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ABC出口商联盟发布的最新屠宰报告,八月每头屠宰牛的平均重量已达到234公斤,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较此前低位显著提高。今年迄今的平均胴体重为231公斤,相比2024年增长1.5%。
该指标上升释放出积极信号,反映出牛肉供给效率的提升——此为增产的两种主要路径之一(另一种为存栏量增长,目前尚未实现)。受过去两年畜群存栏量下降影响,若当前高位屠宰量持续,今年存栏规模恐再度收缩。若能保持234公斤的平均屠宰重量,将标志着阿根廷彻底走出干旱年份及基什内尔政府市场干预时期的影响——当年政策限制了阉牛和重型牛的生产。
在2008-2009年期间,受严重干旱及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政府通过吉列尔莫·莫雷诺领导的内贸秘书处实施的价格与出口管控政策影响,每头牛平均重量曾跌至210公斤的历史低位,牧场生产策略被迫以国内市场所需的犊牛为主。
当前234公斤的平均重量与危机时期的210公斤相比,每头净增24公斤。按今年预计1400万头的屠宰量计算,相当于增产牛肉28万吨——约等于一个月的牛肉产量(今年八月实际产量略低于此)。
尽管如此,阿根廷目前的平均屠宰重量仍显著低于以出口为导向的乌拉圭等国家。目前,阿根廷70%的牛肉产量用于供应国内市场。
单畜产肉量的提高意味着更高效的草料转化率、畜牧生产水平的提升和加工企业单位固定成本的下降,最终惠及国内消费与出口贸易——这也正是行业多年来向政府呼吁却被长期忽视的发展方向。
屠宰重量的增长得益于多方面因素:近两年出口市场开放激励阉牛生产(体现为屠宰企业日益参与育肥环节及育种犊牛价格变化);重型牛与轻型牛当前实现同价交易;通胀放缓促使行业由金融投机转向生产导向,推动牧场采取更高效的增重策略;此外,降雨回归使牧草供应充足,玉米价格也利于开展集中育肥。
牲畜屠宰重量的增加与高位供应量,共同支撑了阿根廷牛肉出口的增长和国内消费的稳定(近期人均年消费量约5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