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01 年以来,日本当地海鲜需求已减半, 2023 财年人均消费量降至 21.4 公斤,为此,该行业正日益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水产养殖和严格的质量管控是推动这一扩张的主要途径。
这一趋势的典型例证便是河豚 (fugu) 在海外日益走俏。新加坡的日本 “ 玄品 ” 餐厅里,当地食客正享用着以山口县下关市直供河豚制作的多道式套餐,包括河豚刺身与河豚火锅。
自 2022 年起,新加坡放宽了对养殖河豚及其全部可食用部位的进口限制,如今该餐厅的顾客中,新加坡人占比已达 60%-70% 。
玄品运营方关门海公司 (Kanmonkai Co.) 与河豚供应商吉田水产公司 (Yoshida Suisan Co.) 均认为新加坡市场 “ 潜力巨大 ” ,但欧盟、英国、越南等地均明令禁止河豚流通。
除河豚外,鰤鱼 (buri) 产业同样在出口领域取得显著成功,尽管前景乐观,但各企业也敏锐意识到全球挑战的严峻性。
美国 Wildtype 公司细胞基三文鱼上市 来自 SeafoodMedia 消息, Wildtype 公司培育的细胞养殖三文鱼现已在美国餐厅亮相。
这也是美国首款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批准的同类海产品,波特兰的海地风味餐厅 Kann 已将其纳入特色晚餐菜单。
该三文鱼产品并非来自阿拉斯加的野生捕捞,也非产自智利的养殖场,而是由旧金山一家前微型酿酒厂的水箱中细胞培育的产品。
尽管 Wildtype 公司声称可根据消费者反馈对鱼肉的风味、颜色和形状进行精准调整,但融资仍是其面临的一大挑战。
尤其是在当下,消费者对替代蛋白质的兴趣增长陷入停滞,且美国多个州已出台禁令,禁止销售细胞培养肉和海鲜产品,这无疑让融资之路更加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