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国50%关税新政的猛烈冲击,印度虾产业正在启动战略性市场转移。行业数据显示,8月27日生效的关税上调尚未完全显现影响,主要由于当前正值南美白虾原料供应淡季,但美国订单取消潮已经来临,新订单询盘量急剧萎缩。
印度海产品出口发展局高层在上海国际渔博会期间透露,政府正在积极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中国、日本和欧盟市场被列为重点拓展目标,这与疫情期间中印贸易受阻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总理莫迪计划于8月底进行罕见访华行程,被视为打破贸易壁垒的重要外交举措。
市场结构分析显示,中国目前是印度海产品出口量最大的单一市场,年进口量接近40万吨,但产品结构与美国存在显著差异。美国市场92.5%的份额集中于冷冻虾产品,而中国市场则呈现更多元化的产品需求特征。
与此同时,印度政府正在国内市场开辟第二战线。尽管国内虾类年消费量估计已达10-30万吨规模,但冷链基础设施不足和消费者对冷冻产品的接受度仍是主要障碍。行业消息称,政府即将出台包含低息贷款、税收减免和补贴在内的综合性扶持政策。
当前斑节对虾产季成为行业短期避风港。由于该品种主要销往欧洲和远东市场,且大规格产品需求旺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关税冲击。但需要关注的是,斑节对虾仅占印度虾总产量的5%,安得拉邦预计今年产量仅3.58万吨,而南美白虾产量则超过62万吨。
行业专家指出,9-10月第二造白虾收获期将是真正考验时刻。尽管原料价格因季节因素保持相对稳定,但50%关税带来的压力已被市场提前消化,产业急需在新市场开拓和内需提振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