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澳大利亚肉类及畜牧业协会(MLA)最新发布的《澳大利亚牛业预测——九月更新》,2025年该国牛肉产业预计将打破生产纪录。
尽管存栏增长略有放缓,但在北部地区良好的季节条件与南部战略性畜群管理的共同支撑下,全国牛存栏量预计将稳定在3100万头。
MLA代理市场信息经理Erin Lukey表示,此次预测反映了最新的季节变化、市场动态与生产实际。
预测基于优于平均水平的春季天气前景。澳大利亚气象局最新展望表明,今年春季气候条件将与过去两年有所不同,东海岸大部分地区出现高于中值降雨量的概率为75%。若预测实现,其具体影响将因地区而异。
生产与屠宰 在稳定的活牛供应和充足的加工能力支持下,2025年屠宰量预计增长8.6%,达到902万头。胴体重预计维持在309.5公斤/头的历史高位,这一稳定性得益于屠宰结构中谷饲牛占比较高,以及秋季降雨后饲料供应保持稳定。尽管母牛屠宰比例上升通常会导致平均胴体重量下降,但受益于牧场条件改善所带来的优质母牛,以及通过饲喂场和改良牧场系统实现的增重出栏趋势,抵消了这一影响。
“产业的持续优化使我们能够在提升出栏量的同时保持生产效率,”Lukey女士表示,“这反映出繁殖效率的提高和全行业向更战略性畜群管理的转变。” 出口与全球需求 随着美国进入存栏重建阶段、巴西在经历大量屠宰和旱情恢复后面临存栏收缩,澳大利亚牛肉出口量预计在2025年达到150万吨(装运重量)。澳大利亚正持续利用由于主要竞争对手产量下降而出现的全球供应受限机遇。
澳大利亚强大的加工能力、持续稳定的产品质量,以及在东北亚、北美和东南亚等市场建立的长期贸易关系,进一步巩固了其出口优势。
未来展望 预计存栏量将在2026年保持稳定,2027年可能因季节性干旱条件略有下降。但胴体重的提升和加工效率的持续改善将支持产量维持在较高水平。澳大利亚北部稳定的气候条件和南部生产者采取的谨慎存栏策略——优先保障核心繁殖畜群而非盲目扩张——共同支撑了这一稳定性。
“产业重点正从规模扩张转向维持生产力和可持续性,”Lukey女士指出,“这使得产业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国内外需求,确保澳大利亚在全球红肉供应链中持续领先,展现出高效率、高质量和强劲韧性。” 2026年,生产者预计在淘汰低产牲畜后采取更为谨慎的存栏策略,屠宰量预计下降3.3%至872万头。到2027年,存栏量下降和需求趋稳将进一步压低出栏水平,屠宰量预计再降4.4%,至834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