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榴莲“开裂”“未熟”争议殃及运输商 货车被扣边境数月之久
越南榴莲对华出口如火如荼,清水国际边境口岸运输榴莲的集装箱卡车川流不息。原本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却有不少运输货车遭遇被扣留索赔的困境。据越南媒体报道,在清水国际口岸,有数十辆越南货车被扣留在边境数周乃至数月之久。这些车辆的主人并非货主也非贸易商,仅仅是提供运输服务的物流公司和司机,却被迫承担本不该由他们负责的贸易纠纷后果。一位名为Nguyễn Tô Bảo的司机诉苦称,8月初,他收到一份令人窒息的索赔通知,其驾驶的集装箱货车在交付1065箱榴莲后,被对方以"果壳开裂、品相不符"为由被扣留在中国云南天保口岸。据了解,这批榴莲实际货主是越南平顺省某种植基地,报关则由宣光省T.D.贸易公司代办。尽管运输合同明确规定司机无需承担货品质量责任,但中国收货方仍扣留的车辆,并要求越方赔偿后才肯放行。同样的噩梦出现在司机Chính身上,由他运送的1136箱榴莲因其中“部分未成熟”被扣留车辆,负责协调的中介公司竟要求支付5亿越南盾(约13.67万元人民币)"赎车费"。这导致他不仅损失掉8200万越南盾运费,每天还需额外支付车辆滞留费。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两批问题榴莲均产自平顺省汉南县(现属林同省)种植基地,经宣光省清水市T.D.公司转运。业内人士称,这种"货主隐身-中介操作-运输担责"的模式,暴露出越南农产品出口链条的致命缺陷:当贸易纠纷发生时,没有议价能力的运输方反倒成为了受害者。越南清水边防站副站长陈越中表示,越方已七次致函中国边防检查站,建议为车辆创造返程或暂存条件,目前得到的回复是需"核实进口商投诉",导致协调陷入僵局。越方每日跟进案件,已上报省级指挥部和口岸管委会,但中介公司消极应对,使得问题雪上加霜。据悉,上述并非孤立事件。越南物流协会统计显示,2025年类似纠纷已达17起,累计损失超800亿越南盾。由于越南运输合同普遍缺失质量争议条款,一旦发生商业纠纷,负责运输的车辆只能被迫承担后果。针对此事,越南有关部门已主动联系并提出解决方案,但相关企业之间,特别是企业对接方面的协调不畅,导致问题一再拖延。越南工贸部官员在内部会议中强调,运输商不该成为贸易博弈的“牺牲品”,必须通过制度设计,让该承担责任的人真正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