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World Beef Report报道,2025年截至目前,阿根廷的牛副产品及牛肉制品出口总额已达到1.241亿美元。
仅在2025年7月,牛副产品及牛肉制品出口量约为9,300吨,出口总值2,060万美元。阿根廷牛肉出口商协会(ABC)表示,这类产品的平均出口价格略高于每吨2,200美元,其中牛舌等高端部位价格最高,达到每吨3,760美元以上。
2025年至今,阿根廷该类产品累计出口约67,200吨,出口总值约1.241亿美元。
在巴西马托格罗索州经营牛肉生产和出口业务的Ramaxgroup(SIF411厂的运营者)将接管位于圣保罗州Presidente Prudente的Bon-Mart屠宰场(SIF2121厂)的运营。
Ramax group计划使SIF2121厂更多地面向国外市场,同时将集团在圣保罗内陆地区的收入增加70%以上。预计到2025年,SIF2121厂的营收将达到12亿雷亚尔,主要面向中国出口牛肉分割品。
据两家公司称,双方的合作模式是联合运营,SIF2121厂将保留部分收入并继续负责屠宰场的管理。
SIF2121厂具有对华出口资质,但至今该公司管理层仍将重点放在向国内市场销售带骨肉上。在2024年迄今为止7亿雷亚尔的收入中,仅有10%来自出口。Ramax集团希望将这一比例提高到60%到80%之间,并计划从1月份开始将每日数量屠宰初步保持在500头。该集团首席执行官盖亚Magno Gaia表示,明年的目标是每月出口装运2,700吨去骨牛肉。
Ramax集团预计投资2,000万雷亚尔用于工厂的运营和性能改进和改造,完善速冻等设施的生产配套,使日屠宰能力和剔骨加工能力分别达到780头、600头。
据他介绍,该集团预计在2025年第一季度具备对美出口能力。除中国外,该公司已获得对智利和欧盟国家出口资质。
为了在JBS、Minerva和Marfrig等巨头主导的行业中竞争,Ramax集团押注于与中国终端消费者的直接联系,包括使用平台(青岛飞熊领鲜科技有限公司的产业互联网平台等)向中国餐馆和酒店“数字分销”肉类。
盖亚介绍说,该工具的工作原理就像“肉类的亚马逊或阿里巴巴”。美国也计划采用这种模式。据他介绍,除了加强金融和经济实力外,该战略还有助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巩固中小企业的品牌。
他预测:“我们将能够将Bon-Mart生产的牛肉放在他们以前从未去过的地方,直接与餐厅相连,而不是在港口”。占地27万平方米的SIF2121厂生产的牛肉将使用Ramax品牌。
他说:“这是一个制度问题,而不仅仅是价值问题。即使在一些国家即使遇到低消费时期,品牌产品也会更有弹性,需求也会持续。”事实上,该模式已被Ramax集团自2022年以来一直运营的SIF411厂的出口产品所采用。
根据盖亚的说法,中小公司像大型肉类加工商那样创建销售体系是“不可想象的”,包括在国外设立办事处。他说,与数字平台的合作是一种“创造性和创新的方式”,可以取代这种成本,只需点击一下即可为客户服务。“这就是我们在丛林中生存的方式。”
盖亚的计划是寻找更多的中小型屠宰场来进驻这个平台,并扩大对中国、美国、欧洲和智利的出货量。Ramax集团也是一家贸易公司,除了在巴拉圭、阿根廷和乌拉圭开展业务外,还从巴西全国至少12家公司购买和出口肉类。
该集团同时计划在行动中加入其他肉类,如家禽、鱼类和猪肉等。
2024年,Ramax集团的营收预计将达到20亿雷亚尔,是2018年的十倍。预计全年将出口4万吨牛肉,其中85%销往中国。通过与Bon-Mart的合作,明年的收入将有望达到32亿雷亚尔。
除了屠宰活牛外,Ramax集团在胡亚拉(MT)还有一个饲养场,每年可容纳3.5万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