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38周(9月15日至21日),中国南方罗非鱼塘头价再次下跌,受持续的供过于求影响,养殖端与加工厂双双承压。
在广东,500–800克规格罗非鱼交付加工厂的价格下跌0.20元/公斤,创下历史新低。由于工厂采购有限,部分养殖户不得不转向本地水产市场销售,但价格同样下滑至约6.60元/公斤,低于多数农户的成本线。海南地区的采购价下降至7.20元/公斤,广西则维持在同一水平。
业内人士表示,自7月以来,供需矛盾未见缓解,美国作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仍无法对养殖业形成支撑。广东一家加工厂高管坦言:“出口难度很大,美国订单极少。我们首先要清理库存,然后才考虑新增采购。”他补充称,尽管政府尝试推动本地消费,例如将罗非鱼供应学校食堂,但规模有限,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另一位海南工厂负责人则将行情下滑归咎于农户的过度投苗。他指出,今年上半年部分苗种企业采取“稀缺营销”,导致养殖户过度乐观,最终形成严重积压。“客户有在买,订单量与去年相当,但核心问题是供给过多。”该企业主要出口欧洲。
针对美国市场的出口商则强调,目前零售端需求尚存,但餐饮渠道订单明显下滑,进一步削弱了对原料的拉动。他忧虑地表示:“如果卖不出去,这些鱼是不是要留到明年?” 与此同时,美国批发市场也出现疲软。第37周(9月8日至14日),美国鲜罗非鱼批发价普遍下跌0.05美元/磅;中国冷冻鱼片价格下调0.10美元/磅。尽管中国加工厂报盘越来越具竞争力,但买家依然谨慎,食品服务需求持续低迷。
整体来看,中国罗非鱼产业正处于“低价—高库存—弱需求”的恶性循环中。若供给端调整不力,低迷行情或将延续至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