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似乎有些不协调:当澳大利亚红肉加工业仍在为工厂劳动力短缺而挣扎时,附近的新西兰行业却因牛羊出栏的数量下降,刚刚让 3000 名肉类加工工人进入了季节性停工状态。
新西兰主要红肉生产商银蕨农场 (Silver Fern Farms) 的首席执行官 Dan Boulton 在最近的新西兰初级产业峰会上表示,该公司正在让数千名季节性工人离开生产线,以使产能与牲畜供应相匹配。
他上周告诉新西兰广播电台:“我们现在大约有 3000 名工人处于季节性停工状态,而我们通常在这个季节(奶牛集中淘汰后期),工厂会全速运转。” Boulton 先生表示,今年以来新西兰的牛屠宰量较 2024 年又下降了 4%,羔羊屠宰量下降了 9%,这在不同肉类加工企业之间造成了采购竞争压力。过去十年,新西兰全国绵羊存栏量下降了 21%,降至 2360 万头;奶牛存栏量下降了 13%,即 86 万头,目前全国存栏量为 580 万头。
“这些都是新西兰加工业必须做出的一些重大调整。显然,我们存在产能失衡,这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 Boulton 先生说。
牲畜数量的持续下降也导致新西兰农民合作社 Alliance Group (新西兰最大羊肉出口商,有 ME17、 ME18、 ME21、 ME40、 ME50、 ME134、 ME136、 CS22 等多家牛羊肉工厂在华注册)去年关闭了其在蒂马鲁的 Smithfield 加工厂,使工人无岗可上。
银蕨农场最近的财年录得 2180 万纽币税后亏损,此前 2023 年亏损了 2440 万纽币。其最大竞争对手 Alliance Group 报告称,截至 9 月的财年税后亏损 9580 万纽币,其中一半与 Smithfield 工厂关闭相关的裁员有关。
所有这些让澳大利亚业界思考:是否有机会从新西兰为澳大利亚的加工业招募季节性熟练劳动力?
像这样的短期解决方案可能不是最佳答案,但鉴于全球对牛肉的需求,目前澳大利亚加工厂显然可以获得巨大的利润率,而对许多厂来说,劳动力是关键的限制因素。
新西兰公民通常不需要签证即可在澳大利亚工作。他们抵达时通常会被授予特殊类别签证(子类 444 ),该签证允许他们在澳大利亚无限期地生活、工作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