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最新报道,巴西农业部长卡洛斯·法瓦罗周一(4日)表示,巴西正在与欧盟和中国敲定谈判(finalizing negotiations),以恢复向这些重要进口市场出口鸡肉。
他还表示,在巴西与其贸易伙伴解决了今年早些时候一家商业养殖场发生的禽流感病例相关问题(现已解决)后,智利已准备好恢复从巴西进口鸡肉。
"智利已准备恢复(进口),我们与欧盟和中国的谈判正处于最后阶段(in the last negotiations)," 法瓦罗在发展、工业和贸易部对记者表示。
曾经在国内肉类生产和出口领域雄心勃勃的俄罗斯禽业,如今正面临盈利能力急剧下滑的危机。越来越多的生产商陷入亏损,不仅引发俄罗斯国内的担忧,也令全球贸易分析师、农业投资者和食品安全专家密切关注。
造成利润骤降的首要原因是成本的飙升。饲料成本占据总成本的60-70%,而由于物流、燃料和化肥短缺,饲料价格同比上涨超过40%。运输燃料成本因制裁和供应中断上涨了22%,加工厂的电费也因能源市场的波动大幅攀升。
内需同样疲软。2025年初,俄罗斯通胀率高达12%,严重削弱了居民的购买力。即便作为“经济型肉类”,禽肉的需求也受到了明显抑制。
出口方面更是雪上加霜。西方的制裁切断了俄罗斯禽肉进入利润较高的欧洲和中东市场的渠道。俄罗斯还被排除在国际展会和认证体系之外,跨境交易因银行限制受到阻碍。同时,国外因禽流感实施的进口限制,以及俄罗斯国内疫情的爆发,进一步减少了海外需求。
在国内市场上,人均禽肉消费量已达到约34公斤/年,增长空间有限。过去生产商过度扩张产能,寄望于出口增长,但出口未如预期,导致国内市场出现严重供过于求。冷库爆满,生产商不得不亏本抛售。
政策环境也存在很大矛盾。虽然政府为禽业提供了贷款、税收减免和直接补贴等支持,但与此同时又实施零售限价、出口配额、延迟支付补贴和增加合规负担等政策,反而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难度,使生产商难以进行有效的长期规划。
这场危机对中小企业造成了沉重打击。缺乏政治影响力、出口许可且债务沉重的中小农场首当其冲,濒临倒闭。禽业公司破产率同比增长12%,小型屠宰场和饲料厂的倒闭速度加快,卡卢加州、罗斯托夫州等地已出现典型案例。
作为农村地区的主要雇主,禽业的裁员或减班现象普遍,自2024年中期以来已流失超18,000个岗位。欠薪和无薪休假现象增多,地方税收减少,公共服务质量下降,这一连串问题也带来了新的政治风险。
俄罗斯在全球市场的退出则为其他国家创造了新的机会。巴西和土耳其迅速抢占中东市场份额,欧盟增加了对中亚的出口,泰国也进入了原本由俄罗斯主导的市场。俄罗斯供应的“不可靠性”正促使全球买家重新调整长期采购策略,以分散风险和保障供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