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38周(9月12日至9月18日),浙江舟山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心(浙农中心)远洋鱿鱼整体价格延续上涨态势,不同产区和规格间走势分化明显。
东南太平洋鱿鱼
受市场供需影响,第38周东南太平洋鱿鱼平均结算价约19,202.82元/吨,环比上涨4.7%。原条类产品价格普遍上涨,每吨涨幅在300至750元之间;但加工端的“三大件”仍显疲弱,大头与片子分别下跌420元/吨、442元/吨。
交易量方面,本周成交总量达到8344吨,环比增加46%。其中,特小原条(2384吨)、小原条(2835吨)、中原条(1179吨)为主要交易品种,占比达77%。市场报价整体稳中有升,小小条、中原条、大原条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上调。
秘鲁方面,原定于11月1日启动的第二阶段捕捞已提前开启,配额为42,432吨。目前部分配备卫星定位系统的远洋渔船已出海,但产量仍处低位。据秘鲁官方数据,2025年1-7月鱿鱼出口额达到创纪录的9.07亿美元,同比增长26.9%,带动整体渔业出口总额升至30.68亿美元。
西南大西洋鱿鱼(线外)
第38周,浙农中心西南大西洋鱿鱼(线外)平均结算价为36,407.98元/吨,成交量1231吨。虽然部分成交价格下跌,但综合报价显示,多规格产品普遍上涨,每吨涨幅在500至850元之间。
产量方面,福克兰群岛政府因资源生物量接近保护阈值,决定提前结束第二个Loligo鱿鱼捕捞季,较原计划提前10天收官,产量约1.8万吨。今年该群岛两季总产量已超4.8万吨,略高于2024年全年,但仍处低位。资源紧张导致部分西班牙船东计划将渔船转向国际水域作业。
其他产区与进口情况
西北太平洋与印度洋鱿鱼在第38周均无交易记录。报价方面,西北太平洋各规格价格保持稳定;印度洋部分中等规格则出现下跌。
进口方面,舟山口岸远洋自捕鱿鱼进关量连续第二周环比增长,为国内市场供应形成支撑。威海国际海洋商品交易中心方面,秘鲁赤道鱿鱼及阿根廷鱿鱼价格均保持上涨态势。
市场观察
第38周整体市场价格上涨,贸易情绪有所回暖。东南太平洋原条类产品受供应不稳与采购积极性提升支撑,价格继续上扬;西南大西洋鱿鱼在资源趋紧背景下价格保持坚挺。但“三大件”等加工用规格依旧承压,需求端复苏不足。未来市场仍将受到捕捞政策、全球供需变化及下游消费节奏的共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