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1276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8.3264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148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6598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6154
阿联酋迪拉姆兑人民币(AEDCNY) 1.941
阿根廷比索兑人民币(ARSCNY) 0.0054
玻利维亚诺兑人民币(BOBCNY) 1.032
巴西雷亚尔兑人民币(BRLCNY) 1.3153
加拿大元兑人民币(CADCNY) 5.184
瑞士法郎兑人民币(CHFCNY) 8.9047
智利比索兑人民币(CLPCNY) 0.0074
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1276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8.3264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148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6598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6154
捷克克朗兑人民币(CZKCNY) 0.3397
丹麦克朗兑人民币(DKKCNY) 1.1163
印尼盾兑人民币(IDRCNY) 0.0004
印度卢比兑人民币(INRCNY) 0.0811
日元兑人民币(JPYCNY) 0.0485
韩元兑人民币(KRWCNY) 0.0051
哈萨克斯坦坚戈兑人民币(KZTCNY) 0.0132
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1276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8.3264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148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6598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6154
缅元兑人民币(MMKCNY) 0.0034
澳门帕塔卡兑人民币(MOPCNY) 0.8882
墨西哥比索兑人民币(MXNCNY) 0.3818
马来西亚林吉特兑人民币(MYRCNY) 1.6886
挪威克朗兑人民币(NOKCNY) 0.7085
新西兰元兑人民币(NZDCNY) 4.1964
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1276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8.3264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148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6598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6154
巴拿马巴波亚兑人民币(PABCNY) 7.1276
秘鲁新索尔兑人民币(PENCNY) 2.0165
菲律宾比索兑人民币(PHPCNY) 0.1247
瑞典克朗兑人民币(SEKCNY) 0.7526
新加坡元兑人民币(SGDCNY) 5.5525
泰铢兑人民币(THBCNY) 0.2204
美元兑人民币(USDCNY) 7.1276
欧元兑人民币(EURCNY) 8.3264
港元兑人民币(HKDCNY) 0.9148
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AUDCNY) 4.6598
英镑兑人民币(GBPCNY) 9.6154
土耳其里拉兑人民币(TRYCNY) 0.1733
新台币兑人民币(TWDCNY) 0.2334
乌拉圭比索兑人民币(UYUCNY) 0.1786
越南盾兑人民币(VNDCNY) 0.0003
南非兰特兑人民币(ZARCNY) 0.4029
热门关键字
  • 牛肉
  • 关税
  • 报盘
  • 乌拉圭58厂
  • 榴莲
  • 特朗普
左側大圖
湖南鲜葡萄首次出口非洲
常德海关27日透露,常德澧县的41.6吨阳光玫瑰葡萄经常德海关检验检疫合格,25日由冷链集装箱货车起运,经南沙口岸分别发运至尼日利亚和毛里求斯。这是湖南鲜葡萄首次出口非洲。这批鲜葡萄来自常德广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澧县生产基地。随着葡萄销售旺季到来,该公司今年外贸订单量大幅增长。为让阳光玫瑰葡萄顺利出口非洲,常德海关将鲜水果纳入出口农食产品“批次检验”改革试点产品清单范围,出口葡萄经现场检验合格后,同批次内水果不再实施现场检查,实现即报、即检、即放,通关效率大幅提升,有效降低鲜葡萄长距离运输损耗,进一步释放产能优势。据悉,常德阳光玫瑰葡萄现已成功出口至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俄罗斯、尼日利亚等14个国家,预计今年产季出口量有望突破5000吨。
新闻图片
美国牛肉进口增长31% 对中国压价意愿形成制约
全球牛肉市场持续旺盛,美国对进口牛肉的需求与日俱增,成为中国在国际牛肉市场上的强劲竞争对手,迫使亚洲进口商不得不提高采购价格。尽管此前中国采购价格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但预计在农历新年到来前,中国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增加。根据澳大利亚肉类及畜牧业协会(Australian Meat and Livestock)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美国进口了91.3万吨牛肉,同比增长31%。美国农业部(USDA)预计,2025年美国牛肉进口总量将达到220万吨,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这一趋势已引起包括阿根廷在内各主要出口国的高度关注。美国进口牛肉大幅增长的背后,是其国内牛肉产量的显著下滑。美国农业部预计,目前美国牛群存栏量为8700万头,比2021年下降了8%。这导致美国牛肉产量与2021年相比将在2025年下降6%。与此同时,美国牛肉出口也在减少。美国肉类出口联合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美国牛肉出口为60.2万吨,低于2024年同期的64.3万吨,降幅达6%。在这一背景下,阿根廷在出口市场中看到了机会,特别是在对华出口下降、巴西强势进入中国市场的情况下。尽管如此,美国的强劲需求限制了中国压低价格的空间,令中国即使进口减少,也不得不接受更高的进口价格。目前中国难以压低牛肉进口价格的原因在于,美国工业用牛肉价格已超过每吨6000美元,远高于中国目前支付的每吨5200-5500美元。此外,乌拉圭等国家也调整出口方向,加强对美国市场的供应。而每年下半年,随着中国为春节储备肉类,需求旺季到来,进口商通常会加大采购力度。据Rosgan咨询公司Maria Julia Aiassa的最新报告,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7月中国牛肉进口量达250,290吨,价值13.23亿美元,同比增加16.2%(体量)和29.6%(金额),创下今年以来的单月新高,比上月增加了15.5%。截至7月底,中国今年牛肉进口总量约为155万吨,金额79.7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体量下降6.1%,但金额增长1%,主要原因是进口均价同比提升3.6%。
新闻图片
美国海关调整装船时间认定 原本可合理避税的万吨级在途巴西牛肉“在劫难逃”
由于美国海关对转运商品出台新规,上周对美贸易操作陷入停滞。一位南美地区贸易商表示,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对海运转运的认定规则给贸易活动蒙上了"不确定性阴影"。特朗普总统最新关税调整决议规定,8月6日前装船且10月6日前到港的牛肉均不适用新税率。但CBP新规明确,若集装箱于8月6日前离开桑托斯港(巴西),随后在巴拿马进行转运,则按转运日期视为装船日期。消息人士称,这意味着巴西(+40%)、新西兰(+5%)、尼加拉瓜(+8%)等地8月6日前原产地装船的牛肉现在都需支付附加关税。"这造成巨大困扰,因为理论上本不应支付附加税的数万吨在途牛肉都受到了影响",该消息人士解释称。尽管如此,知情人士表示这只是暂时现象,由于美国消费者在高牛肉价格下展现的"韧性",进口市场基本盘依然稳固。他补充说,目前澳大利亚是获得"美国最多订单"的供应国,但随着与其他地区产品的价差扩大,其他地区供应商理应获得市场空间。对美价格方面维持前周水平,牛前90CL每吨5400美元,95CL每吨5650美元,均为离岸价在配额范围以外。
新闻图片
乌拉圭牛肉出口价格年内涨幅领跑南美 正逼近历史高位
对中国市场依赖程度较低,且更多产品销往能支付更高均价的目的地,乌拉圭牛肉出口价格在最近移动年度内的涨幅领先于阿根廷和巴西,目前正逼近2022年5月所创下的5,564美元/吨历史高位。过去一周的30日按照胴体重量计算的均价已达每吨5,463美元,而其两个南美主要竞争对手的均价则仅为每吨4,600余美元。阿根廷国家统计普查局(INDEC)数据显示,7月该国牛肉出口量为6.22万吨,创汇3.469亿美元,其中72%销往中国。今年前七个月,中国占阿根廷牛肉出口总量的70%。7月阿根廷牛肉出口均价为每吨(产品重量)5,577美元,环比上涨6.6%,同比大幅上升38%。按胴体重量折算,当月出口量为7.53万吨,均价为每吨4,616美元;出口量同比增长9.7%,出口额则因价格改善显著增长51.7%。巴西方面,1–7月对华出口量占其牛肉出口总量(装运重量156.4万吨)的50.5%,达79万吨。7月,中国市场占比进一步升至57.2%,创下年内新高。2025年至今,巴西牛肉胴体出口均价持续上涨,从1月的每吨4,162美元稳步攀升至8月第四周的4,639美元。相比之下,乌拉圭的出口价格体系中含有更多来自美国和欧洲等高价值市场的份额。截至8月23日,2025年乌拉圭对美出口同比增长20%,对欧出口增长49%,两地采购总量达16.2万吨;同期对华出口量为11.87万吨。自2023年以来,乌拉圭对华牛肉出口占比持续下降:从57%降至2024年的38%,2025年进一步降至35%。北美市场占比则从2023年的21%跃升至2024年的33%和今年的36%。欧盟与英国合计占乌拉圭出口份额也从2023年的10%,提升至2025年(部分年度)的15%。
美国猪肉市场展望:PRRS疫情挑战、供应收紧与价格上涨
美国农业部于2025年8月发布的《牲畜、乳制品和家禽展望报告》指出,动物健康压力与供应收紧正在显著影响美国猪肉行业的年度生产与价格走势。PRRS疫情导致生猪供应减少 7月生猪屠宰量预估为1020万头,较去年同期下降近4%,也低于6月《生猪与猪肉季度报告》的预期。这一下滑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异常高发密切相关。2025年二季度出现了自2013年以来断奶至上市阶段最严重的PRRS疫情。历史上该疫情通常在夏季缓解,但今年六、七月仍持续发生,被行业描述为“反常现象”,导致合标出栏生猪供应受限。生产预测下调 受生猪供应减少及胴体重略有下降影响,7月猪肉产量降至99.79万吨,同比下降4%。美国农业部已将2025年猪肉总产量预测下调1%至1256.46万吨。三季度产量预计为308.45万吨,略低于去年同期;四季度产量预估为331.13万吨,较2024年同期仍小幅增长1.6%。展望2026年,产量预计回升至1288.22万吨,较2025年增长2.3%,但仍略低于早前预期。生猪与猪肉价格走强 供应收紧推动生猪和猪肉价格全面上涨。7月生猪均价达1.54美元/公斤,同比上涨16%。猪肉批发分割均价同步攀升至2.26美元/公斤,涨幅15%,其中猪腹肉表现尤为强劲。三季度生猪价格预计为1.52美元/公斤,较2024年同期上涨超17%;四季度价格预估为1.32美元/公斤,同比仍高出6.5%;2026年生猪均价预计小幅回落至1.29美元/吨。出口:墨西哥主导需求 美国猪肉出口在6月出现反弹,达25.04万吨,同比增长5%。墨西哥成为关键买家,进口量10.43万吨,较2024年大幅增长22%,占美国该月出口总量的42%。这一增长弥补了对日本、韩国和加拿大出口的疲软。整个二季度出口总量为77.07万吨,同比下降4%,因美国猪肉价格高企削弱了其相对巴西和欧盟产品的竞争力。2025年全年猪肉出口量预计为316.61万吨,较2024年下降2%。2026年出口量预计小幅增长至317.52万吨,约占美国总产量的25%。行业展望 八月报告表明,美国养猪业同时面临动物健康挑战与全球竞争压力。PRRS疫情明显收紧国内供应,推动生猪和猪肉价格上涨。墨西哥的强劲需求支撑了出口业绩,但在亚洲市场,受价格因素影响,美国猪肉仍持续面临逆风。预计未来一年,生产者将应对利润收缩、疾病管理及贸易流波动等多重挑战。在至少2026年前生产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供应、健康和出口需求之间的平衡将成为影响行业盈利的关键。
乌拉圭出口牛肉价格优于周边邻国 得益于对中国依赖度较低
乌拉圭牛肉出口价格接近2022年5月创下的历史纪录(每吨5,564美元),在过去一年内的涨幅也超过了阿根廷和巴西。这主要得益于乌拉圭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较低,以及更多牛肉出口到了高价市场。过去30天,乌拉圭牛肉出口的平均价格为每吨5,463美元,而阿根廷和巴西的同期均价仅略高于每吨4,600美元。根据阿根廷国家统计与普查研究所(INDEC)数据,2025年7月,阿根廷牛肉出口总量为62,200吨,出口额为3.469亿美元。其中,72%的出口目的地为中国,今年前七个月中国吸收了阿根廷70%的牛肉出口。2025年7月,阿根廷牛肉出口平均价格为每吨5,577美元(产品重量计),比上月上涨6.6%,同比增长38%。折算为胴体重,出口量为75,317吨,均价为每吨4,616美元,出口量同比增长9.7%,出口额同比大幅提升51.7%,主要因价格大幅上涨。巴西方面,今年1月至7月对中国出口牛肉占比达50.5%,总出口量为156.4万吨,其中向中国出口了79万吨。7月中国市场占巴西牛肉出口的比重达全年最高,达到57.2%。2025年以来,巴西牛肉出口均价持续上涨,从1月的每吨4,162美元增至8月第四周的4,639美元。乌拉圭出口价格表现优异,主要得益于美国和欧洲市场需求强劲。2025年,两地对乌拉圭牛肉的需求量分别同比增长20%和49%,截至8月23日,合计采购16.2万吨,而同期出口至中国的为118,669吨。自2023年以来,乌拉圭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持续下降:2023年出口牛肉中57%销往中国,2024年降至38%,今年进一步降至35%。同期,北美市场占比从2023年的21%增至2024年的33%,2025年达到36%。欧盟与英国则从2023年的10%提高至2025年部分统计的15%。
全球资讯
更多
中泰合资冷链物流公司成立 专注榴莲对华出口配送
据泰国媒体报道,SCGJWD 物流股份有限公司(SJWD)与中国瑞云(香港)国际供应链及泰国 Golden Line 携手成立“瑞云国际供应链”合资企业,共同拓展泰国-中国-东盟跨境温控及普货运输市场。该合资公司注册资本1.4亿泰铢(约合人民币3092万元),股权结构为 SJWD 持股40%、瑞云49%、Golden Line 11%。合资公司将依托各方在冷链仓储、物流平台和区域配送网络的优势,重点开展水果、生鲜、电子零件及汽车配件等温控与普货跨境运输业务。目前已启动泰国榴莲对华出口及中国电子零件输泰业务。SJWD 作为东盟领先综合物流商,目前在泰国六府运营九座冷库,总容量超十万吨(24万货盘),并计划在素叻他尼府和孔敬府新建冷库以扩大覆盖范围。泰国至中国的榴莲出口持续增长,出口额从2018年的11亿美元(约78.7亿元)增至2024年的40亿美元(约286.2亿元),预计2025年增速超8%。合资公司目标为2025年后五个月实现营收1.2亿泰铢(约2648万元),2026~2029年分别达到5.6亿(约1.2亿元)、6.7亿(约1.5亿元)、7.5亿(约1.7亿元)和8.3亿泰铢(约1.8亿元),年均增长13.8%。未来,该公司计划利用瑞云在中国的客户资源,拓展中国餐饮企业及出口泰国业务,并逐步构建中国至其他东盟国家的跨境物流网络。
新闻图片
乌拉圭牛肉出口价格年内涨幅领跑南美 正逼近历史高位
对中国市场依赖程度较低,且更多产品销往能支付更高均价的目的地,乌拉圭牛肉出口价格在最近移动年度内的涨幅领先于阿根廷和巴西,目前正逼近2022年5月所创下的5,564美元/吨历史高位。过去一周的30日按照胴体重量计算的均价已达每吨5,463美元,而其两个南美主要竞争对手的均价则仅为每吨4,600余美元。阿根廷国家统计普查局(INDEC)数据显示,7月该国牛肉出口量为6.22万吨,创汇3.469亿美元,其中72%销往中国。今年前七个月,中国占阿根廷牛肉出口总量的70%。7月阿根廷牛肉出口均价为每吨(产品重量)5,577美元,环比上涨6.6%,同比大幅上升38%。按胴体重量折算,当月出口量为7.53万吨,均价为每吨4,616美元;出口量同比增长9.7%,出口额则因价格改善显著增长51.7%。巴西方面,1–7月对华出口量占其牛肉出口总量(装运重量156.4万吨)的50.5%,达79万吨。7月,中国市场占比进一步升至57.2%,创下年内新高。2025年至今,巴西牛肉胴体出口均价持续上涨,从1月的每吨4,162美元稳步攀升至8月第四周的4,639美元。相比之下,乌拉圭的出口价格体系中含有更多来自美国和欧洲等高价值市场的份额。截至8月23日,2025年乌拉圭对美出口同比增长20%,对欧出口增长49%,两地采购总量达16.2万吨;同期对华出口量为11.87万吨。自2023年以来,乌拉圭对华牛肉出口占比持续下降:从57%降至2024年的38%,2025年进一步降至35%。北美市场占比则从2023年的21%跃升至2024年的33%和今年的36%。欧盟与英国合计占乌拉圭出口份额也从2023年的10%,提升至2025年(部分年度)的15%。
新闻图片
产品动态
更多
活動圖片
美国牛肉进口增长31% 对中国压价意愿形成制约
全球牛肉市场持续旺盛,美国对进口牛肉的需求与日俱增,成为中国在国际牛肉市场上的强劲竞争对手,迫使亚洲进口商不得不提高采购价格。尽管此前中国采购价格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但预计在农历新年到来前,中国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增加。根据澳大利亚肉类及畜牧业协会(Australian Meat and Livestock)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美国进口了91.3万吨牛肉,同比增长31%。美国农业部(USDA)预计,2025年美国牛肉进口总量将达到220万吨,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这一趋势已引起包括阿根廷在内各主要出口国的高度关注。美国进口牛肉大幅增长的背后,是其国内牛肉产量的显著下滑。美国农业部预计,目前美国牛群存栏量为8700万头,比2021年下降了8%。这导致美国牛肉产量与2021年相比将在2025年下降6%。与此同时,美国牛肉出口也在减少。美国肉类出口联合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美国牛肉出口为60.2万吨,低于2024年同期的64.3万吨,降幅达6%。在这一背景下,阿根廷在出口市场中看到了机会,特别是在对华出口下降、巴西强势进入中国市场的情况下。尽管如此,美国的强劲需求限制了中国压低价格的空间,令中国即使进口减少,也不得不接受更高的进口价格。目前中国难以压低牛肉进口价格的原因在于,美国工业用牛肉价格已超过每吨6000美元,远高于中国目前支付的每吨5200-5500美元。此外,乌拉圭等国家也调整出口方向,加强对美国市场的供应。而每年下半年,随着中国为春节储备肉类,需求旺季到来,进口商通常会加大采购力度。据Rosgan咨询公司Maria Julia Aiassa的最新报告,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7月中国牛肉进口量达250,290吨,价值13.23亿美元,同比增加16.2%(体量)和29.6%(金额),创下今年以来的单月新高,比上月增加了15.5%。截至7月底,中国今年牛肉进口总量约为155万吨,金额79.7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体量下降6.1%,但金额增长1%,主要原因是进口均价同比提升3.6%。
活動圖片
乌拉圭牛肉出口价格年内涨幅领跑南美 正逼近历史高位
对中国市场依赖程度较低,且更多产品销往能支付更高均价的目的地,乌拉圭牛肉出口价格在最近移动年度内的涨幅领先于阿根廷和巴西,目前正逼近2022年5月所创下的5,564美元/吨历史高位。过去一周的30日按照胴体重量计算的均价已达每吨5,463美元,而其两个南美主要竞争对手的均价则仅为每吨4,600余美元。阿根廷国家统计普查局(INDEC)数据显示,7月该国牛肉出口量为6.22万吨,创汇3.469亿美元,其中72%销往中国。今年前七个月,中国占阿根廷牛肉出口总量的70%。7月阿根廷牛肉出口均价为每吨(产品重量)5,577美元,环比上涨6.6%,同比大幅上升38%。按胴体重量折算,当月出口量为7.53万吨,均价为每吨4,616美元;出口量同比增长9.7%,出口额则因价格改善显著增长51.7%。巴西方面,1–7月对华出口量占其牛肉出口总量(装运重量156.4万吨)的50.5%,达79万吨。7月,中国市场占比进一步升至57.2%,创下年内新高。2025年至今,巴西牛肉胴体出口均价持续上涨,从1月的每吨4,162美元稳步攀升至8月第四周的4,639美元。相比之下,乌拉圭的出口价格体系中含有更多来自美国和欧洲等高价值市场的份额。截至8月23日,2025年乌拉圭对美出口同比增长20%,对欧出口增长49%,两地采购总量达16.2万吨;同期对华出口量为11.87万吨。自2023年以来,乌拉圭对华牛肉出口占比持续下降:从57%降至2024年的38%,2025年进一步降至35%。北美市场占比则从2023年的21%跃升至2024年的33%和今年的36%。欧盟与英国合计占乌拉圭出口份额也从2023年的10%,提升至2025年(部分年度)的15%。
07/2025
更多
高额关税下的突围:巴西牛肉“急行军”抢滩美国 出口商多策应对市场巨震
当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宣布自8月1日起对巴西所有进口产品征收50%关税时,约3万吨巴西牛肉正停泊在港口等待发往美国或已在运输途中。据巴西《经济价值报》调查,部分货物仍继续运往美国,另有部分则改道至墨西哥等目的地。维持运输中货物继续前进的策略,旨在尽可能减少若新关税实际生效后,失去美国市场对出口商造成的经济损失。昨日,巴西肉类出口工业协会(Abiec)主席罗伯托·佩罗萨表示,若本计划下半年出口美国的约20万吨牛肉停止发货,该行业将承受10亿美元的负面冲击。今年1月至6月,巴西向美国售出18.15万吨牛肉,出口额达10.4亿美元。"此前我们每月向美国出口1.5万至2.5万吨肉类,并预计今年对美出口总量将达40万吨,"他在线上活动中表示。佩罗萨指出,50%的附加税将使牛肉出口税率升至76.4%,导致交易无法进行。行业消息人士向《经济价值报》透露,有货物处于港口至公海运输途中的肉类加工企业选择维持部分对美发货。其中部分货物已抵达美国港口,成功避开附加税。三位消息人士称JBS和Minerva是有货物运往美国的企业之一。就Minerva而言,部分批次货物已改道墨西哥——据两位消息人士表示,该航线变更带来的物流成本变动甚微。被问询时,两家企业均未对此置评。据《经济价值报》调查,Astra屠宰场有27吨牛肉滞留巴西港口,现已退回原生产厂。该企业另有一批27吨货物在海运赴美途中继续航行,有望在8月1日前抵达。一位消息人士表示,企业仍相信8月1日后到港的货物有可能免缴新关税进入美国。"这正是他们选择维持运输的原因。" Abiec的佩罗萨承认,即便实施改道策略,这些体量也难以立即被其他市场消化。"替代方案是存在的,但没有任何市场能像美国那样以庞大需求量提供便捷渠道。没有市场能完全消化原计划销往美国的]所有货物。" 但他分析指出,美国找不到能在价格竞争力上与巴西匹敌的替代供应商。"阿根廷和乌拉圭牛肉在超市货架上直接与美国本土牛肉竞争。这些竞争者不具备巴西面向(美国)加工业的特供肉类产量规模。" 美国国内牛肉供应量正处于数十年来的最低水平,且可能无法恢复至先前规模——这正是该国需要进口肉类以满足本土需求的原因。
美国豁免农产品关税 牛肉不在此列 下半年20万吨巴西牛肉将因加征关税无法输美
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周二(29日)表示,咖啡和可可等自然资源类产品可能被排除在特朗普政府对贸易伙伴征收的进口关税之外。他在接受"CNBC新闻"采访时称,这项可能使巴西受益的措施正在评估中,但未提及哪些国家的关税可被免除。"总统在达成协议时会纳入自然资源。如果你种植某种产品而我们(美国)不种,那它就可以免税进入。因此,如果我们与种植芒果或菠萝的国家达成协议,这些产品就能免关税进入。咖啡和可可将是自然资源的其他案例,"卢特尼克在采访中表示,未提供更多细节。卢特尼克称所有关税将于周五前确定,这是特朗普给予各国与美国达成协议的最后期限。昨日,这位美国总统表示,未收到白宫书面通知的政府将被征收15%至20%的统一税率。巴西肉类出口工业协会(Abiec)主席罗伯托·佩罗萨周二预估,下半年巴西对美牛肉销售中断可能给巴西市场带来10亿美元的负面冲击。若美国政府本月宣布的举措生效——即自8月1日起对巴西产品加征50%附加关税,该金额相当于约20万吨原本输美的牛肉将无法出口。"我们每月向美国出口1.5万至2.5万吨牛肉,预计今年对美出口总量将达40万吨。如果关税政策不变,且下半年无法完成剩余的20万吨出口,我们将损失10亿美元出口额,"佩罗萨在与《Exame》杂志的线上会议中表示。该负责人强调,这部分产量无法立即被其他市场消化。"存在替代市场,但没有任何市场能像美国那样以巨大容量无障碍接收。没有市场能完全吸收(原定销往美国的)全部牛肉,"他补充道。另一方面,佩罗萨也认为美国找不到能在价格竞争力上与巴西匹敌的替代供应商。"销售渠道不同。阿根廷和乌拉圭牛肉在超市货架上与美国本土肉竞争,它们(竞争供应商)不具备巴西定向供应(美国)食品加工业的产量规模,"他解释道。"这必将引发美国市场的通胀压力。巴西凭借牧场养殖特性,提供着全球最具价格竞争力的牛肉。" 在新关税政策宣布前,巴西一直是补充美国牛肉供应的重要合作伙伴,主要出口用于汉堡肉饼加工的特定部位。佩罗萨指出,美国超过60%的牛肉消费以汉堡形式存在。当前美国牛群存栏量正处于数十年最低水平,且可能无法恢复至先前规模——因此需要进口肉类满足本土需求。自4月美国宣布对多国加征"关税"起,巴西牛肉已被征收36.4%的关税(此前税率为26.4%,新增10%)。"若再加征50%关税,总税率将达76.4%,导致出口完全不可行,"Abiec主席表示。佩罗萨称,巴西牛肉加工行业的理想诉求是获得免关税专属配额,配额用尽后实施"公平"关税,使出口商能作为补充美国生产的合作伙伴运作。针对新加的50%关税,肉企正努力推动将牛肉纳入关税减免谈判范畴——正如当前针对咖啡和可可的讨论,这些美国本土不生产的高需求品可能获豁免。佩罗萨表示该行业在美国企业界的对话中获得支持。在巴西国内,行业领袖也密切关注政府谈判进程。"明天我将前往巴西利亚。我们绝不能让巴西牛肉产业遭受结构性破坏,"他强调道。
07/2025
更多
高额关税下的突围:巴西牛肉“急行军”抢滩美国 出口商多策应对市场巨震
当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宣布自8月1日起对巴西所有进口产品征收50%关税时,约3万吨巴西牛肉正停泊在港口等待发往美国或已在运输途中。据巴西《经济价值报》调查,部分货物仍继续运往美国,另有部分则改道至墨西哥等目的地。维持运输中货物继续前进的策略,旨在尽可能减少若新关税实际生效后,失去美国市场对出口商造成的经济损失。昨日,巴西肉类出口工业协会(Abiec)主席罗伯托·佩罗萨表示,若本计划下半年出口美国的约20万吨牛肉停止发货,该行业将承受10亿美元的负面冲击。今年1月至6月,巴西向美国售出18.15万吨牛肉,出口额达10.4亿美元。"此前我们每月向美国出口1.5万至2.5万吨肉类,并预计今年对美出口总量将达40万吨,"他在线上活动中表示。佩罗萨指出,50%的附加税将使牛肉出口税率升至76.4%,导致交易无法进行。行业消息人士向《经济价值报》透露,有货物处于港口至公海运输途中的肉类加工企业选择维持部分对美发货。其中部分货物已抵达美国港口,成功避开附加税。三位消息人士称JBS和Minerva是有货物运往美国的企业之一。就Minerva而言,部分批次货物已改道墨西哥——据两位消息人士表示,该航线变更带来的物流成本变动甚微。被问询时,两家企业均未对此置评。据《经济价值报》调查,Astra屠宰场有27吨牛肉滞留巴西港口,现已退回原生产厂。该企业另有一批27吨货物在海运赴美途中继续航行,有望在8月1日前抵达。一位消息人士表示,企业仍相信8月1日后到港的货物有可能免缴新关税进入美国。"这正是他们选择维持运输的原因。" Abiec的佩罗萨承认,即便实施改道策略,这些体量也难以立即被其他市场消化。"替代方案是存在的,但没有任何市场能像美国那样以庞大需求量提供便捷渠道。没有市场能完全消化原计划销往美国的]所有货物。" 但他分析指出,美国找不到能在价格竞争力上与巴西匹敌的替代供应商。"阿根廷和乌拉圭牛肉在超市货架上直接与美国本土牛肉竞争。这些竞争者不具备巴西面向(美国)加工业的特供肉类产量规模。" 美国国内牛肉供应量正处于数十年来的最低水平,且可能无法恢复至先前规模——这正是该国需要进口肉类以满足本土需求的原因。
美国豁免农产品关税 牛肉不在此列 下半年20万吨巴西牛肉将因加征关税无法输美
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周二(29日)表示,咖啡和可可等自然资源类产品可能被排除在特朗普政府对贸易伙伴征收的进口关税之外。他在接受"CNBC新闻"采访时称,这项可能使巴西受益的措施正在评估中,但未提及哪些国家的关税可被免除。"总统在达成协议时会纳入自然资源。如果你种植某种产品而我们(美国)不种,那它就可以免税进入。因此,如果我们与种植芒果或菠萝的国家达成协议,这些产品就能免关税进入。咖啡和可可将是自然资源的其他案例,"卢特尼克在采访中表示,未提供更多细节。卢特尼克称所有关税将于周五前确定,这是特朗普给予各国与美国达成协议的最后期限。昨日,这位美国总统表示,未收到白宫书面通知的政府将被征收15%至20%的统一税率。巴西肉类出口工业协会(Abiec)主席罗伯托·佩罗萨周二预估,下半年巴西对美牛肉销售中断可能给巴西市场带来10亿美元的负面冲击。若美国政府本月宣布的举措生效——即自8月1日起对巴西产品加征50%附加关税,该金额相当于约20万吨原本输美的牛肉将无法出口。"我们每月向美国出口1.5万至2.5万吨牛肉,预计今年对美出口总量将达40万吨。如果关税政策不变,且下半年无法完成剩余的20万吨出口,我们将损失10亿美元出口额,"佩罗萨在与《Exame》杂志的线上会议中表示。该负责人强调,这部分产量无法立即被其他市场消化。"存在替代市场,但没有任何市场能像美国那样以巨大容量无障碍接收。没有市场能完全吸收(原定销往美国的)全部牛肉,"他补充道。另一方面,佩罗萨也认为美国找不到能在价格竞争力上与巴西匹敌的替代供应商。"销售渠道不同。阿根廷和乌拉圭牛肉在超市货架上与美国本土肉竞争,它们(竞争供应商)不具备巴西定向供应(美国)食品加工业的产量规模,"他解释道。"这必将引发美国市场的通胀压力。巴西凭借牧场养殖特性,提供着全球最具价格竞争力的牛肉。" 在新关税政策宣布前,巴西一直是补充美国牛肉供应的重要合作伙伴,主要出口用于汉堡肉饼加工的特定部位。佩罗萨指出,美国超过60%的牛肉消费以汉堡形式存在。当前美国牛群存栏量正处于数十年最低水平,且可能无法恢复至先前规模——因此需要进口肉类满足本土需求。自4月美国宣布对多国加征"关税"起,巴西牛肉已被征收36.4%的关税(此前税率为26.4%,新增10%)。"若再加征50%关税,总税率将达76.4%,导致出口完全不可行,"Abiec主席表示。佩罗萨称,巴西牛肉加工行业的理想诉求是获得免关税专属配额,配额用尽后实施"公平"关税,使出口商能作为补充美国生产的合作伙伴运作。针对新加的50%关税,肉企正努力推动将牛肉纳入关税减免谈判范畴——正如当前针对咖啡和可可的讨论,这些美国本土不生产的高需求品可能获豁免。佩罗萨表示该行业在美国企业界的对话中获得支持。在巴西国内,行业领袖也密切关注政府谈判进程。"明天我将前往巴西利亚。我们绝不能让巴西牛肉产业遭受结构性破坏,"他强调道。
活動圖片
澳大利亚牛肉产量创历史新高 母牛过度清栏透支未来产量
澳大利亚统计局(ABS)最新发布的2024/25财年牲畜屠宰及产量数据显示,全国牛肉产量刷新历史纪录,羔羊和羊肉加工量亦持续处于历史高位,印证红肉整体供应保持强劲态势。牛肉生产 2024/25财年牛屠宰总量达889万头,创自2014/15财年以来最高水平,位列1977/78财年以来的历史第三。各主产州供应量强劲是主要支撑因素。2025年二季度加工量环比增长8%,达240万头,推动年度总量进一步上升。此为2015年以来最高单季加工量,较五年平均水平高出34%。其中,昆士兰州加工量超百万头,多数其他州也创下十余年来最强劲表现。本财年牛肉产量达275万吨,打破2014/15财年262万吨的前历史峰值。生产力提升、高饲料转化率及持续效率改进共同促成这一新纪录。2025年二季度全国牛肉产量达71.8万吨,创下单季历史最高。维多利亚州不仅实现连续第五个季度增长,更创该州单产新高。除西澳外,所有州均较一季度实现增长。全国平均胴体重降至307公斤,反映冬季活牛季节性体重减轻及雌性屠宰比例上升的影响。二季度全国雌性屠宰率(FSR)升至54%,该比率持续上升表明养殖户正因供应充足和价格有利而加大母牛出栏。在持续清栏后预计澳大利亚将进入牛群重建阶段,启动扩繁计划、大量保留母牛犊,将在未来几年实质性地减少该国牛肉供应。羔羊肉生产 2024/25财年羔羊屠宰总量达2,606万头,仅次于2023/24财年峰值,居历史第二。虽然二季度屠宰量环比回落2%,仍支撑年度总量保持历史高位。年度产量达62.5万吨,虽较上一财年下降4%,仍稳居历史第二。在屠宰量微降的背景下产量保持稳定,得益于因干旱季节提前进行谷物育肥所带来的胴体重增加。二季度全国平均胴体重达24.78公斤,环比增长5%,创2022年九月季度以来最高。这一增长反映季节性喂养策略及加工企业依市场需求提高重量溢价。羊肉生产 2024/25财年全国绵羊屠宰量达1,170万头,同比上升13%,创2006/07财年以来最高年度加工量。维多利亚州以440万头领跑,创1980/81财年以来最高;西澳州220万头,达2007/08财年以来峰值。各州加工表现强劲推动羊肉产量同比增长12%,达29.5万吨。尽管2025年二季度屠宰量有所回落,全年仍凸显上半年强劲势头对总产量的驱动作用。遵循季节性规律,2025年二季度平均胴体重为23.9公斤,致年度均值同比微降,延续2020/21财年峰值以来的轻量化趋势。
活動圖片
澳大利亚:红肉生产创历史新高
澳大利亚统计局(ABS)发布了2024-25财年6月季度的牲畜屠宰和生产数据,显示澳大利亚牛肉产量创下新纪录,羊肉和羊杂的屠宰量也持续处于历史高位,整体红肉供应强劲。2024-25财年,澳大利亚牛只屠宰总量达889万头,是自2014-15财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也是自1977-78财年以来的第三高。所有主要产区供应充足,支持了高屠宰量。2024年6月季度屠宰量较3月季度增长8%,达到240万头,为2015年以来季度最高水平,比过去五年平均值高出34%。其中昆士兰州屠宰量超过100万头,其他多数州也创下十多年来新高。全年牛肉产量达到275万吨,突破了2014-15财年创下的262万吨的历史纪录。生产效率提升、育肥牛出栏量高企及持续的效率改进共同推动了这一纪录。全国平均胴体重降至307公斤,反映出冬季牛只体重较轻的季节性趋势,以及屠宰母牛比例上升。2024年6月季度全国母牛屠宰率(FSR)升至54%。母牛屠宰持续上升,显示牧场因供应充足和价格有吸引力而大量出栏母牛。羊肉和羊杂 2024-25财年,羔羊屠宰总量达2,606万头,仅次于2023-24财年的历史峰值。虽然6月季度屠宰量较3月季度下降2%,但全年屠宰量仍处于高位。羔羊肉产量达624,549吨,较2023-24财年下降4%,但仍为有记录以来第二高。尽管屠宰量略降,但生产总量保持稳定,主要得益于干旱季节下养殖户提前投喂谷物,羔羊胴体重增加。2024-25财年,全国绵羊屠宰量达1,170万头,比上财年增长13%,为2006-07财年以来最高。维多利亚州屠宰量达440万头,为1980-81财年以来最高;西澳大利亚州屠宰量达220万头,为2007-08财年以来最高。各州屠宰量强劲推动羊杂产量同比增长12%,全年达到294,757吨。尽管6月季度屠宰有所下降,但年初的高屠宰量对全年数据起到显著支撑作用。
活動圖片
国产牛肉产量创纪录价格却上涨 巴西机构分析认为中国或将放宽进口限制措施
分析师关注到中国牛肉价格回升:尽管2025年上半年国产牛肉产量创纪录,牛肉却是该时期唯一实现本土价格上涨的动物蛋白。根据巴西市场机构——Datagro基于中国农业部发布信息编写的报告,2025年上半年中国肉类(牛肉、猪肉、禽肉和羊肉)产量达4843万吨,创下同期历史纪录,较2024年同期增长2.8%。Datagro指出,这一历史性成果得益于牛肉和禽肉创纪录的供应量——上半年产量分别达到342万吨和1270万吨。该研究强调了中国牛肉价格的复苏:尽管上半年产量创纪录,牛肉却是该时期唯一实现本土价格上涨的动物蛋白。"若将中国上半年牛肉进口量纳入统计,可见总供应量较2024年同期保持稳定。结合价格上涨趋势,表明中国居民的牛肉消费持续增长,"Datagro报告称。报告进一步指出,这种态势意味着针对牛肉进口实施更严格监管的压力正在减轻。"鉴于此,当前中国对巴西牛肉出口构成重大风险的进口保障措施调查,最终可能产生积极结果——既可能体现为实施较低税率,也可能表现为设立高额度且非排他性的进口配额,"Datagro分析师认为。Datagro专家预计:若上述预测部分实现,巴西牛肉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有望推动中国下半年进口量复苏。但中国或将效仿欧盟升级环境监管要求 中国作为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肉类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可能采用类似欧盟在其反毁林法案中制定的环境要求。这一可能性成为Marfrig可持续发展总监保罗·皮亚内兹(Paulo Pianez)于8日参加圣保罗气候周时评论的主题。"我们最近在Marfrig接待了中国政府的大型代表团,他们正在考虑实施类似要求,"他表示。他强调,环境监管趋严的趋势"不可避免",且不应仅限于欧盟。"国际市场正日益推行严苛的环境标准。当这种市场现实存在时,逆转的可能性极低。我们需要具备适应心态。" 欧盟规定,肉类、皮革、大豆和咖啡等产品必须证明其原料来源未在2020年截止日期后涉及毁林行为,方可进入欧盟市场。
07/2025
更多
阿根廷推进电子耳标 全程追溯牛群管理新阶段
2025年7月24日,阿根廷政府经过多轮讨论,并在一次招标失败后,正式宣布自2026年1月1日起,所有牛、野牛和鹿类必须强制使用电子设备进行个体识别。这一规定由阿根廷国家农产品卫生与质量服务局(Senasa)第530/2025号决议发布,更新了全国电子识别系统的相关要求。分步推进,费用由养殖户承担 新规最大特点是,牛只识别将按每年断奶批次逐步推进,最终实现全群覆盖。值得注意的是,这项识别工作的费用将由养殖户自行承担,而不是像去年讨论时那样由政府补贴。该政策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巴勒莫畜牧展期间正式公布。农业部长Sergio Iraeta及其团队向阿根廷农村协会、CONINAGRO、CRA、CAF、IPCVA、CREA以及Angus等主要品种协会详细介绍了实施细节。政府表示,推广电子识别的目标,是提升肉牛追溯的精准度和现代化水平,从而加强质量管理体系,为阿根廷牛肉争取更多国际市场,同时提升疾病防控能力。具体操作细节 从2026年起,所有新断奶的小牛在断奶或首次转运时,必须佩戴一套双重识别系统:一是普通视觉耳标,二是电子设备(可以是耳标按钮、胃内电子球或可植入芯片)。此外,国际动物登记委员会(ICAR)将成为唯一认证耳标质量的机构,确保设备的互通性、耐用性和可追溯性。最近曾有行业协会建议在耳标上采用字母数字混合编码,并纳入唯一畜牧识别码(CUIG),便于管理。但这一建议被否决,原因是如果为每个养殖户单独定制耳标,会导致供应链效率降低,难以应对市场高峰期的需求。最终,供应商只需向Senasa报告耳标编号及对应养殖户信息即可。马匹和其他动物的规定 新规同样要求马匹在全国马匹登记或特定兽医管理下强制植入芯片。羊、山羊、猪、骆驼等动物的电子识别则仍为自愿。助力牛肉品质分级与市场透明化 此项新政特别强调与牛肉分级体系的衔接。未来,追溯信息将持续到屠宰以后,每一头牛都能对应到具体的肉品数据。这不仅推动企业根据肉质奖励优质养殖者,还将提升交易透明度,更好地细分市场需求。与此同时,阿根廷也在开发名为“TRAZA”的信息平台,允许养殖户、屠宰企业等全产业链相关方安全便捷地访问追溯数据,便于基于真实数据进行生产和经营决策,加速畜牧业数字化升级。行业积极响应,供应链准备充分 耳标供应企业对新规表示欢迎,并称已为明年预计新增的1400万头牛做好充分准备。Carreteles Rafaela公司总经理Guillermo Guntern表示,政策确定后,供应链将更加高效,避免断货。目前市场对电子耳标需求持续增长,许多养殖户已提前采购以避免年底“抢购潮”。Guntern还指出,由于之前招标失败造成的高库存,目前产品价格有优惠,大约每套1.40至1.50美元。他认为,这对提升追溯和生产效率而言,是一笔合理的投资。长远影响:提升效率,拓展国际市场 行业专家认为,推广电子识别不仅能促使养殖户加快技术升级,提高效率,也将帮助阿根廷牛肉进入那些要求严格追溯体系的高端国际市场,这对所有生产者——包括尚未出口的企业——都是利好。
07/2025
更多
阿根廷推进电子耳标 全程追溯牛群管理新阶段
2025年7月24日,阿根廷政府经过多轮讨论,并在一次招标失败后,正式宣布自2026年1月1日起,所有牛、野牛和鹿类必须强制使用电子设备进行个体识别。这一规定由阿根廷国家农产品卫生与质量服务局(Senasa)第530/2025号决议发布,更新了全国电子识别系统的相关要求。分步推进,费用由养殖户承担 新规最大特点是,牛只识别将按每年断奶批次逐步推进,最终实现全群覆盖。值得注意的是,这项识别工作的费用将由养殖户自行承担,而不是像去年讨论时那样由政府补贴。该政策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巴勒莫畜牧展期间正式公布。农业部长Sergio Iraeta及其团队向阿根廷农村协会、CONINAGRO、CRA、CAF、IPCVA、CREA以及Angus等主要品种协会详细介绍了实施细节。政府表示,推广电子识别的目标,是提升肉牛追溯的精准度和现代化水平,从而加强质量管理体系,为阿根廷牛肉争取更多国际市场,同时提升疾病防控能力。具体操作细节 从2026年起,所有新断奶的小牛在断奶或首次转运时,必须佩戴一套双重识别系统:一是普通视觉耳标,二是电子设备(可以是耳标按钮、胃内电子球或可植入芯片)。此外,国际动物登记委员会(ICAR)将成为唯一认证耳标质量的机构,确保设备的互通性、耐用性和可追溯性。最近曾有行业协会建议在耳标上采用字母数字混合编码,并纳入唯一畜牧识别码(CUIG),便于管理。但这一建议被否决,原因是如果为每个养殖户单独定制耳标,会导致供应链效率降低,难以应对市场高峰期的需求。最终,供应商只需向Senasa报告耳标编号及对应养殖户信息即可。马匹和其他动物的规定 新规同样要求马匹在全国马匹登记或特定兽医管理下强制植入芯片。羊、山羊、猪、骆驼等动物的电子识别则仍为自愿。助力牛肉品质分级与市场透明化 此项新政特别强调与牛肉分级体系的衔接。未来,追溯信息将持续到屠宰以后,每一头牛都能对应到具体的肉品数据。这不仅推动企业根据肉质奖励优质养殖者,还将提升交易透明度,更好地细分市场需求。与此同时,阿根廷也在开发名为“TRAZA”的信息平台,允许养殖户、屠宰企业等全产业链相关方安全便捷地访问追溯数据,便于基于真实数据进行生产和经营决策,加速畜牧业数字化升级。行业积极响应,供应链准备充分 耳标供应企业对新规表示欢迎,并称已为明年预计新增的1400万头牛做好充分准备。Carreteles Rafaela公司总经理Guillermo Guntern表示,政策确定后,供应链将更加高效,避免断货。目前市场对电子耳标需求持续增长,许多养殖户已提前采购以避免年底“抢购潮”。Guntern还指出,由于之前招标失败造成的高库存,目前产品价格有优惠,大约每套1.40至1.50美元。他认为,这对提升追溯和生产效率而言,是一笔合理的投资。长远影响:提升效率,拓展国际市场 行业专家认为,推广电子识别不仅能促使养殖户加快技术升级,提高效率,也将帮助阿根廷牛肉进入那些要求严格追溯体系的高端国际市场,这对所有生产者——包括尚未出口的企业——都是利好。
活動圖片
美国猪肉市场展望:PRRS疫情挑战、供应收紧与价格上涨
美国农业部于2025年8月发布的《牲畜、乳制品和家禽展望报告》指出,动物健康压力与供应收紧正在显著影响美国猪肉行业的年度生产与价格走势。PRRS疫情导致生猪供应减少 7月生猪屠宰量预估为1020万头,较去年同期下降近4%,也低于6月《生猪与猪肉季度报告》的预期。这一下滑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异常高发密切相关。2025年二季度出现了自2013年以来断奶至上市阶段最严重的PRRS疫情。历史上该疫情通常在夏季缓解,但今年六、七月仍持续发生,被行业描述为“反常现象”,导致合标出栏生猪供应受限。生产预测下调 受生猪供应减少及胴体重略有下降影响,7月猪肉产量降至99.79万吨,同比下降4%。美国农业部已将2025年猪肉总产量预测下调1%至1256.46万吨。三季度产量预计为308.45万吨,略低于去年同期;四季度产量预估为331.13万吨,较2024年同期仍小幅增长1.6%。展望2026年,产量预计回升至1288.22万吨,较2025年增长2.3%,但仍略低于早前预期。生猪与猪肉价格走强 供应收紧推动生猪和猪肉价格全面上涨。7月生猪均价达1.54美元/公斤,同比上涨16%。猪肉批发分割均价同步攀升至2.26美元/公斤,涨幅15%,其中猪腹肉表现尤为强劲。三季度生猪价格预计为1.52美元/公斤,较2024年同期上涨超17%;四季度价格预估为1.32美元/公斤,同比仍高出6.5%;2026年生猪均价预计小幅回落至1.29美元/吨。出口:墨西哥主导需求 美国猪肉出口在6月出现反弹,达25.04万吨,同比增长5%。墨西哥成为关键买家,进口量10.43万吨,较2024年大幅增长22%,占美国该月出口总量的42%。这一增长弥补了对日本、韩国和加拿大出口的疲软。整个二季度出口总量为77.07万吨,同比下降4%,因美国猪肉价格高企削弱了其相对巴西和欧盟产品的竞争力。2025年全年猪肉出口量预计为316.61万吨,较2024年下降2%。2026年出口量预计小幅增长至317.52万吨,约占美国总产量的25%。行业展望 八月报告表明,美国养猪业同时面临动物健康挑战与全球竞争压力。PRRS疫情明显收紧国内供应,推动生猪和猪肉价格上涨。墨西哥的强劲需求支撑了出口业绩,但在亚洲市场,受价格因素影响,美国猪肉仍持续面临逆风。预计未来一年,生产者将应对利润收缩、疾病管理及贸易流波动等多重挑战。在至少2026年前生产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供应、健康和出口需求之间的平衡将成为影响行业盈利的关键。
活動圖片
全球猪肉市场呈现显著的区域分化:欧盟季节性走低 美国供应缩减价格大幅上涨
2025年上半年全球猪肉市场呈现显著的区域分化:欧盟受季节性需求疲软影响价格走低,美国因供应缩减推动价格大幅上涨,中国则继续保持低位运行。报告显示,欧盟市场二季度的价格上涨主要得益于烧烤季节带来的内需增长、有利天气条件以及禽牛肉类供应受限。然而进入7月初,高温天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消费意愿,导致多国猪肉价格出现回落。2025年上半年欧洲猪肉价格持续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平均跌幅为8%。这主要源于国内供应增加:1-6月产量增长约3%,原因是出栏量和平均屠宰体重双双上升。尽管如此,当前价格仍高于五年均值,猪肉仍保持着较高的性价比。同时,欧盟市场价格仍显著高于其他全球主要出口国(如巴西、美国和加拿大)。美国猪肉价格在今年显著上涨,上半年同比涨幅达16.4%。7月屠宰体重单价突破2.5美元/公斤,较2024年同期上涨近30%。这一涨势主要源于蓝耳病疫情导致的供应收缩。该疫情不仅影响即期出栏,还波及夏季产仔,预计秋冬季屠宰量将进一步下降。中国则因供应过剩与需求不振,猪肉价格持续承压,官方正通过削减能繁母猪存栏以缓解市场压力。加拿大6月猪肉均价创2022年8月以来新高,7月上旬虽短暂回落,随后反弹至1.91美元/公斤。墨西哥市场价格同样在7月走高,月末受本币对美元升值影响,美元计价攀升至3.26美元/公斤的峰值。这一波动符合夏季市场特征,并与美加市场保持紧密联动。巴西国内价格小幅上升,7月报2美元/公斤,高于去年同期的1.9美元/公斤。出口表现尤为亮眼:1-7月猪肉出口量增长13%,出口额攀升26.7%。2025年国内价格的温和上涨为猪肉出口商营造了有利经营环境。
活動圖片
郑州航空港首单TIR公路进境猪肉顺利通关
8月19日,一辆悬挂豫A牌照的冷链车满载猪肉,缓缓驶入新郑综合保税区。经过海关工作人员细致查验后,这辆跨越1.1万公里的冷链车即刻启程,奔赴最终目的地上海,这是郑州市首次通过TIR国际公路运输模式进境猪肉,不仅标志着河南在跨境冷链物流领域实现新突破,更向全球展现了郑州航空港作为国际物流枢纽的强大吸引力。该公司明确表示,在本次测试运输圆满完成后,将大幅增加经郑州航空港进口的业务量,预计每月可达25至30车次,货物总重量将超过500吨。据了解,河南在TIR国际公路运输领域早已崭露头角。去年3月28日,同样是一辆豫A牌照冷链车,装载着1440件共20.95吨鸡爪,从俄罗斯圣彼得堡出发,历经9天疾驰抵达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完成了河南省首例TIR肉类跨境运输,为此次猪肉运输积累了宝贵经验。据悉,此前从俄罗斯进口冷冻肉类多依赖海运,或由国外车辆运至阿拉山口口岸后转国内车辆接驳,不仅运输距离动辄上万公里,通关流程繁琐导致效率低下,运输成本也居高不下。而TIR模式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本次运输的猪排属于对时效和温度极为敏感的冷冻肉类,全程需保持恒定低温,运输难度远超普通货物。这趟跨国冷链之旅的成功,背后是多方力量的协同攻坚。
活動圖片
阿根廷自巴西进口肉类激增 今年同比增长724%
2025年1月至7月,阿根廷从巴西进口的肉类总额达1.46亿美元,同比激增724%。进口总量达到5.2万吨,增幅高达536%。这波增长涵盖了所有主要肉类品类,其中猪肉表现最为突出,进口量达到3.2万吨。数据显示,阿根廷在美国和印度的进口份额有所提升,但巴西和中国在阿根廷总进口中的占比则有所下降。今年前七个月,阿根廷25%的进口支出用于购买巴西商品,高于去年同期的23%。阿根廷之所以大规模增加自巴西的肉类进口,主要原因是本国供应减少。数据显示,牛肉供应紧张、价格上涨以及居民消费能力下降,促使越来越多阿根廷人转向鸡肉消费。2025年前七个月,阿根廷从巴西进口的鸡肉量同比增长528%,达到1.3万吨。同期,阿根廷人均鸡肉消费量升至49公斤,首次超过牛肉(48公斤),牛肉消费量持续下滑。阿根廷也加大了对猪肉的进口,2025年前七个月,来自巴西的猪肉进口金额同比增长660%。目前,阿根廷人均猪肉消费量已达18公斤,部分需求由巴西产品满足。虽然肉类进口大幅增加,但阿根廷整体贸易状况有所改善。今年前七个月,阿根廷农产品出口总额达122亿美元,同比增长4%。其中谷物出口额为74亿美元,农产品加工业出口以植物油为主,创收54亿美元。与此同时,巴西也从阿根廷进口了大量农产品。今年前七个月,巴西自阿根廷进口小麦7.04亿美元、牛奶2亿美元、奶酪1.26亿美元,此外还有梨、蒜、土豆和牛肉等农产品。
07/2025
更多
Rabobank: 欧盟27国及英国猪肉价格三季度将走低 出口获中国市场支撑
尽管预期产量下降,但由于季节性需求疲软,2025年三季度仔猪与育肥猪价格将持续下跌。积极的一面是,对欧盟以外国家的出口量及出口价格正在上升。荷兰合作银行研究部(RaboResearch)最新市场报告揭示了这一趋势。欧盟27国及英国(EU27+UK)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在2024年已缩减3.4%。2025年前四个月,育肥猪屠宰量仍增长超1%。所有国家胴体重均有所增加,推动总产量增长3%。比利时、丹麦、法国和荷兰的生猪屠宰量出现下滑。在比利时,屠宰重量增加未能抵消数量减少的影响,导致该国总产量下降4%,荷兰则下降3%。意大利(7%)、西班牙(6%)、波兰(5%)、英国(5%)、德国(2.5%)和丹麦(1%)实现产量增长。荷兰合作银行研究部预测,2025年下半年欧盟27国及英国的能繁母猪存栏减少将导致产量下降。尽管预计生猪出栏量将高于此前预期,且屠宰重量可能增加——较低的饲料成本正刺激生产。价格与供应前景 据荷兰合作银行数据,2025年第28周欧盟平均胴体价格同比低4%,仔猪均价低8%。受夏季需求季节性走弱及欧洲市场竞争加剧影响,荷兰合作银行研究部预测2025年三季度胴体价格将下滑。西北欧胴体价格在7月初已大幅下跌。该行预计三季度饲料价格保持利好。欧洲小麦作物产量预期向好。因美国作物前景改善,全球玉米价格预计下跌。大豆价格可能企稳,但美国近期提高生物燃料强制掺混标准可能导致价格上涨。此外,美国贸易关税的不确定性尚未消除,可能引发全球贸易波动。出口市场动态 2025年一季度,欧盟27国及英国猪肉出口量同比增长5%。主要受对华出口增长推动:中国(10%)、菲律宾(2%)和科特迪瓦(35%)。但输往韩国(-4%)、日本(-17%)和越南(-23%)的货量下降。中国在肉类(增长8%,13,000吨)和副产品(增长11%,25,000吨)的进口量双增。2025年1-4月西班牙对华出口增长8%,荷兰2025年一季度对华出口同比增幅达14%。今年中国将猪肉进口重点转向欧洲,因巴西猪肉价格高于去年,相较中国本土产品竞争力减弱。巴西主要出口去骨猪肉,而该类产品需求下降,欧洲带骨猪肉及副产品需求则保持稳定。
巴西活牛价格本周继续承压下行 但供应短缺将在今年四季度推高牛价
据巴西农业咨询机构Scot Consultoria本周一(28日)的市场监测数据显示,活牛市场交易清淡,本周开局承压,圣保罗地区普通育肥公牛价格下跌3雷亚尔,当前售价为292雷亚尔/阿罗巴(含税价)。育肥小母牛价格日跌2雷亚尔,至278雷亚尔/阿罗巴,而育肥母牛和“中国牛”价格分别维持在270雷亚尔/阿罗巴和298雷亚尔/阿罗巴。尽管上周有所减弱,但巴西主要市场的活牛价格仍保持看跌趋势。据另一家咨询机构Agrifatto分析,对进口巴西牛肉征收新关税(+50%)引发了市场忧虑,导致活牛价格承压回落。此外,整个2025年6月期间,育肥场出栏量高企、大量长期供牛合同的存在以及母牛屠宰量增加(尤其是在北部地区),进一步加剧了牛价的下行压力。与低成本动物蛋白(鸡肉和猪肉)的竞争也限制了零售端对牛肉的需求,尤其是在下半月,大多数工人工资已基本被耗尽。然而,根据Agrifatto的分析,自上周初以来,巴西牧场主在交易中采取了更强硬的立场,抵制屠宰场以更低价格收购育成牛的企图。分析师表示,此举有助于减缓活牛价格(阿罗巴)的下行趋势,并在近几日提供了相对的价格稳定。“尽管国内牛肉消费仍然疲软,但牛肉出口继续保持着强劲且增长的步伐,支撑着市场,并强化了巴西作为全球主要供应国之一的战略角色,”Agrifatto指出。该咨询公司补充道:“中长期基本面依然稳固”,这指的是除出口外,可能在今年最后几个月推高活牛价格的因素,例如育肥牛(尤其是母牛)供应短缺。因此,在Agrifatto看来,尽管本月牛市场经历了向下波动,但预计下半年活牛价格将逐步回升,且从2025年最后一个季度起,升值预期将更为具体。
07/2025
更多
Rabobank: 欧盟27国及英国猪肉价格三季度将走低 出口获中国市场支撑
尽管预期产量下降,但由于季节性需求疲软,2025年三季度仔猪与育肥猪价格将持续下跌。积极的一面是,对欧盟以外国家的出口量及出口价格正在上升。荷兰合作银行研究部(RaboResearch)最新市场报告揭示了这一趋势。欧盟27国及英国(EU27+UK)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在2024年已缩减3.4%。2025年前四个月,育肥猪屠宰量仍增长超1%。所有国家胴体重均有所增加,推动总产量增长3%。比利时、丹麦、法国和荷兰的生猪屠宰量出现下滑。在比利时,屠宰重量增加未能抵消数量减少的影响,导致该国总产量下降4%,荷兰则下降3%。意大利(7%)、西班牙(6%)、波兰(5%)、英国(5%)、德国(2.5%)和丹麦(1%)实现产量增长。荷兰合作银行研究部预测,2025年下半年欧盟27国及英国的能繁母猪存栏减少将导致产量下降。尽管预计生猪出栏量将高于此前预期,且屠宰重量可能增加——较低的饲料成本正刺激生产。价格与供应前景 据荷兰合作银行数据,2025年第28周欧盟平均胴体价格同比低4%,仔猪均价低8%。受夏季需求季节性走弱及欧洲市场竞争加剧影响,荷兰合作银行研究部预测2025年三季度胴体价格将下滑。西北欧胴体价格在7月初已大幅下跌。该行预计三季度饲料价格保持利好。欧洲小麦作物产量预期向好。因美国作物前景改善,全球玉米价格预计下跌。大豆价格可能企稳,但美国近期提高生物燃料强制掺混标准可能导致价格上涨。此外,美国贸易关税的不确定性尚未消除,可能引发全球贸易波动。出口市场动态 2025年一季度,欧盟27国及英国猪肉出口量同比增长5%。主要受对华出口增长推动:中国(10%)、菲律宾(2%)和科特迪瓦(35%)。但输往韩国(-4%)、日本(-17%)和越南(-23%)的货量下降。中国在肉类(增长8%,13,000吨)和副产品(增长11%,25,000吨)的进口量双增。2025年1-4月西班牙对华出口增长8%,荷兰2025年一季度对华出口同比增幅达14%。今年中国将猪肉进口重点转向欧洲,因巴西猪肉价格高于去年,相较中国本土产品竞争力减弱。巴西主要出口去骨猪肉,而该类产品需求下降,欧洲带骨猪肉及副产品需求则保持稳定。
巴西活牛价格本周继续承压下行 但供应短缺将在今年四季度推高牛价
据巴西农业咨询机构Scot Consultoria本周一(28日)的市场监测数据显示,活牛市场交易清淡,本周开局承压,圣保罗地区普通育肥公牛价格下跌3雷亚尔,当前售价为292雷亚尔/阿罗巴(含税价)。育肥小母牛价格日跌2雷亚尔,至278雷亚尔/阿罗巴,而育肥母牛和“中国牛”价格分别维持在270雷亚尔/阿罗巴和298雷亚尔/阿罗巴。尽管上周有所减弱,但巴西主要市场的活牛价格仍保持看跌趋势。据另一家咨询机构Agrifatto分析,对进口巴西牛肉征收新关税(+50%)引发了市场忧虑,导致活牛价格承压回落。此外,整个2025年6月期间,育肥场出栏量高企、大量长期供牛合同的存在以及母牛屠宰量增加(尤其是在北部地区),进一步加剧了牛价的下行压力。与低成本动物蛋白(鸡肉和猪肉)的竞争也限制了零售端对牛肉的需求,尤其是在下半月,大多数工人工资已基本被耗尽。然而,根据Agrifatto的分析,自上周初以来,巴西牧场主在交易中采取了更强硬的立场,抵制屠宰场以更低价格收购育成牛的企图。分析师表示,此举有助于减缓活牛价格(阿罗巴)的下行趋势,并在近几日提供了相对的价格稳定。“尽管国内牛肉消费仍然疲软,但牛肉出口继续保持着强劲且增长的步伐,支撑着市场,并强化了巴西作为全球主要供应国之一的战略角色,”Agrifatto指出。该咨询公司补充道:“中长期基本面依然稳固”,这指的是除出口外,可能在今年最后几个月推高活牛价格的因素,例如育肥牛(尤其是母牛)供应短缺。因此,在Agrifatto看来,尽管本月牛市场经历了向下波动,但预计下半年活牛价格将逐步回升,且从2025年最后一个季度起,升值预期将更为具体。
活動圖片
上海渔博会推高厄瓜多尔虾价 买家犹豫 市场接受度仍存疑
2025年8月24日至30日的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期间,厄瓜多尔出口商集体“试水”提价,中国进口市场出现小幅波动。数据显示,半IQF白虾价格 每公斤上涨0.10-0.20美元,盐冻12kg大包产品和1.4-1.8kg零售包装也普遍上涨 0.05美元/公斤。一位上海进口商表示:“厄瓜多尔人来华参展成本高昂,他们必然会在报价中体现出来。但能否被市场接受,还要看终端买家的态度。”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买家对涨价仍保持谨慎,预计成交区间仍集中在 上下0.10美元/公斤的浮动范围内。需求回暖信号出现 7月,中国进口虾量达到 90,677吨,创下18个月新高,连续三个月同比增长,缓解了消费低迷担忧。广东某大型进口商宋昌贵指出:“随着股市走强,消费力正在恢复,预计下半年进口量会进一步增加。”与此同时,厄瓜多尔部分出口将转向美国和欧洲,印度对华出口可能提升,市场供应格局或将出现新变化。厄瓜多尔成本高企,中国市场犹豫 尽管中国端价格有所上扬,但厄瓜多尔国内养殖端成本压力依然严重。受沿海 20-22℃低温影响,当地虾生长缓慢、蜕壳延迟、死亡率上升,许多中小养殖场经营困难甚至转让。8月中旬以来,厄瓜多尔塘口价格一度大涨,但在第35周趋于稳定,主流规格价格维持前一周水平。这种“原料贵、终端弱”的供需错位加剧了产业矛盾。中国买家普遍表示,对涨价心存疑虑,尤其是当前餐饮需求不足、野生海鲜集中上市,市场消化能力有限。国内市场分化:福建大涨,山东承压 国内批发市场在第35周呈现区域分化:福建60头白虾价格因供应紧张,单周暴涨 4元/公斤(+13.3%);而山东市场则因消费乏力和野生海鲜冲击,40头与60头价格均下跌 2元/公斤(-6.3%)。这也说明,虽然整体行情企稳,但区域差异和需求不振仍是短期风险。
活動圖片
挪威三文鱼出口创年度新高 中国进口激增166% 美国市场遭关税重挫
挪威三文鱼出口在2025年第34周呈现强劲增长态势,单周出货量达到28,271吨,创下年度新高。欧洲与亚洲市场成为主要增长动力,而美国市场因关税政策调整持续承压。最新数据显示,当周新鲜三文鱼出口量环比增长3.2%,同比显著上升16%。平均出口价格回升至67.20挪威克朗/公斤,但较去年同期仍存在12.6%的差距。市场分化趋势明显:欧盟进口量突破2万吨,同比增长7%;中国市场表现尤为亮眼,进口量同比激增166%至2351吨;韩国市场保持11%的同比增长。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美国市场进口量降至493吨,同比下滑29%。分析师指出,这主要源于华盛顿将挪威三文鱼关税提高至15%后导致的结构性调整。行业专家表示,挪威出口商正在积极开拓欧洲和亚洲替代市场,以抵消美国市场竞争力下降的影响。尽管美国仍是高端产品重要市场,但流量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新鲜三文鱼鱼片出口同步走高,当周出口2810吨创年度纪录,同比增长17%。但价格压力依然存在,均价124.61克朗/公斤较去年同期下跌17.1%。欧盟以1128吨进口量位居第一买家,美国以779吨紧随其后,韩国进口162吨。冷冻产品板块呈现差异化表现:冷冻整鱼出口726吨,达到去年同期两倍以上;冷冻鱼片出口1584吨,同比猛增56%。价格方面,冷冻整鱼均价69.86克朗/公斤,冷冻鱼片均价138.10克朗/公斤,均较2024年同期有所回落。市场分析认为,尽管挪威出口商积极调整市场策略,但美国市场的规模优势难以完全替代。若过量产品转向亚洲和欧洲市场,可能对当地价格体系形成压制。未来需密切关注关税政策的持续影响及全球市场需求结构变化。
07/2025
更多
日水将投资建设智慧食品工厂 发力冷冻与鱼糜赛道
日本水产巨头日水公司(Nissui)宣布,将于2025年8月7日在北九州市户畑区动工兴建一座全新加工工厂,重点发力冷冻食品与鱼糜制品(如鱼香肠)领域,进一步加速国内食品业务布局。这座新工厂预计将在2026年12月竣工,未来将成为其“GOOD FOODS 2030”长期战略的重要支撑。该工厂由子公司北九州日水(Kitakyushu Nissui)负责运营,选址于公司自有地块,即2021年发生火灾后停产并拆除的旧冷冻工厂原址。新工厂投产后,年加工能力可达2.5万吨,将超过现有两座老旧工厂产能的50%,并取而代之成为主要生产基地。数字化、低碳、便捷化并重的“智慧工厂” 新工厂将成为日水“次世代智能工厂”的样板项目,全面引入AI自动化、预测性维修、实时数据管理、面部识别出入控制系统,并通过使用非化石能源证书与节能系统实现净零碳排放。公司目标是在不增加用电总量的前提下将电耗减少一半。同时,工厂将高度自动化,减少重复性与高强度作业,如高温、高冷或重物搬运等,提升员工舒适度与工作满意度。日水也计划与北九州市签署合作协议,围绕地方振兴、就业机会与环境协作展开长期合作。聚焦战略品类,提升应变能力与附加值 在产品布局方面,日水明确将冷冻食品和鱼糜类制品定为两大重点方向。新工厂将主力生产冷冻面食类简餐,包括推出新产品、改进加热便捷性与风味。在鱼糜产品方面,将显著扩大供给量,特别是用于餐饮业渠道的“鱼香肠(Osakana Sausage)”,迎合健康趋势的消费增长。部分面向零售市场的鱼香肠产线也将从八王子工厂转移至新厂,以提升自动化水平和品质稳定性。百年渔业基地的全面升级 北九州市与日水渊源深厚。早在1930年,日水就在户畑渔港建设了冰厂、冷藏库与研究设施,形成完整捕捞-加工-冷链一体化体系。尽管业务重心后移至食品加工及海洋人才培育,北九州仍是其核心生产地之一。目前在当地运行的两家工厂已有超过65年历史,日水计划关闭这两座老旧设施,并将产能转移至新工厂与位于邻近山口县宇部市的另一个基地。通过融合先进技术与可持续理念,日水希望新工厂能成为其“高品质、安全、创新”食品使命的代表,为2030年实现比2021年营收增长50%的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日本预测秋刀鱼季节将再次疲软 尽管种群略有回升
日本生物学家预测,2025年太平洋秋刀鱼的捕获量将再度走低,尽管近海生物量略有增加,但抵达日本国内渔场的鱼量预计将与去年那创下历史新低的水平相当。日本水产研究教育机构(FRA)在7月29日(周二)发布的长期展望报告中称,8月至12月捕捞季的秋刀鱼总可捕量仍将处于低位。预计捕捞季上半年的捕获量将低于2024年水平,后期会略有好转。研究人员在6月和7月开展的拖网调查中,估算出两个关键近海区域的秋刀鱼总生物量——一区(东经165°以西)和二区(东经165°-180°)约为110万吨,较2024年的92.2万吨略有上升。该机构表示,这是22年可对比调查中第六低的水平。一区是距离日本最近的区域,历来对捕捞季初期的捕获量至关重要,但其秋刀鱼生物量仅占总量的14.6%,较去年的52.8%大幅下降。大部分秋刀鱼种群集中在更靠东的二区,这意味着它们向西迁移进入日本专属经济区的时间可能推迟一到两个月,也让捕捞季初期的捕获前景蒙上阴影。与往年一样,预计大多数秋刀鱼为1年的鱼。这一年龄组预计将占近海总种群的近60%,以及整个捕捞季上岸量的约88%。在主要捕捞期,1年鱼的平均体重预计在110克至120克之间,略高于2024年。捕捞季初期,一区的秋刀鱼体重可能达到120-140克,而二区的秋刀鱼在捕捞季后期体重预计达到110-120克。此外,FRA在声明中称,未满1年的秋刀鱼在一区更为常见,且可能在捕捞季初期占比更高。8月和9月的渔场预计仍位于北海道和千岛群岛以东、东经150°至165°之间的国际水域。10月,预计会有更密集的鱼群出现在有争议的北方领土附近及相邻公海。FRA 预计,整个捕捞季的捕捞活动将继续集中在近海区域。由于捕捞活动预计主要集中在国际水域,2025年捕捞季可能更有利于能够在远离日本沿海基础设施区域作业的大型近海渔船。尽管生物量较上年略有增加,但太平洋秋刀鱼种群仍处于长期低迷状态。FRA对一区和二区的拖网调查估算显示,2003年的生物量曾达到48.2万吨的峰值,但之后稳步下降,2021年降至45.3万吨的低点。2025年110万吨的数值仍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2024年日本秋刀鱼捕获量为38,695吨,是202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也是连续第二年增长。但正如此前报道的那样,2024年的捕获量仍远低于该渔业鼎盛时期每年20万至30万吨的水平。日本曾占全球秋刀鱼上岸量的80%以上,而2024年这一比例仅为25.2%,因为中国台湾地区、韩国、俄罗斯和瓦努阿图都加大了公海作业力度。为应对资源持续枯竭,北太平洋渔业委员会多次削减公海总可捕量,从2020年的33万吨降至2025年的仅12.15万吨。FRA将在9月发布更新的短期预测,其中将纳入新的迁移和海洋学数据。
07/2025
更多
日水将投资建设智慧食品工厂 发力冷冻与鱼糜赛道
日本水产巨头日水公司(Nissui)宣布,将于2025年8月7日在北九州市户畑区动工兴建一座全新加工工厂,重点发力冷冻食品与鱼糜制品(如鱼香肠)领域,进一步加速国内食品业务布局。这座新工厂预计将在2026年12月竣工,未来将成为其“GOOD FOODS 2030”长期战略的重要支撑。该工厂由子公司北九州日水(Kitakyushu Nissui)负责运营,选址于公司自有地块,即2021年发生火灾后停产并拆除的旧冷冻工厂原址。新工厂投产后,年加工能力可达2.5万吨,将超过现有两座老旧工厂产能的50%,并取而代之成为主要生产基地。数字化、低碳、便捷化并重的“智慧工厂” 新工厂将成为日水“次世代智能工厂”的样板项目,全面引入AI自动化、预测性维修、实时数据管理、面部识别出入控制系统,并通过使用非化石能源证书与节能系统实现净零碳排放。公司目标是在不增加用电总量的前提下将电耗减少一半。同时,工厂将高度自动化,减少重复性与高强度作业,如高温、高冷或重物搬运等,提升员工舒适度与工作满意度。日水也计划与北九州市签署合作协议,围绕地方振兴、就业机会与环境协作展开长期合作。聚焦战略品类,提升应变能力与附加值 在产品布局方面,日水明确将冷冻食品和鱼糜类制品定为两大重点方向。新工厂将主力生产冷冻面食类简餐,包括推出新产品、改进加热便捷性与风味。在鱼糜产品方面,将显著扩大供给量,特别是用于餐饮业渠道的“鱼香肠(Osakana Sausage)”,迎合健康趋势的消费增长。部分面向零售市场的鱼香肠产线也将从八王子工厂转移至新厂,以提升自动化水平和品质稳定性。百年渔业基地的全面升级 北九州市与日水渊源深厚。早在1930年,日水就在户畑渔港建设了冰厂、冷藏库与研究设施,形成完整捕捞-加工-冷链一体化体系。尽管业务重心后移至食品加工及海洋人才培育,北九州仍是其核心生产地之一。目前在当地运行的两家工厂已有超过65年历史,日水计划关闭这两座老旧设施,并将产能转移至新工厂与位于邻近山口县宇部市的另一个基地。通过融合先进技术与可持续理念,日水希望新工厂能成为其“高品质、安全、创新”食品使命的代表,为2030年实现比2021年营收增长50%的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日本预测秋刀鱼季节将再次疲软 尽管种群略有回升
日本生物学家预测,2025年太平洋秋刀鱼的捕获量将再度走低,尽管近海生物量略有增加,但抵达日本国内渔场的鱼量预计将与去年那创下历史新低的水平相当。日本水产研究教育机构(FRA)在7月29日(周二)发布的长期展望报告中称,8月至12月捕捞季的秋刀鱼总可捕量仍将处于低位。预计捕捞季上半年的捕获量将低于2024年水平,后期会略有好转。研究人员在6月和7月开展的拖网调查中,估算出两个关键近海区域的秋刀鱼总生物量——一区(东经165°以西)和二区(东经165°-180°)约为110万吨,较2024年的92.2万吨略有上升。该机构表示,这是22年可对比调查中第六低的水平。一区是距离日本最近的区域,历来对捕捞季初期的捕获量至关重要,但其秋刀鱼生物量仅占总量的14.6%,较去年的52.8%大幅下降。大部分秋刀鱼种群集中在更靠东的二区,这意味着它们向西迁移进入日本专属经济区的时间可能推迟一到两个月,也让捕捞季初期的捕获前景蒙上阴影。与往年一样,预计大多数秋刀鱼为1年的鱼。这一年龄组预计将占近海总种群的近60%,以及整个捕捞季上岸量的约88%。在主要捕捞期,1年鱼的平均体重预计在110克至120克之间,略高于2024年。捕捞季初期,一区的秋刀鱼体重可能达到120-140克,而二区的秋刀鱼在捕捞季后期体重预计达到110-120克。此外,FRA在声明中称,未满1年的秋刀鱼在一区更为常见,且可能在捕捞季初期占比更高。8月和9月的渔场预计仍位于北海道和千岛群岛以东、东经150°至165°之间的国际水域。10月,预计会有更密集的鱼群出现在有争议的北方领土附近及相邻公海。FRA 预计,整个捕捞季的捕捞活动将继续集中在近海区域。由于捕捞活动预计主要集中在国际水域,2025年捕捞季可能更有利于能够在远离日本沿海基础设施区域作业的大型近海渔船。尽管生物量较上年略有增加,但太平洋秋刀鱼种群仍处于长期低迷状态。FRA对一区和二区的拖网调查估算显示,2003年的生物量曾达到48.2万吨的峰值,但之后稳步下降,2021年降至45.3万吨的低点。2025年110万吨的数值仍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2024年日本秋刀鱼捕获量为38,695吨,是202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也是连续第二年增长。但正如此前报道的那样,2024年的捕获量仍远低于该渔业鼎盛时期每年20万至30万吨的水平。日本曾占全球秋刀鱼上岸量的80%以上,而2024年这一比例仅为25.2%,因为中国台湾地区、韩国、俄罗斯和瓦努阿图都加大了公海作业力度。为应对资源持续枯竭,北太平洋渔业委员会多次削减公海总可捕量,从2020年的33万吨降至2025年的仅12.15万吨。FRA将在9月发布更新的短期预测,其中将纳入新的迁移和海洋学数据。
活動圖片
海关总署、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 废止10项动物疫情类规范性文件
2025年8月25日,海关总署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2025年第177号公告,宣布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废止部分动物疫情类规范性文件。公告称,此举是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对相关文件进行清理和废止,旨在进一步完善我国动物疫情管理政策体系。根据公告附件,本次被废止的规范性文件共计10项,涵盖了自2001年至2024年间由原农业部、原国家质检总局及海关总署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动物及其产品进出口检疫、禁止措施、疫情解除等内容,包括:关于消从鸟拉圭等国进口偶蹄动物及其产品的禁止措施的公告(2001年)关于允许直接或间接从英国进口符合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偶蹄动物及其产品的公告(2003年)关于允许从荷兰进口符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禽类及其产品的公告(2004年)关于允许从丹麦进口禽类及其产品的公告(2008年)关于解除对波兰高致病性禽流感禁令的公告(2009年)关于解除对智利第五区高致病性禽流感禁令的公告(2009年)关于解除对土耳其禽流感禁令的公告(2011年)关于解除美国阿肯色州高致病性禽流感禁令的公告(2013年)关于解除匈牙利禽流感疫情禁令的公告(2018年)关于解除波兰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禁令的公告(2024年)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文件废止有助于优化我国动植物检疫的政策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同时也体现了我国相关部门对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和国际贸易形势变化的积极响应。来源:海关总署、农业农村部附件:废止的动物疫情类规范性文件目录序号发文字号文件名称1原农业部 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公告〔2001〕142号关于消从鸟拉圭等国进口偶蹄动物及其产品的禁止措施的公告2原农业部 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3〕286号关于允许直接或间接从英国进口符合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偶蹄动物及其产品的公告3原农业部 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4〕416号关于允许从荷兰进口符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禽类及其产品的公告4原农业部 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8〕1000号关于允许从丹麦进口禽类及其产品的公告5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原农业部公告〔2009〕63号关于解除对波兰高致病性禽流感禁令的公告6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原农业部公告〔2009〕124号关于解除对智利第五区高致病性禽流感禁令的公告7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原农业部公告〔2011〕7号关于解除对土耳其禽流感禁令的公告8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原农业部公告〔2013〕70号关于解除美国阿肯色州高致病性禽流感禁令的公告9海关总署 农业农村部公告〔2018〕157号关于解除匈牙利禽流感疫情禁令的公告10海关总署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4〕71号关于解除波兰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禁令的公告
活動圖片
巴西禽流感疫情更新:又有四国取消对巴西禽肉进口限制
随着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蒙特内格鲁市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疫情宣告结束,智利、纳米比亚、北马其顿和沙特阿拉伯四国已取消针对巴西禽肉的临时进口限制措施。截至目前,巴西禽肉出口所面临的市场限制情况汇总如下:无进口限制的国家/地区: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阿根廷、巴林、玻利维亚、波黑、智利、古巴、埃及、萨尔瓦多、中国香港、印度、伊拉克、约旦、科威特、莱索托、利比亚、毛里塔尼亚、墨西哥、缅甸、黑山、纳米比亚、巴拉圭、秘鲁、沙特阿拉伯、新加坡、南非、斯里兰卡、土耳其、乌拉圭、瓦努阿图、英国、阿联酋等。全面暂停进口巴西禽肉的国家/地区:中国、欧盟、加拿大、马来西亚、巴基斯坦、东帝汶。仅限制南里奥格兰德州禽肉产品的国家: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曼、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克兰。仅针对坎皮纳波利斯市和圣安东尼奥-达巴拉市实施禁令的国家:日本。实施区域化进口管理的国家:毛里求斯、圣基茨和尼维斯、苏里南、乌兹别克斯坦。(注:区域化管理原则遵循世界动物卫生组织《陆生动物卫生法典》及世贸组织《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相关规定。)
活動圖片
秘鲁恢复禽流感非疫区地位 禽肉出口已重启
缅甸芒果市场与技术发展协会表示,国际市场对芒果酱、芒果干、芒果片等芒果增值产品的订单需求正在增加。秘鲁农业发展与灌溉部(Midagri)下属国家农业卫生服务局(Senasa)近日宣布,在恢复高致病性禽流感(IAAP)非疫区地位后,秘鲁已完成首批禽肉出口,意味着其正式重返全球禽类产品贸易体系。秘鲁《秘鲁人报》24日报道,秘鲁近日成功向海地出口了27吨冷冻鸡腿。此举标志着秘鲁禽肉重新进入国际市场的进程正式启动,不仅有助于恢复此前中断的贸易关系,还将与重视动物源性食品可追溯性和卫生安全的国家建立新的合作纽带。这一成果得益于全国家禽行业的共同努力。该行业严格遵守出口卫生许可规定,并在国家农业卫生服务局的监督下,有效落实了动物安全与卫生管控措施,推动了禽类行业在国际市场的商业复苏。据了解,秘鲁今年4月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MSA)授予高致病性禽流感非疫区认证,该项认证已于6月26日在官方公报《秘鲁人报》上正式发布。目前,国家农业卫生服务局正持续加强卫生管控,致力于恢复对哥伦比亚、古巴、巴拿马等市场的禽肉供应,以进一步提升禽肉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值得关注的是,亚洲市场是秘鲁家禽行业优先开拓的目标。秘鲁正积极开拓中国、日本和新加坡市场,此举有望进一步扩大其禽类产品的出口规模。
07/2025
更多
巴西活牛价格本周继续承压下行 但供应短缺将在今年四季度推高牛价
据巴西农业咨询机构Scot Consultoria本周一(28日)的市场监测数据显示,活牛市场交易清淡,本周开局承压,圣保罗地区普通育肥公牛价格下跌3雷亚尔,当前售价为292雷亚尔/阿罗巴(含税价)。育肥小母牛价格日跌2雷亚尔,至278雷亚尔/阿罗巴,而育肥母牛和“中国牛”价格分别维持在270雷亚尔/阿罗巴和298雷亚尔/阿罗巴。尽管上周有所减弱,但巴西主要市场的活牛价格仍保持看跌趋势。据另一家咨询机构Agrifatto分析,对进口巴西牛肉征收新关税(+50%)引发了市场忧虑,导致活牛价格承压回落。此外,整个2025年6月期间,育肥场出栏量高企、大量长期供牛合同的存在以及母牛屠宰量增加(尤其是在北部地区),进一步加剧了牛价的下行压力。与低成本动物蛋白(鸡肉和猪肉)的竞争也限制了零售端对牛肉的需求,尤其是在下半月,大多数工人工资已基本被耗尽。然而,根据Agrifatto的分析,自上周初以来,巴西牧场主在交易中采取了更强硬的立场,抵制屠宰场以更低价格收购育成牛的企图。分析师表示,此举有助于减缓活牛价格(阿罗巴)的下行趋势,并在近几日提供了相对的价格稳定。“尽管国内牛肉消费仍然疲软,但牛肉出口继续保持着强劲且增长的步伐,支撑着市场,并强化了巴西作为全球主要供应国之一的战略角色,”Agrifatto指出。该咨询公司补充道:“中长期基本面依然稳固”,这指的是除出口外,可能在今年最后几个月推高活牛价格的因素,例如育肥牛(尤其是母牛)供应短缺。因此,在Agrifatto看来,尽管本月牛市场经历了向下波动,但预计下半年活牛价格将逐步回升,且从2025年最后一个季度起,升值预期将更为具体。
阿根廷哈维尔·米莱总统宣布降低肉类和谷物出口关税 阿根廷禽肉和牛肉出口关税降至5%
阿根廷哈维尔·米莱总统宣布,“从今天起,禽肉和牛肉的出口关税将从6.75%降至5%。”他称这项措施“将使谷物产业链的净出口关税整体永久性降低20%,牛和肉类产业链的净出口关税永久性降低26%。” 总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由阿根廷农村协会主办的第137届国际畜牧、农业和工业展览会上的演讲中发表了上述声明。他还表示:“玉米的税负将从12%降至9.50%;高粱的出口关税从12%降至9.50%;向日葵籽及其油的出口关税分别从7.5%和5%降至5.5%和4%;大豆的出口关税从33%降至26%,大豆副产品的出口关税从31%降至24.5%。” 在全体内阁成员的陪同下,总统强调这些出口关税“只要我在任就不会逆转”,因为“取消出口关税是我们政府的执念,我们已在这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他还表示,这样一来,“就摒弃了由政治种姓策划并延续的、旨在压榨国家最强大部门的蓄意计划。” 米莱指出,“这一切之所以成为可能,完全归功于我们实现的财政盈余。面对政治种姓的系统性攻击,我们像守护沙漠中的水一样守护着它。”他回顾道:“我们经历了多年的外汇管制、多重汇率、失控的通胀及其带来的经济不可预测性、获取融资的荒谬利率以及日益疯狂的官僚制度。” 总统回顾了政府旨在提高该行业生产力的措施,并提到:“我们取消了外汇管制和PAÍS税(针对购买外汇和境外消费的特别税),为该行业恢复了约30%的盈利能力;我们便利了化肥进口并降低了关税;我们再次允许进口二手机械,使其成本降低了高达50%。”他认为“我们还不能认为这场对抗贫困模式的战争已经结束,但我们可以肯定,我们正在赢得许多战斗。” 本次阿根廷政府减税,阉牛肉出口关税的并未像之前披露的那样被完全取消,而是仅仅下调了1.75%,这对阿根廷该类牛肉在国际市场的价格形成不会造成实质性影响。但无论如何这对阿根廷肉类出口商来说这都是好消息,税负的减少将降低政府财税政策对市场价格造成的扭曲,有助于恢复他们在国际市场上的正常竞争力。这对于阿根廷禽肉出口带来的促进作用或许会表现地更为明显。
07/2025
更多
巴西活牛价格本周继续承压下行 但供应短缺将在今年四季度推高牛价
据巴西农业咨询机构Scot Consultoria本周一(28日)的市场监测数据显示,活牛市场交易清淡,本周开局承压,圣保罗地区普通育肥公牛价格下跌3雷亚尔,当前售价为292雷亚尔/阿罗巴(含税价)。育肥小母牛价格日跌2雷亚尔,至278雷亚尔/阿罗巴,而育肥母牛和“中国牛”价格分别维持在270雷亚尔/阿罗巴和298雷亚尔/阿罗巴。尽管上周有所减弱,但巴西主要市场的活牛价格仍保持看跌趋势。据另一家咨询机构Agrifatto分析,对进口巴西牛肉征收新关税(+50%)引发了市场忧虑,导致活牛价格承压回落。此外,整个2025年6月期间,育肥场出栏量高企、大量长期供牛合同的存在以及母牛屠宰量增加(尤其是在北部地区),进一步加剧了牛价的下行压力。与低成本动物蛋白(鸡肉和猪肉)的竞争也限制了零售端对牛肉的需求,尤其是在下半月,大多数工人工资已基本被耗尽。然而,根据Agrifatto的分析,自上周初以来,巴西牧场主在交易中采取了更强硬的立场,抵制屠宰场以更低价格收购育成牛的企图。分析师表示,此举有助于减缓活牛价格(阿罗巴)的下行趋势,并在近几日提供了相对的价格稳定。“尽管国内牛肉消费仍然疲软,但牛肉出口继续保持着强劲且增长的步伐,支撑着市场,并强化了巴西作为全球主要供应国之一的战略角色,”Agrifatto指出。该咨询公司补充道:“中长期基本面依然稳固”,这指的是除出口外,可能在今年最后几个月推高活牛价格的因素,例如育肥牛(尤其是母牛)供应短缺。因此,在Agrifatto看来,尽管本月牛市场经历了向下波动,但预计下半年活牛价格将逐步回升,且从2025年最后一个季度起,升值预期将更为具体。
阿根廷哈维尔·米莱总统宣布降低肉类和谷物出口关税 阿根廷禽肉和牛肉出口关税降至5%
阿根廷哈维尔·米莱总统宣布,“从今天起,禽肉和牛肉的出口关税将从6.75%降至5%。”他称这项措施“将使谷物产业链的净出口关税整体永久性降低20%,牛和肉类产业链的净出口关税永久性降低26%。” 总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由阿根廷农村协会主办的第137届国际畜牧、农业和工业展览会上的演讲中发表了上述声明。他还表示:“玉米的税负将从12%降至9.50%;高粱的出口关税从12%降至9.50%;向日葵籽及其油的出口关税分别从7.5%和5%降至5.5%和4%;大豆的出口关税从33%降至26%,大豆副产品的出口关税从31%降至24.5%。” 在全体内阁成员的陪同下,总统强调这些出口关税“只要我在任就不会逆转”,因为“取消出口关税是我们政府的执念,我们已在这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他还表示,这样一来,“就摒弃了由政治种姓策划并延续的、旨在压榨国家最强大部门的蓄意计划。” 米莱指出,“这一切之所以成为可能,完全归功于我们实现的财政盈余。面对政治种姓的系统性攻击,我们像守护沙漠中的水一样守护着它。”他回顾道:“我们经历了多年的外汇管制、多重汇率、失控的通胀及其带来的经济不可预测性、获取融资的荒谬利率以及日益疯狂的官僚制度。” 总统回顾了政府旨在提高该行业生产力的措施,并提到:“我们取消了外汇管制和PAÍS税(针对购买外汇和境外消费的特别税),为该行业恢复了约30%的盈利能力;我们便利了化肥进口并降低了关税;我们再次允许进口二手机械,使其成本降低了高达50%。”他认为“我们还不能认为这场对抗贫困模式的战争已经结束,但我们可以肯定,我们正在赢得许多战斗。” 本次阿根廷政府减税,阉牛肉出口关税的并未像之前披露的那样被完全取消,而是仅仅下调了1.75%,这对阿根廷该类牛肉在国际市场的价格形成不会造成实质性影响。但无论如何这对阿根廷肉类出口商来说这都是好消息,税负的减少将降低政府财税政策对市场价格造成的扭曲,有助于恢复他们在国际市场上的正常竞争力。这对于阿根廷禽肉出口带来的促进作用或许会表现地更为明显。
活動圖片
中泰合资冷链物流公司成立 专注榴莲对华出口配送
据泰国媒体报道,SCGJWD 物流股份有限公司(SJWD)与中国瑞云(香港)国际供应链及泰国 Golden Line 携手成立“瑞云国际供应链”合资企业,共同拓展泰国-中国-东盟跨境温控及普货运输市场。该合资公司注册资本1.4亿泰铢(约合人民币3092万元),股权结构为 SJWD 持股40%、瑞云49%、Golden Line 11%。合资公司将依托各方在冷链仓储、物流平台和区域配送网络的优势,重点开展水果、生鲜、电子零件及汽车配件等温控与普货跨境运输业务。目前已启动泰国榴莲对华出口及中国电子零件输泰业务。SJWD 作为东盟领先综合物流商,目前在泰国六府运营九座冷库,总容量超十万吨(24万货盘),并计划在素叻他尼府和孔敬府新建冷库以扩大覆盖范围。泰国至中国的榴莲出口持续增长,出口额从2018年的11亿美元(约78.7亿元)增至2024年的40亿美元(约286.2亿元),预计2025年增速超8%。合资公司目标为2025年后五个月实现营收1.2亿泰铢(约2648万元),2026~2029年分别达到5.6亿(约1.2亿元)、6.7亿(约1.5亿元)、7.5亿(约1.7亿元)和8.3亿泰铢(约1.8亿元),年均增长13.8%。未来,该公司计划利用瑞云在中国的客户资源,拓展中国餐饮企业及出口泰国业务,并逐步构建中国至其他东盟国家的跨境物流网络。
活動圖片
浆果巨头Agroberries启动亚洲业务 BerryWorld蓝莓上市中国市场
Agroberries 集团正式宣布成立亚洲新分部 BerryWorld Asia,标志着该集团正式进军亚洲市场,将在亚洲分销和营销其获奖的专利浆果品种。这是 BerryWorld 品牌首次进入中国市场,将推出专为吸引当地消费者设计的新标签;同时首次在印度开展蓝莓营销活动。在 Agroberries 亚洲负责人 Max Emden 的领导下,该业务将在上海和香港组建团队运营。据集团称,这将确保能有“本地专业知识和深度市场理解”,并能够与整个亚洲地区的合作伙伴建立更紧密的商业联系。BerryWorld Asia 将专注于为分销商和消费者提供稳定的品质和可靠的供应,以 BerryWorld、BerryFresh 和 Red Crown 等品牌向消费者营销浆果。Agroberries 集团首席执行官 Jorge Varela 评论道:“我们非常兴奋将 BerryWorld 带入亚洲,这个充满机遇、创新和对高品质果蔬产品有深厚欣赏力的地区。此次推出标志着我们全球旅程的重要里程碑,我们期待建立强大的合作伙伴关系,将我们获奖的浆果品种带给整个地区的消费者。” 这一发展恰逢亚洲国际果蔬展览会(Asia Fruit Logistica)展即将召开,BerryWorld Asia 团队将参展。Agroberries 集团从全球广泛网络全年采购浆果,包括秘鲁、摩洛哥、智利、南非、墨西哥、津巴布韦和埃及。集团表示正在投资亚洲的未来生产项目,以补充当前供应,并强化其“根据本地市场需求提供定制化高端浆果”的愿景。今年6月,在布鲁塞尔国际风味评鉴(International Taste Institute in Brussels)所主办的2025顶级美味大奖(Superior Taste Awards)中,BerryWorld 新推出的 Reyes 树莓、Sweet Karoline 黑莓及 Eves Joy 草莓获“甜味大奖”(Sweet Taste Awards),其经典品种 Jewel 树莓、Eves Delight 草莓和 Eureka 蓝莓也再度蝉联此项荣誉。
活動圖片
海关总署:哥斯达黎加鲜食甜瓜获准入华 具体包括10个品种
8月22日,海关总署发布2025年第174号公告,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与哥斯达黎加农业和畜牧业部有关哥斯达黎加鲜食甜瓜输华植物检疫要求的规定,即日起,允许符合相关要求的哥斯达黎加鲜食甜瓜进口。公告详尽规定,哥斯达黎加输华甜瓜仅限于厚皮甜瓜,具体包括哈密瓜、黄皮蜜瓜、Harper甜瓜、Sweet spark甜瓜、MAG甜瓜、Galia甜瓜、Piel de Sapo甜瓜、白皮甜瓜、Charantais甜瓜、Hami甜瓜共10个品种的商业级果实。甜瓜种植前,应进行种子健康检验,确保甜瓜种子不携带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和黄瓜黑星病菌。针对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在甜瓜生长季节,应调查叶片有无近圆形暗绿色的凹陷病斑或褐色干枯、黄褐色病斑、病斑背面分泌出的白色粘液状菌脓、白色菌胶质等,以及果实上有无出现小的水浸状病斑或果实腐烂等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感染症状。针对黄瓜黑星病菌,应调查叶片有无褪绿的近圆形小斑点,是否穿孔、孔的边缘是否呈星纹状或果实上有无暗绿色凹陷斑,是否有灰黑色霉层及疮痂状病斑。如发现以上病状,应及时将样品送相关植物病理实验室检测鉴定。如确定为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或黄瓜黑星病菌的,则暂停本出口季相关果园甜瓜输华,哥方应向中方通报有关情况。针对大洋臀纹粉蚧、甜瓜绢野螟、黄瓜绢野螟、杰克贝尔氏粉蚧和三叶斑潜蝇等其他有害生物,在甜瓜生长季节应进行田间监测调查,从发芽期至收获期,至少每15天监测调查一次并采集有可疑症状的病虫害标本,送实验室检测鉴定。果园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确保在甜瓜生长过程中上述有害生物得到控制,不会使果实受损。哥方应按照每批货物2%的比例对每批输华甜瓜进行抽样检查,并对0.5%的甜瓜进行剖果检查,以确保其不带地中海实蝇幼虫。如果发现地中海实蝇,暂停哥斯达黎加甜瓜输华,哥方将与中方协商植物检疫要求修订事宜。如发现其他中方关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该批货物不得出口中国,并暂停相关果园、包装厂甜瓜输华,直至哥方或其授权人员查明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同时,保存查获记录,应要求向中方提供。
07/2025
更多
美国总统签署法令将巴西关税正式定为50% 76.4%牛肉进口关税6日起生效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于周三(30日)签署法令,对巴西产品加征40%的额外关税,使总税率达到50%。在该文件中,特朗普声称该法令因巴西政府"异常"且"极端"的政策行动而具有正当性——美国总统表示,这些政策损害了美国企业、美国公民的言论自由权以及国家整体外交政策与经济。据巴西通讯社报道,特朗普签署的这份将巴西产品进口关税提高至50%的文件包含约700项豁免商品,例如橙汁及果浆、燃料、矿石、化肥和民用飞机(含其发动机、零部件)。木浆、纤维素、贵金属、能源及能源产品、化肥等商品同样未被列入征税范围。然而咖啡、水果和肉类未获美国豁免,将被征收50%关税。根据文件规定,新税率将于七天后(即8月6日)生效。正在运输至美国的货物也将免征该税。巴西美国商会——Amcham Brasil依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官方数据测算,美国政府公布的豁免清单涵盖694种商品,对应巴西上周期(2024年)184亿美元的出口额。该机构分析指出,此金额占巴西对美出口总额423亿美元的43.4%。尽管这些豁免产品部分缓解了50%关税政策的影响,但Amcham强调其对巴西经济战略领域仍存在显著冲击。获豁免(免税)进入美国市场的主要巴西产品清单: 带壳鲜/干巴西坚果;橙浆;不同规格的冷冻/非冷冻橙汁;粗云母;烧结/非烧结铁矿石;锡矿及精矿;各类煤炭、褐煤、泥炭、焦炭、煤气及其他矿物衍生物;天然气、丙烷、丁烷、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铝、硅、氧化铝、苛性钾等原材料;各类化学品、化肥、蜡、石油废料;木材、聚合软木、化学木浆、棉浆、植物纤维浆、纤维素;银锭或金锭形态的金银;生铁、铁合金、铌铁及其他钢铁初级制品;工业用管线管件、各类金属/橡胶/塑料制民用航空器材;多种航空器用品(轮胎、发动机、零件、涡轮等——"仅限民用飞机");造纸、纸板、纤维素、纸/纸板制品的原料;特定种类的石材、纤维、青石棉、石棉、摩擦混合料;各类矿物化肥与化学肥料。注:总体而言,矿物、能源产品、贱金属、化肥、纸浆纸张、部分化学品及民用航空货物可免缴附加税。巴西参议员寻求延期 在巴西参议员为谈判而进行的华盛顿正式访问中,工党(PT)党团领袖雅克·瓦格纳表示,卢拉与特朗普可能的会晤或将耗时良久。"我们无法在8月1日前解决此事。仅剩两天时间。两国总统的会晤不可能一夕促成,"他向媒体表示。因此代表团的首要目标是争取延长巴西产品关税生效期限。"所有国家都获得了60至90天缓冲期;而巴西自7月9日公告起仅20天,企业家们如何应对?"瓦格纳质问道。一直主导与美国政府代表及商界谈判的副总统阿尔克明周三表示,政府正致力于降低关税——此前欧盟经谈判已将税率降至15%即为先例。"我们正努力确保降税政策普惠所有企业。"他对50%关税提出质疑:作为美国商品的重要买家且存在对美贸易顺差的国家,承受如此税率有失公允。周三,唐纳德·特朗普宣布不会推迟原定8月1日实施的全球新关税框架(中国除外),并称印度已接受25%的对美出口关税。
越南榴莲对华出口显著反弹 新国标TCVN推动品质革命
据越南之声(VOV)报道,2025年6月,越南果蔬出口呈现强劲增长,其中榴莲贸易显著回暖。除中国外,越南榴莲首次成功打入泰国市场。越南中部高原和东南部等低镉含量产区为达标出口提供保障,出口商同步加强果园级品控并严控采购包装流程。泰国部分产区的供应中断也为越南榴莲创造了新机遇。越南果蔬协会秘书长邓福源透露,2025年一季度,榴莲月出口额均低于一亿美元(约合人民币七亿元),4月起开始显著增长:4月超一亿美元,5月2.04亿美元(约14.7亿元),6月突破三亿美元(约21.6亿元,近乎前五个月总和)。7月预计达3.5~4亿美元(约25.2~28.8亿元),前七个月累计将超十亿美元(约72亿元)。8~10月产季高峰期间,全年出口额有望突破20亿美元(约144亿元)。7月29日举行的一场会议上,越南种植保护局局长黄晋达特别指出,冷冻榴莲出口激增。当前正值关键窗口期,越南正与中国海关总署密切协作简化流程。6月下旬,中国海关总署代表团考察越南产区后,对监管成效表示认可并承诺保障后续通关效率。越南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陈青南强调,通过加强镉及金胺O等污染物管控,出口增长势头将延续至年底。为巩固出口增长,越南农业环境部正起草新鲜榴莲新国标(TCVN),覆盖占全国种植面积90~95%的 Ri6(本土)和 Dona(泰国引种)两大品种。新规要求果实完整新鲜,无病虫害或干苞、死苞等缺陷,瑕疵率≤5%,并按产区明确成熟度分级,划分三个质量等级。食品安全方面需符合中越两国对农药残留、重金属(铅/镉/汞/砷)、真菌毒素及微生物的限量要求。现行 TCVN 标准基于东盟2006年标准,已无法满足成熟度、果肉品质等关键指标需求。相较之下,泰国早实施 TAS 3-2013等详细标准,中国、印尼等国也持续提高进口门槛。此次更新将提高越南榴莲产品透明度,维护其榴莲出口在全球的声誉。
07/2025
更多
美国总统签署法令将巴西关税正式定为50% 76.4%牛肉进口关税6日起生效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于周三(30日)签署法令,对巴西产品加征40%的额外关税,使总税率达到50%。在该文件中,特朗普声称该法令因巴西政府"异常"且"极端"的政策行动而具有正当性——美国总统表示,这些政策损害了美国企业、美国公民的言论自由权以及国家整体外交政策与经济。据巴西通讯社报道,特朗普签署的这份将巴西产品进口关税提高至50%的文件包含约700项豁免商品,例如橙汁及果浆、燃料、矿石、化肥和民用飞机(含其发动机、零部件)。木浆、纤维素、贵金属、能源及能源产品、化肥等商品同样未被列入征税范围。然而咖啡、水果和肉类未获美国豁免,将被征收50%关税。根据文件规定,新税率将于七天后(即8月6日)生效。正在运输至美国的货物也将免征该税。巴西美国商会——Amcham Brasil依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官方数据测算,美国政府公布的豁免清单涵盖694种商品,对应巴西上周期(2024年)184亿美元的出口额。该机构分析指出,此金额占巴西对美出口总额423亿美元的43.4%。尽管这些豁免产品部分缓解了50%关税政策的影响,但Amcham强调其对巴西经济战略领域仍存在显著冲击。获豁免(免税)进入美国市场的主要巴西产品清单: 带壳鲜/干巴西坚果;橙浆;不同规格的冷冻/非冷冻橙汁;粗云母;烧结/非烧结铁矿石;锡矿及精矿;各类煤炭、褐煤、泥炭、焦炭、煤气及其他矿物衍生物;天然气、丙烷、丁烷、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铝、硅、氧化铝、苛性钾等原材料;各类化学品、化肥、蜡、石油废料;木材、聚合软木、化学木浆、棉浆、植物纤维浆、纤维素;银锭或金锭形态的金银;生铁、铁合金、铌铁及其他钢铁初级制品;工业用管线管件、各类金属/橡胶/塑料制民用航空器材;多种航空器用品(轮胎、发动机、零件、涡轮等——"仅限民用飞机");造纸、纸板、纤维素、纸/纸板制品的原料;特定种类的石材、纤维、青石棉、石棉、摩擦混合料;各类矿物化肥与化学肥料。注:总体而言,矿物、能源产品、贱金属、化肥、纸浆纸张、部分化学品及民用航空货物可免缴附加税。巴西参议员寻求延期 在巴西参议员为谈判而进行的华盛顿正式访问中,工党(PT)党团领袖雅克·瓦格纳表示,卢拉与特朗普可能的会晤或将耗时良久。"我们无法在8月1日前解决此事。仅剩两天时间。两国总统的会晤不可能一夕促成,"他向媒体表示。因此代表团的首要目标是争取延长巴西产品关税生效期限。"所有国家都获得了60至90天缓冲期;而巴西自7月9日公告起仅20天,企业家们如何应对?"瓦格纳质问道。一直主导与美国政府代表及商界谈判的副总统阿尔克明周三表示,政府正致力于降低关税——此前欧盟经谈判已将税率降至15%即为先例。"我们正努力确保降税政策普惠所有企业。"他对50%关税提出质疑:作为美国商品的重要买家且存在对美贸易顺差的国家,承受如此税率有失公允。周三,唐纳德·特朗普宣布不会推迟原定8月1日实施的全球新关税框架(中国除外),并称印度已接受25%的对美出口关税。
越南榴莲对华出口显著反弹 新国标TCVN推动品质革命
据越南之声(VOV)报道,2025年6月,越南果蔬出口呈现强劲增长,其中榴莲贸易显著回暖。除中国外,越南榴莲首次成功打入泰国市场。越南中部高原和东南部等低镉含量产区为达标出口提供保障,出口商同步加强果园级品控并严控采购包装流程。泰国部分产区的供应中断也为越南榴莲创造了新机遇。越南果蔬协会秘书长邓福源透露,2025年一季度,榴莲月出口额均低于一亿美元(约合人民币七亿元),4月起开始显著增长:4月超一亿美元,5月2.04亿美元(约14.7亿元),6月突破三亿美元(约21.6亿元,近乎前五个月总和)。7月预计达3.5~4亿美元(约25.2~28.8亿元),前七个月累计将超十亿美元(约72亿元)。8~10月产季高峰期间,全年出口额有望突破20亿美元(约144亿元)。7月29日举行的一场会议上,越南种植保护局局长黄晋达特别指出,冷冻榴莲出口激增。当前正值关键窗口期,越南正与中国海关总署密切协作简化流程。6月下旬,中国海关总署代表团考察越南产区后,对监管成效表示认可并承诺保障后续通关效率。越南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陈青南强调,通过加强镉及金胺O等污染物管控,出口增长势头将延续至年底。为巩固出口增长,越南农业环境部正起草新鲜榴莲新国标(TCVN),覆盖占全国种植面积90~95%的 Ri6(本土)和 Dona(泰国引种)两大品种。新规要求果实完整新鲜,无病虫害或干苞、死苞等缺陷,瑕疵率≤5%,并按产区明确成熟度分级,划分三个质量等级。食品安全方面需符合中越两国对农药残留、重金属(铅/镉/汞/砷)、真菌毒素及微生物的限量要求。现行 TCVN 标准基于东盟2006年标准,已无法满足成熟度、果肉品质等关键指标需求。相较之下,泰国早实施 TAS 3-2013等详细标准,中国、印尼等国也持续提高进口门槛。此次更新将提高越南榴莲产品透明度,维护其榴莲出口在全球的声誉。
合作伙伴
OCEAN CHOICE INTERNATIONAL
STANBROKE
BARRA MANSA
BATALLÉ
Hofseth
FERGUSON
Blumar
Minerva Foods