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市场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七个月,俄罗斯从中国进口的鱼类及海产品显著增长,进口量同比增加25%,达 5.7万吨;进口额同比增长15%,达 2.37亿美元。这一趋势凸显了中国在俄罗斯水产供应链中的核心角色,也反映出国际制裁背景下的市场重塑。
鲭鱼、鳟鱼进口大幅增长 从品类来看,冷冻鲭鱼和冷冻鳟鱼的增长最为突出。冷冻鲭鱼进口量翻了一番以上,达到1.4万吨,进口额1,900万美元。这一增长主要受益于俄罗斯本国2024年鲭鱼捕捞量下滑,中国迅速填补了供应缺口。
冷冻鳟鱼进口则呈现更强劲的增长,同比增长2.2倍,进口量达4,000吨,价值3,500万美元。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俄罗斯国内对“三文鱼类鱼种”消费需求提升,加上土耳其这一传统供应国出口减少,中国成为弥补缺口的重要来源。
与此同时,冷冻秋刀鱼(Saury)的进口量也大幅上升,同比增长45%,达7,500吨,进口额1,300万美元,同比增幅高达85%。这表明俄罗斯市场对中小型远洋鱼类的需求依旧旺盛。
不过,并非所有品类都保持上涨态势。油炸鳗鱼片进口下降20%,显示市场可能出现饱和;干鱿鱼进口则下降30%,尽管价格有所上涨,需求仍显疲软。
中国的关键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俄罗斯自身是全球重要的水产出口国,但进口端却越来越依赖中国。由于乌克兰战争爆发后西方国家的制裁,俄罗斯水产贸易格局被迫调整。中国不仅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海产品(如鲑鱼、蟹、狭鳕、鱼糜、沙丁鱼等)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同时也扮演着俄罗斯市场进口的“加工与再出口中心”。
许多来自全球的水产品先在中国完成分割、腌制、包装等再加工,再出口到俄罗斯,以保证市场供应的多样性与价格稳定性。特别是在俄罗斯国内捕捞量下降的品类上,中国进口已成为不可替代的补充。
业内专家指出,俄罗斯与中国的水产贸易关系正呈现“双向互补”的特征: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大量远东捕捞的原料鱼,而中国则向俄罗斯反向供应加工后成品。这种结构不仅增强了双边贸易的粘性,也为俄罗斯在国际市场受限的情况下,提供了一条稳健的供应与销售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