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5年第31周(7月28日至8月3日),全球南美白虾养殖端价格继续上涨,已连续五周维持涨势。受疾病爆发、季节性因素、贸易政策变化等多重影响,各大主产区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价格上调。其中,中国江苏产区表现最为强劲,单周价格涨幅高达12.5%;印度和厄瓜多尔则因白斑病蔓延导致抢收潮,价格持续走强;越南、泰国、印尼等国也在市场变化中重新调整策略。
疾病与天气夹击,厄瓜多尔价格持续上扬 作为全球最大白虾出口国,厄瓜多尔在第31周继续受到养殖病害与气候干扰的双重打击。主要产区出现白斑病爆发,加之低温抑制虾生长速度,导致虾源紧张。
据业内人士透露,大规格白虾供应尤为紧张。30/40规格上涨1.2%,20/30规格上涨1.0%。尽管市场需求稳定,但不断上升的原料成本已对当地加工厂构成压力。一位出口商坦言:“很多工厂虽然报出较高价格,但最终成交价仍然低于报价。随着原料涨价趋势持续,下轮销售价格可能还会继续上调。” 值得注意的是,阿根廷红虾供应紧张,使得中国买家正在逐步转向厄瓜多尔白虾作为替代蛋白,进一步刺激了需求。但面对厄虾持续走高的报价,中国市场已表现出“明显的抵触情绪”。
印度白斑病蔓延,抢收推高原料价 印度安得拉邦作为该国最主要的虾产区,本周各规格虾价上涨1.1%-2.0%。因白斑病(WSSV)迅速传播,许多养殖户不得不提前收虾,从而造成阶段性供应短缺。
当地业内人士表示,60-70规格特别紧缺,出口商几乎每两天就调价一次,100头规格单价已冲至270印度卢比/公斤,有望逼近300卢比的历史高点。印度正处于夏季收尾阶段,原料紧张加上关税谈判仍无定论,使市场呈现出“谨慎看涨”的趋势。
中国温棚收尾期,江苏虾价暴涨12.5% 中国虾价本周普遍走强,五大主产区中有四地上涨,涨幅最显著的是江苏,60头规格均价上涨CNY4/kg,涨幅达12.5%。由于温棚生产周期进入收尾期,大量产地完成集中出塘,现货库存下降。
广东、山东、福建等地也录得2.7%-6.7%的涨幅,反映出整体供应收紧。但广西因局部疾病影响,价格下滑2.6%。
尽管价格上涨,但业内表示,目前价格水平仍不足以刺激大规模投苗,尤其在高温与台风频发的背景下,许多养殖户对于七八月份的投苗仍持观望态度。
越南、泰国稳步上涨,印尼价格仍未止跌 越南市场持续走强,大规格虾源稀缺推动加工厂竞价收购。加工端提高采购价以稳定订单,养殖端价格也同步上涨。
泰国方面,在与美国恢复贸易谈判后,市场情绪好转,本周60-80规格普遍上涨1.8%-1.9%。虽然泰国目前仍面临36%美方关税压力,但彭博社消息称双方有望达成减税协议。
印尼则在7月15日与美方达成协议,将原本预定的32%关税调低至19%。尽管关税利空解除,但由于其对美国市场高度依赖,出口占比高达63%,此前价格仍呈下行趋势。
全球市场重回供需博弈核心,价格或仍有上行空间 根据Undercurrent数据,60头规格的全球价格指数已达$3.74/kg,较前一周上涨$0.03/kg,较去年同期上涨11%。尽管价格上行,但市场对于后续走势仍存在不确定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产区供给压力加剧:厄瓜多尔、印度、中国多地因病害或季节性因素减产,现货持续紧缺; · 贸易政策仍具不确定性:印度与美方尚未达成协议,可能面临高关税,影响出口节奏; · 市场消费心理变化:尤其是中国买家,对高价虾源表现出更强的议价行为; · 新一轮投苗尚未全面展开:夏季高温及极端天气抑制投苗积极性,未来供应可能偏紧。
总体来看,当前全球虾价呈现阶段性强势,涨势背后是供给收缩而非需求大增所致。未来虾价是否进一步上行,还需关注病害发展、季节更替与国际贸易新动向的三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