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罗非鱼产业陷入"价量齐跌"的困境。行业数据显示,第29周(7月14-20日)华南主产区塘头价延续跌势,500-800克规格罗非鱼广东、海南地区收购价跌至7.8元/公斤,周环比下降0.2元;广西地区跌幅达0.3元/公斤,现报7.9元/公斤,创下自4月美国加征关税以来的最低水平。
广东茂名养殖户表示:"现在养一塘鱼就要亏一塘钱。当前价格已跌破成本线,而更严格的环保新规正在加重经营负担。"据了解,今年起广东、海南要求所有出口备案养殖场必须配备污水处理设施,并实施排水指标动态监测,总悬浮物、总磷等多项环保参数不达标将面临处罚。
某大型加工企业采购负责人透露:"环保设备投入动辄数十万元,但出口订单持续萎缩,很多养殖户陷入两难。"虽然合规养殖户能获得约0.3元/公斤的收购溢价,但在当前行情下仍难覆盖新增成本。
作为中国罗非鱼最大出口市场,美国需求萎靡成为价格下跌的主因。数据显示,第28周中国产冷冻罗非鱼片美国报价维持在5-7盎司含冰3.20-3.40美元/磅、7-9盎司无添加3.60-3.80美元/磅的区间。受55%复合关税影响,进口商采购意愿持续低迷。
"往年此时都在备战圣诞节订单,现在生产线开工率不足六成。"湛江某出口企业负责人表示,7月以来美国订单量同比减少四成,部分工厂已采取轮休减产措施。尽管墨西哥、科特迪瓦等新兴市场有所增长,但难以弥补美国市场的缺口。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当前困境暴露了中国罗非鱼产业的多重挑战:一方面需要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另一方面要完成绿色养殖转型。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专家建议,养殖户可考虑转向内销市场或混养模式以分散风险,同时行业亟需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摆脱对低价出口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