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畜牧业联合会( Fedegán )秘书长奥古斯托 · 贝尔特兰阐述了一项结合市场开放与新投资的战略变革,旨在重塑该国肉类产业链。
2010 年危机后 —— 当时哥伦比亚几乎完全依赖委内瑞拉市场,而外交紧张导致活牛价格暴跌 —— 该国开始通过参加国际展会推动出口多元化。如今其牛肉已销往 34 个国家,并自 2023 年 9 月起获得全球最大牛肉进口国中国的检疫准入。
目前仅有美利华公司 (Minerva) 旗下两家工厂( 680、 341 厂)具备输华资质,但 7 月即将开展的审计将使获准牛肉加工厂再增七家。为强化推广, Fedegán 推出 "Colombia Meat" 品牌,在国际展会中以统一形象展示牛肉、猪肉和禽肉产品。
产业潜力支撑着这份雄心:哥伦比亚拥有 3000 万头存栏量、全年丰沛的牧草与水热资源,年产约 100 万吨牛肉 —— 相当于同等养殖规模的澳大利亚出口量的两倍。
Fedegán 正着力将断奶率从 53-54% 提升至 60%,改善繁殖率并扩大可供出口的存栏规模。
但瓶颈在于育肥环节。传统草饲育肥牛年龄偏大,其特性常不符合偏好谷饲牛的中国买家需求。破局之道来自与中国财团签署的投资协议:双方将均摊建设专业化饲养场的资金,目标是培育更年轻、脂肪覆盖更佳且具大理石纹的肉牛,以攻占这个亚洲巨头的优质细分市场。
贝尔特兰预计,此项投资叠加获批工厂的扩容,将推动哥伦比亚自 2026 年起实现稳定出口,使中国稳居其牛肉最大出口目的地。近期数据佐证了这一判断: 2024 年末两个月,美利华工厂已对华出口 7000 吨,预计 2025 年中国市场将超越俄罗斯成为最大买家。
与中国资本的联盟,不仅分散了商业风险,更将加速国内生产周期的现代化进程,提升出口规模,使哥伦比亚成为优质牛肉全球供应链的新兴重要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