝莓价格的持续跳水,以年轻人为主的消费群体开始将蓝莓当作休闲零食食用。业内人士表示,除种植面积和单产提高所带来的价格下降外,从食用角度来看,蓝莓富含花青素,具有较强的健康属性,食用时不用剥皮、吐籽,相对方便,契合了当下消费者健康化、便捷化的零食需求;从供应角度来看,我国的蓝莓产区分布较广,各产区的鲜果上市时间不同,蓝莓鲜果已基本实现了全年供应。这些因素为蓝莓的 “零食化”提供了重要助力。私募基金抢滩蓝莓 “时差红利” 面对蓝莓鲜果价格下降的现状及 “零食化”趋势,业内人士建议,各蓝莓产区应避免鲜果扎堆上市,可通过合理搭配不同熟期的品种、利用立体气候进行差异化种植等方式,实现鲜果错峰、分批上市;同时持续提升栽培技术,提高单产和品质,增强产品竞争力。利用蓝莓时差,避免扎堆,这给私募基金进入蓝莓市场提供了机遇,也促使私募基金纷纷抢抓蓝莓 “时差红利”。云南低纬高原气候赋予了蓝莓种植不可复制的优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糖分积累更佳,果实品质优异;冬季温和,无霜期长,可实现早熟品种提前上市;立体气候分布,不同海拔区域可错峰采收,延长供应期。每年 11 月,当国内大部分蓝莓产区尚在严冬,云南蓝莓已抢先上市,填补市场空白。凭借独特的气候条件、政策支持和不断升级的种植技术,云南正吸引国内外资本加速布局蓝莓产业,成为全球蓝莓供应链上的关键一环。据报道, 由浙江澄瑞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在云南 直投的蓝莓项目 目前正在 进一步扩大产能。该公司是 2023 年 11 月云南首个直接由私募基金直接设立的农业项目,以工业化思维做农业,以高标准设施生产高品质蓝莓。通过科技赋能,该公司蓝莓基地在消费需求和种植规模同步增长的 “蓝莓热”中崭露头角,实现了 蓝莓错峰上市—— 11 月挂果,次年 4 月完成采摘,成功避开 5 月底进口蓝莓上市高峰。蓝莓品质以‘香脆甜’著称,主要销往北京、上海、杭州的高端市场,批发价比市场均价高出 30 至 50 元每公斤,终端消费市场每 125 克盒装售价在 35 至 70 元。除了抢时差红利外, 蓝莓的 “ 零食化 ” 促使产业链不断延伸,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实现三产融合,成为蓝莓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我国多地正以此推动蓝莓产业的发展。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近年来着力延伸蓝莓产业链,将蓝莓与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推动蓝莓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等协同发展。并与企业共同研发出高花色苷蓝莓汁、蓝莓白兰地等一系列精深加工产品。2024 年,怀宁县蓝莓种植面积 9.5 万亩,蓝莓产业产值达 85 亿元。今年,该县蓝莓深加工能力将达到 10 万吨,蓝莓产业年产值有望突破 100 亿元。此外, 山东省青岛市、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等等纷纷布局蓝莓深加工产业,建设了配备冻干、真空脱水果干、果酱、果粉、果点生产线及包装生产线的果蔬深加工产业园,重点进行蓝莓的深加工。业内人士表示,未来,更多蓝莓产区及相关企业将在产业链延伸方面发力。在零食健康化潮流的推动下,蓝莓果干、蓝莓冻干、蓝莓果汁等精深加工产品将不断推出,产业发展前景可期。
中国海关进口信息
中国海关进口情况
进口量(万吨)
进口额(亿元)
均价(元/公斤)
2025年4月 最新进口情况
总进口量(万吨)
9.01
环比变化: -7.31%
总进口额(亿元)
32.08
环比变化: -6.88%
进口均价(元/公斤)
35.61
环比变化: 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