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对华出口同比增长188%,中国跃升为挪威三文鱼全球第三大市场——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挪威三文鱼为何逆势爆发?本篇文章原载于挪威行业媒体 IntraFish,由 挪威海产局中国区总监 毕思明 撰写,结合最新出口数据,全面解析挪威三文鱼亮眼表现背后的原因。
毕思明 挪威海产局中国区总监 5月初,当全球海产行业齐聚巴塞罗那时,挪威4月的海产品出口数据也陆续出炉。三文鱼再次成为焦点: 挪威对华出口三文鱼达到8,224吨,同比激增188%,使中国一跃成为挪威三文鱼出口的第三大市场。
那么,中国市场究竟发生了什么?经济增速放缓、消费市场疲软的预期为何未成真?三文鱼市场反而逆势上扬——以下是增长背后的关键原因。
三文鱼品类强势增长 过去一年,中国的三文鱼品类增长强劲。2024年第四季度,该品类增长近30%。进入2025年,这一势头仍在延续,其中挪威传统优势产品—— 冰鲜三文鱼整鱼的增速尤为显著,今年前四个月增长达38%。
价格只是部分原因 增长早已开始 价格固然是市场的关键因素,今年挪威三文鱼价格确实有所下降。目前对华出口均价已降至每公斤100克朗以下,同比降幅达25%。4月冰鲜三文鱼整鱼的平均出口价格为86.13克朗。
然而,早在今年2月全球价格下跌的四个月之前,中国三文鱼市场销量就已开始以约30%的速度增长,且全球其他市场并未因降价出现类似增长,说明 这波增长不仅仅是价格驱动,需求是真实存在的。
市场份额创历史新高 相比其他亚洲市场,挪威三文鱼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一直相对较低。各产地和品牌之间竞争激烈,进口商和批发商在采购时除关注质量外,价格仍是核心考量。
过去四年,挪威三文鱼在华整体市场份额在38%-43%间波动,冰鲜三文鱼整鱼份额为46%-49%,月度份额偶尔突破50%大关——直到今年。
今年3月,挪威三文鱼整体市占率升至62%,并且在 4月继续攀升至67%,创下过去10多年来的最高纪录。
在这背后,近期挪威三文鱼 有竞争力价格 是份额增长的重要推手,同时中国市场偏爱的大规格三文鱼供应也十分充足。尽管中国市场对挪威原产地有强烈偏好,但愿意为此支付的溢价也是有限的。如今,他们能以合理价格买到最优品质的三文鱼。
新兴渠道驱动增长 在中国,三文鱼的销售渠道并不能简单分为传统商超、电商、餐饮。小红书、抖音等平台的直播和社交销售已成为主流渠道,甚至加工厂也通过直播工厂实况促销。数百名个人主播通过直播或社群团购销售。
近年来,中国三文鱼加工厂迅速增加,目前约有15-20家,更多工厂在建。其产品主要供应现代零售及线上平台,显示该渠道需求已超当前产能。预计这些工厂将推动新销售模式的创新。
另一种新兴渠道是“三文鱼刺身小店”:商家将三文鱼切片制成刺身或寿司,在居民区以外卖形式销售。顾客可堂食,但大部分订单通过配送平台完成,运费非常低。这类店铺就像“街头刺身档口”,消费者下单时甚至无需区分它是餐厅、商店还是加工点。
三文鱼正走进更多城市、更多消费者 中国地域辽阔,超过100座城市人口超百万,而城市群体正在快速壮大。牛津经济研究院预测,2020至2030年中国将新增1.45亿中产人口。
过去一年,三文鱼在低线城市的普及程度显著提升。以往这类产品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如今已经深入渗透到更广阔的市场。无论是在日料餐厅、零售商的线下门店和线上商城,还是通过新兴的电商渠道,现在连中国小城市的消费者也能轻松享受到送货上门的三文鱼。
中国市场的潜力见顶了吗?
我认为 我们仍处于中国三文鱼市场的早期阶段。过去30年,挪威出口商与中国伙伴共同努力,推动市场发展,历经起伏。2023年,中国是大西洋鲑的全球第七大市场。但人均消费量仅为0.08公斤,约4片刺身的量,远低于香港(2.1公斤)和韩国(0.67公斤)。
更重要的是,三文鱼在刺身品类中是最受欢迎且价格亲民的海鲜之一。如今,三文鱼的价格更具吸引力。
这说明,三文鱼在中国的增长潜力巨大,并将伴随中国中产人群的增长同步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