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零售市场正经历一场悄然的供应链变革。据行业消息人士透露,德国零售巨头阿尔迪南北集团(Aldi Nord和Aldi Sud)以及雷弗集团(Rewe Group)已开始调整采购策略,将部分狭鳕供应从俄罗斯和美国的单冻产品转向中国的二次冷冻产品。这一转变预计将持续至2026年6月,反映出全球海产品贸易格局的新变化。
市场数据显示,这一调整正值俄美单冻去刺狭鳕(PBO)价格持续走高之际。B季产品价格已出现小幅上涨,且预计将继续攀升。与此同时,俄罗斯去头去脏(H&G)狭鳕原料价格也保持高位,中国工厂若想盈利,中国全规格鱼片的离岸价(FOB)需达到 3000-3050 美元 / 吨。这一离岸价对应的欧洲到岸价为 3200-3250 美元 / 吨。加上俄罗斯被排除在欧盟自主关税配额(ATQ)之外后适用的13.7%关税,最终价格已与美国B季PBO主力合约价格相当。
一位供应商表示:"这主要是出于维持终端售价稳定的压力"。据其透露,部分产品的转换比例可能高达三分之二。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家零售商此前几乎完全依赖单冻狭鳕产品,此次转向二次冻产品标志着其采购策略的重大调整。
然而,这一转变也伴随着新的挑战。消息人士指出,中国国内市场对俄罗斯H&G狭鳕原料的激烈竞争,可能导致未来12个月内二次冻鱼块价格进一步上涨。"说实话,我对这个转向感到意外,"该消息人士补充道。
欧盟市场的不确定性也为供应链带来额外风险。欧盟委员会对控制俄罗斯约10%狭鳕配额的Norebo控股实施制裁后,5月1日后基于该公司原料的二次冻产品进口面临法律风险。即便原料是在制裁前采购的,其合法性仍存在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