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6秘鲁蓝莓产季,在中国市场的价格经历了过山车式波动。
7月初秘鲁蓝莓开始到货,国产蓝莓仍然供应充足,两者形成价格竞争。秘鲁蓝莓行业人士告诉国际果蔬报道,由于秘鲁蓝莓供应期与中国丹东等产地的上市期部分重叠,秘鲁会根据国内蓝莓供应情况调整发货。
7月丹东蓝莓产区经历了多轮强降水,秘鲁行业预计国产蓝莓供应有所减少,于是增加了对中国的发货量。但是丹东蓝莓供应量超过预期,而且由于雨水果的货架期大为缩短,从而拉低了市场价格。与此同时,海关记录显示7月秘鲁蓝莓到货量多达922.5吨。国产价格走低叠加大量秘鲁蓝莓到货,导致整个蓝莓市场行情走低。
8月秘鲁蓝莓到货量继续激增,达到4588.4吨。月中普通品种小果的市场行情也随之跌到了60元/箱的低谷,甚至有二线城市零售商出现了4元(125克)的极端低价。除了市场供应量过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产季早期的秘鲁蓝莓受天气影响口感偏酸,从而拖累价格下跌。尤其是22-24mm超大果,价格较往年同期有巨大差距。
水果价格资讯平台Fruit Data Kings的记录显示,8月末9月初,由于市场货量短缺,秘鲁蓝莓价格快速上涨,供应的品种包括Sekoya Pop、Biloxi、Venture、April Blue等。但是由于中国消费者已经习惯了国产蓝莓偏甜的口感,而早季秘鲁蓝莓口感偏酸,所有秘鲁蓝莓品种的价格仍低于前两季。Sekoya Pop的交易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约49%,Biloxi也下降了40%。部分零售商的平均价格只有15.00元(125克),低于去年的17.25元(125克)。
秘鲁蓝莓行业人士表示,中国市场与欧美市场的价格机制不同,国外的大型零售商对价格起主导作用,而国内则是批发市场主导市场行情,价格瞬息万变。对于这一点,需要引起秘鲁蓝莓行业的重视。
据了解,上半年并不是秘鲁蓝莓生产和出口的主要窗口期,出货量都会出现小幅下降。超过85%的秘鲁蓝莓出口都在7-12月,下半年的数据也将会复苏。预计到本季结束时,秘鲁蓝莓出口量将超过40万吨,出口量增长近25%。然而,受价格危机影响,总出口额预计仅增长8-13%。
为了不断满足亚洲市场对高品质大尺寸蓝莓的需求,秘鲁蓝莓行业一直致力于引进新的授权品种,比如lbus、Colossus、Magnus、Keecrisp和FL19-006等。每个品种都针对性满足不同的生产窗口和市场偏好,瞄准高端市场,避免市场饱和。
未来秘鲁蓝莓要提高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除了品种更新,行业还要加速实现市场多元化,同时解决紧迫的物流挑战。现在美国仍然是秘鲁蓝莓的主要出口目的地,但是秘鲁的目标是让亚洲取代美国,成为其主要出口市场。随着钱凯港将在3年内全面投入运营,秘鲁至亚洲的运输时间极大缩短,这将让秘鲁减少对美国和欧洲市场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