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中国商务部宣布中国对欧盟猪肉征收15.6%至62.4%的保证金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西班牙虽未获得豁免,但多数肉企适用税率仅为20%,远低于欧盟平均水平。中国政府将此作为对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关税的回应,并以反倾销调查为法律依据,指控欧盟通过出口损害中国养猪业,声称设定的关税税率"审慎且适度"。
西班牙猪业生产者协会(Anprogapor)主任米格尔·安赫尔·伊格拉表示:"我们担心在途集装箱抵达中国时将被直接征收保证金。该协会担忧出口减少,但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评估对物流链的影响。伊格拉指出:"首先要识别在途集装箱,因为我们担心货物到港时将直接被征税。"尽管行业持谨慎态度且协会呼吁等待"三到四周"再制定具体应对策略,但各方仍对可能出现的量价齐跌表示忧虑。伊格拉强调:"当前重点是在机构层面重建与中方关系并提升价格体系。" 根据西班牙外贸数据平台DataComex统计,2025年上半年西班牙对华猪肉及制品出口总量达11,120.2吨,同比增长17.6%。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五年对华猪肉销售历经多次暴跌:2023年上半年至2024年上半年同比下降42.6%,2021年上半年至2022年上半年骤降81.1%。尽管近期有所回升,但仍未恢复至中国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后最高峰值,去年增长仅缓解了近三年下跌趋势。
伊格拉遗憾地表示:"所有西班牙对华猪肉产品都将受20%关税影响",并指出相关企业"怀疑该增幅不会转嫁给中国进口商和消费者,而是直接由生产商承担"。中国商务部声明称,调查产品涵盖"生猪屠宰加工所得"的所有新鲜、冷藏冷冻肉类、脂肪、猪油、熏制、腌制加工品及可回收废料。措施已生效,根据中方规定,进口商在进口欧盟原产猪肉及副产品时需向中国海关支付相应保证金。
颇具“讽刺”的是,西班牙白猪跨专业组织(Interporc)刚于今年7月与中国签署新出口协议,以"基于质量、生物安全、动物福利和经济-社会-环境三重可持续性,增强国际对西班牙生产模式的信心"。该协议被行业视为"重大利好消息",不仅维持出口流量,还扩大输华准入产品范围(如此前未包含的猪肚)及火腿等高价值产品。Interporc强调:"该协议惠及整个猪肉行业,我们的标准是全球最高的。为所有希望扩大出口业务的企业提供机遇——无论是已进入中国市场还是新入市者。" 这并非中西唯一协议。今年4月西班牙政府已与中方签署七项贸易协议促进猪肉等食品销售。此前,Grupo Jorge首席执行官塞尔吉奥·桑佩尔曾随首相佩德罗·桑切斯率商界代表团访华,试图在欧盟与中国贸易紧张背景下寻求谈判解决方案。
西班牙肉类行业协会(Anice)对中国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表示遗憾,称"未预料到此结果,绝非好消息"。Interporc雇主协会同样表示,虽尊重中方反倾销调查程序,但该措施非最终决定。
萨拉戈萨多式联运码头(tmZ)总经理拉蒙·阿德指出,20%税率或成西班牙相对欧盟的竞争优势,"正如美国苜蓿关税事件中西班牙获得的机遇"。
西班牙出口投资俱乐部亚太工作区协调员拉蒙·加斯科恩则抓住中西贸易关系这根稻草:"优势在于62.4%的通用税率会根据中国与出口企业及原产国的关系差异化实施","西班牙凭借与中国的良好关系处于优势地位"。加斯科恩强调:"中国需要进口各类猪肉产品,相信最终将通过谈判协议减轻关税影响。" 尽管存在这些积极因素,行业对出口和物流链影响仍普遍悲观。肉类行业组织指出,2025年上半年对华猪肉及副产品出口刚开始收复失地(1-6月出口27.98万吨,价值5.705亿欧元,同比增长13.9%),仍需观察关税对西班牙出口的具体影响及欧盟委员会在世贸组织框架下的回应。
面对中方公告,欧盟委员会迅速宣布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欧盟生产商和行业利益。欧盟贸易发言人奥洛夫·吉尔在布鲁塞尔记者会上质疑中国的反倾销措施是否符合世贸规则,指出其依据"可疑指控"和"不足证据","甚至不符合启动调查的世贸规则"。欧盟虽未展现积极反制计划,但强调始终与对华出口商及各成员国政府"充分合作"跟进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