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圭牧农渔业部(MGAP)动物卫生司司长本周一宣布,“育肥阉牛的出口许可证被暂停发放。” 在致国际贸易管理部门的函件中,要求“通报活畜出口商此决定”,并表示许可证签发何时恢复将另行通知。
犊牛、青年母牛、母牛和奶牛出口许可证的签发暂时未受影响。牧农渔业部长阿尔弗雷多·弗拉蒂(Alfredo Fratti)强调,该措施仅限制育肥阉牛(steers)的出口装运,适用范围不涵盖其他类别。
考虑到在当前活牛市场中,优质育肥阉牛供应紧张,离岸价每公斤超过了5美元,牛肉加工行业对此已难堪重负。
据牧农渔业部数据,今年1月至3月期间,乌拉圭出口的活牛中有40%申报为此类别,约1.8万头出口至土耳其。
同样作为参考,上周该国共屠宰了19,735头阉公牛,占屠宰总量41,166头牛的48%。
乌拉圭国家肉类协会(INAC)截至5月的数据显示,今年出口的2岁以上活牛占比显著上升,占总量的27.5%,而去年为11%,2023年为9%,但未指明其中多少属于“育肥阉牛”类别: 根据INAC的数据,该27.5%的比例相当于在1月至5月期间出口的116,864头牛中,约有32,140头为2岁以上的牛。如果它们均为阉牛——亦可能包括2岁以上的妊娠青年母牛——其数量相当于略低于两周的平均屠宰量。
· 养殖端抗议此项决定 乌拉圭农牧协会(ARU)主席费伯(Ferber)表示,这种情况“至少显示出政策透明度不足”。费伯在Radio Rural电台的《100% Mercados》节目中表示,“暂停”期限未具体说明——是一周还是本届政府任期剩余时间——且做出“限制特定产品市场准入”这一决定的理由亦未阐明。
他批评了该信息的发布方式以及市场参与者通过非正式渠道获知此事的情况,并提出质疑:一方面倡导畜牧业发展,另一方面却限制市场渠道。
对于可能因该措施对育肥牛价格产生下行压力而受益的肉类加工业,他表示“政府未能通过调整能源价格或达成工资协议等举措来提升该行业的竞争力,亦未降低其运营成本”,而是“对活牛市场实施了行政干预”。
但无论如何,该项政府决定的做出,将对今年以来连续上涨的乌拉圭活牛价格形成一定的抑制,对于乌拉圭牛肉加工行业出口竞争力的恢复带来积极的影响。
巴西农业咨询机构市场日报显示,由于屠宰厂降低了育肥牛的采购报价,加之未参与市场交易的企业普遍看空市场,本周一(14日),“中国牛”带领圣保罗活牛现货市场整体走低。该类别活牛单日下跌4雷亚尔,普通肥公牛下跌3雷亚尔,分别报收于310雷亚尔/阿罗巴和305雷亚尔/阿罗巴;育肥母牛和小母牛价格维持不变,仍分别报278雷亚尔/阿罗巴和293雷亚尔/阿罗巴。
面对美国宣布对巴西所有产品征收50%关税所引发的不确定性,肉类加工企业的谨慎态度加剧。
另一家咨询机构Agrifatto分析师同样认为,与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僵局已直接冲击了巴西国内活牛市场。
“美国宣布新关税后,出口型屠宰企业已暂停采购,”该咨询公司在提及涉及整批育肥牛的交易时表示。
Agrifatto分析师团队评估认为,巴西政府应对此国际纠纷采取谨慎立场。
“高度依赖外贸的巴西,若与世界最大经济体陷入长期冲突将毫无回旋余地,因其可能面临被澳大利亚、阿根廷和乌拉圭夺取竞争力的风险,”分析师指出,并列举了全球牛肉市场中的部分竞争对手。
该咨询公司表示,当务之急是采取务实态度、强化外交手段,并聚焦于在8月1日(美国关税预定生效日期)前解决争端。
“巴西的回应必须优先保障就业岗位、市场份额及宏观经济稳定,”Agrifatto强调,并补充道:“这不仅是一场贸易争端,更攸关地缘政治成熟度及国家在日益两极化的全球环境中维护其战略利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